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大家谈谈功放功率与音箱匹配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3527|回复: 12
1#
如题……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分享 转发
TOP
2#

说法A:功放功率相当于或者略大于音箱建议功率范围的最大值,这种搭配就行。

这种说法,行是当然行,但这既是最稳妥、同时也是最没意思的说法。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3#

说法有多种,各说各的理--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4#

说法E :这要视音箱的灵敏度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灵敏度越高,对功放的功率输出要求越低。若是中等灵敏度的音箱,选择在50W~150W功率输出的功放即可。对于低灵敏度的音箱,比如说Dynaudio、ATC等,就必须格外小心。不只是灵敏度偏低,它们自身的阻抗特性也会对功放的驱动力有特殊要求。 ”

此种说法来自如下转贴:

灵敏度与功放功率输出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号角音箱对于功放的功率输出要求都不太高,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灵敏度都比较高。
  许多人在咨询音箱与功放的搭配时都会强调一个音箱的“功率”问题。其实,除了有源超低音之外,作为无源器件的音箱自身并不存在“功率”的说法。不少音箱在参数上都会给出一个或多个参照值。比如说RCW-5给出的推荐功率就是50W(峰值功率为200W),于是有人就会认为说必须为它配一部功率为50W的功放。坦白说,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说法,其中也难免会搀杂着店家的误导。如果给出的推荐功率为50W,则意味着功放若有50W的功率输出就能够推动它。考虑到功放必须具有的功率余量,实际上的选择必须高于该值。“峰值功率为200W”就意味着它能承受的瞬态功率在200W,若长时间处于如此的功率之下或是有超过200W的功率馈入则可能对音箱造成损坏。
  对于标注如“20W~200W”的数值,说实在,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它所要表明的内容跟前述的情况大抵差不多,即选择功放时至少要有20W的输出(下限),同时不要大于200W(上限)。这是否就意味着一部输出功率为250W的功放就不能匹配那些音箱了吗?显然不是的。毕竟,有250W的输出不意味着它就会实打实输出250W,许多时候可能才输出了10、20W,这跟音量旋钮的调节有关。  

  反过来说,一部功放若是满功率输出,它的失真可能也已经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这时不说听到的全是噪音,至少也已经很明显了。对读者来说,就功放和音箱的功率匹配,查看灵敏度的指标显得更具现实意义些。虽然这对不谙音响的读者来说似乎过于抽象些。一般情况,88dB以下属于低灵敏度,88dB~91 dB为中等灵敏度,高于91dB就为高灵敏度。
  灵敏度越高,对功放的功率输出要求越低。若是中等灵敏度的音箱,选择在50W~150W功率输出的功放即可。对于低灵敏度的音箱,比如说Dynaudio、ATC等,就必须格外小心。不只是灵敏度偏低,它们自身的阻抗特性也会对功放的驱动力有特殊要求。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5#

说法F:其实只要功放和音箱两者的阻尼系数相匹配并且两者的阻抗相匹配,如果不考虑浪费的话,选用功率越大的功放就越好,即宁可“大马拉小车”而不“小马拉大车”,因为可以通过功放的音量大小调节来控制音效,功放的音量越小失真也越小,而且往后升级音箱也不用换功放。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6#

说法B:“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此种说法来自《功放音箱搭配4要素》,转贴如下:  

             《功放音箱搭配4要素》

  功放与音箱配接四要素 功放与音箱配接讲究冷暖相宜、软硬适中,以实现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然而从技术方面考虑的要素有:


  一、功率匹配

  二、功率储备量匹配

  三、阻抗匹配

  四、阻尼系数的匹配

  如果我们在配接时认识到上述四点,可使所用器材的性能得到最大、最充分的发挥。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但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为80~85dB(A计权),我们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音箱:为了使其能承受节目信号中的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可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

  功放:电子管功放和晶体管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明显产生削波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割削平。有人用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的复合性阻抗模拟扬声器,对几种高品质的晶体管功放进行实际输出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负载有相移的情况下,其中有一台标称100W的功放,在失真度1%时实际输出功率仅有5W!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的储备量的选取:

