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成为公众健康问题
作者:欧飒 日期:2005.06.17 版次:63
噪音越来越多 耳朵越来越累 听力障碍成为公众健康问题
如今的人们受到越来越强的听觉冲击,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听着“随身听”长大的一代人未来将难免为健康“埋单”:用耳过度导致耳朵未老先衰。
马路上、地铁里、汽车中,随处可见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摇头晃脑地陶醉在音乐里。狂热的流行音乐会上,台上震耳欲聋的乐声与台下歇斯底里的呐喊声促人热血沸腾。疯狂之中的人们很少会去想疯狂的后果。
听摇滚乐长大听力严重受损
50多岁的美国妇女佩克最爱回忆她在“收缩”乐队中担任低音乐手和歌手的日子。那是一个当年很受欢迎的女子朋克乐队,1979年到1984年之间演出过数百场。
她们的音乐非同一般地响,节奏也很快。1984年,“收缩”乐队在加利福尼亚州演出,数千名青少年的尖叫烘托出无比热烈的气氛。后来佩克耳鸣了好几天,随后听力开始减弱,逐渐发展到连旁人的说话声都听不见。
20多年来,佩克一直尝试各种方法克服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学习哑语和读唇语,戴助听器,最后还接受了一个改善听力的中耳手术。
美国有数百万人不得不天天面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危害,类似有听觉障碍的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在爵士乐和摇滚乐中成长,年轻时喜欢吹萨克斯管和打猎,作为总统又经常乘直升机、接受群众欢呼和检阅仪仗队。所有这些噪音都超过85分贝这个听觉细胞受损极限,克林顿在51岁就戴上了助听器。
研制助听装置功能日趋先进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耳鼻喉专业教授多比说:“即使你一生都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生活,70岁时的听力也没法和20岁时相比。”更别说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斥着噪音了。
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听力受损是个公共健康问题,各种旨在加强公众保护听觉意识的活动在全国推出。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开展了一项“耳聪”活动,鼓励人们在操作噪音很大的工具时佩戴耳塞,在使用收听装置时注意控制音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究治疗听觉受损的新技术。数码技术的进步使助听器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体积越来越小,接收声音的效果越来越好。数码助听器和传统的模拟式助听器都是把声音放大再通过耳道传到耳鼓,但是数码助听器能够较好地分辨声源在前还是在后,从而放大想听的声音,抑制背景噪声。
永久性、可植入中耳的助听器已经进入试验阶段,这种助听器的效果将比现在最好的外置式助听器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戴了助听器,最适合那些怕因戴助听器而显老的人使用。不过,这种助听器的价格将高达1.5万到2万美元。
科研人员还大胆地设想了一个在大脑中植入助听装置的方案,将外置式听筒接收到的声音不经过耳朵直接传送到能处理声音的脑干部分。
珍惜珍贵礼物注意保护听觉
美国豪斯耳科研究院临床研究主任斯莱特里博士将耳蜗比喻成一架“有着1.5万个琴键的钢琴”。耳蜗的不同部分处理不同频率的声音,有的人听不到某一频率声音,就好像有一部分琴键坏了一样。
如今的播音器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在为人们带来日臻完美的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豪斯耳科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说,新式数码播音器具备的高清晰度在收听者把声音调到很高时都不会改变音调,而传统的模拟式播音器就做不到这点,这就可能导致使用者不知不觉地无限制调高音量。
听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件宝贵礼物。“不幸的是,很多人不珍惜这件礼物。”斯莱特里博士说,对人类祖先来说,耳朵是他们赖以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的器官。无论是森林里树枝折断,还是草丛中沙沙作响,多么细微的声音都逃不过人的耳朵,人凭借敏锐的听觉及时发现密林里准备扑过来的猛兽。如今,人类显然已经不需要耳朵做这样的事了。
正是由于没有珍惜这件“珍贵礼物”,女摇滚乐手佩克20多年来饱尝了痛苦滋味。为了不让其他音乐人重蹈她的覆辙,1988年,她与20年前就开始给她治疗的医生戈登一起,创建了一个名为“摇滚乐者听觉教育和意识”的机构。从创立开始到现在,该机构已经帮助了数千名摇滚乐手,送给他们免费耳塞,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听觉检查。
保护耳朵最好从日常生活做起。记住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拉比诺维茨说的话吧:“如果你注意节食,如果你注意运动,那么让保护听觉也成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欧飒
相关链接
听力受损增多
很多二战后出生的美国人在四五十岁时听力就开始退步,而以前这个问题通常要到60多岁甚至更晚才会出现。
最近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说,超过2800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问题,估计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增加到7800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约有520万青少年和儿童由于太响的音乐和其他声响而听力受损。
“5分贝原则”
85分贝起的噪音就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避免受伤的方法之一是“5分贝原则”,也就是噪音强度每增加5分贝,允许耳朵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就减少一半。
例如,在95分贝的环境中可以停留8小时,在110分贝的环境中只能停留1小时。而一般摇滚音乐会上的音量可能高达140分贝。
再生听毛细胞
大部分听觉受损的情形是听毛细胞受损导致,生物学家试图弄清听觉的遗传性,以找到再生听毛细胞的方法。
鸟类和低级脊椎动物的听毛细胞能够再生,但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则不行。如果能找到一种在人体里培养新的听毛细胞的方法,那将是治疗上的一个飞跃。目前,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在豚鼠身上培植出新的听毛细胞。
●摇滚音乐会是听力“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