[upload=jpg]Upload/20058271484581884.jpg[/upload]
我们尝试把浅灰色区域的灰度值提高,为获得更明亮的效果,也就是上图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它失真了。任何过渡的修饰都会造成明显的失真,在许多多媒体喇叭设计当中,都是以提高10-11kHz讯号来获得明亮度,这种设计也会明显造成声音的失真,就像上面这张图一样,过亮的效果会损失很多细节。伴随亮度的提高,颗粒也会变得明显,过度的明亮,也会造成轮廓过于突出显得生硬。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92293954.jpg[/upload]
图像颗粒变明显的原因,是因为某一段灰度值内的像素的灰度值变高,导致相邻的灰度值的值差变大造成。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95668449.jpg[/upload]
而声音的颗粒感变明显,是因为相邻的时间点的讯号的电平值的值差变得更大的缘故。如果看到形容某喇叭“颗粒感强”或者“声音有些毛刺”,过亮的声音也许是原因之一,当然,造成这种不良听感的还可能是其它原因。請參考声音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