  高保真功放:10倍

  民用高档功放:6~7倍

  民用中档功放: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节目的内容、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这样就可使得音响系统安全,稳定地工作。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将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当然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数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最低要求: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应使音箱的馈线等效电阻足够小,小到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应小于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7#

说法C:“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所配音箱的声音输出能力到底能不能满足我们这个场所对声压的需要,并具有余量,否则,这个关于功率匹配问题的讨论永远也不会有正确的答案。”

此种说法来自《关于音箱功放的功率匹配问题 》,转贴如下:

《关于音箱功放的功率匹配问题 》

瀛愫 发表于 2006-6-12 13:02:00


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喇叭是否容易烧毁的问题,如果我们孤立的去讨论的话,将不会有正确的结果,无论是音箱功率比功放大还是反过来,结果是既对也错!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所配音箱的声音输出能力到底能不能满足我们这个场所对声压的需要,并具有余量,否则,这个关于功率匹配问题的讨论永远也不会有正确的答案。

我们来探讨一下在不同情况下所出现的如果:
一.音箱的输出能力不够,满足不了应用场所对声压的需要,这情况下:
1.当功放的输出功率比音箱的承受功率小,结果是功放开到超载,产生削波失真,也满足不了音箱对功率的需要,显然,音箱不能输出它能输出的最大声压,自然,也就满足不了我们对声压的需要,表面上,音箱好像是安全的,只是声音不够和失真不好听而已,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功放已产生了削波失真,它输出的已经是变成具有方波特性(也带有直流成分)的音频信号,而这个信号中,高频率信号的比例成分已远远大于正常音乐信号,通过音箱分频器分配到音箱高音单元中的电功率大大高于正常值,将超过高音单元自身的承受能力,高音单元会损坏,同时,过大的方波信号成分也会给低音喇叭单元造成过载损坏。2.当功放的功率大于音箱的可承受功率,比如大一倍(按照声音最佳的原则,需要这样配置)则由于我们对声压的需求而迫使功放需要满功率甚至超载输出来驱动音箱工作,音箱将长时间在超过它额定功率的情况下工作,也必然会损坏,通常是损坏低音喇叭单元。
结论:我们在配置音箱的时候,音箱数量一定要足够,不能因为预算限制的原因就去压减数量(这是个矛盾,硬来的话,将会给我们自己的售后和收款带来麻烦),要让音箱系统输出能力足够大而且有足够的余量,需要起码20DB,大约十倍,这还是个保守的数字,因为音乐信号是动态的,信号的动态范围轻易的就超过100DB(十万倍),比如,一个剧场,根据对声压的需求,通过灵敏度等数据换算出需要的功率是240W,那我们给它配置的系统功率就要按留有十倍余量的2400W(一般剧场的表演还比较温和),这样,我们才能保证音响系统能够送出很好的无失真声音和具有很高的安全稳定性,当然,这样的系统造价就要比那些没有功率余量的系统要高,但它带给用户的将是高水准和高稳定的服务,相反,那些没有功率余量的低价系统,由于没有功率余量,系统经常工作在过载状态下,声音不好不说,还可能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维修,给用户带来的将是高昂的使用成本和由于客人对声音的满意度不够而影响生意,很遗憾,我们很多人看不到这点。
二.音箱有足够的输出能力并具有足够的余量,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声压输出的需要,在这情况下:
1.当功放的功率比音箱的承受功率小,结果是功放开到过载,,也满足不了音箱对功率的需要,显然,音箱不能输出它能输出的最大声压,自然,也就满足不了我们对声压的需要, 当然,跟(一)的情况不同,由于音箱的输出能力足够和已留有余量,所以,尽管没达到它应有的输出声压,但还是能满足场所的声压的需要,只是没有多大的余量,功放通常也不一定需要开到过载,所以,实际的情况会比情况(一)要好,但它浪费了音箱系统的功率余量,浪费资金,同时又没达到应有的表现。
2.当功放的功率大于音箱的可承受功率,比如大于一倍(按照声音最佳的原则,需要这样配置),当音箱系统本身有足够的功率余量,平时在远远低于它额定功率的状态下就已经能满足我们对声压的需要,那么,功放平时加载到音箱上面的功率就可以远远低于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有大量的功率储备用于应付瞬间超强的信号峰值,系统没有机会超载削波,自然,也就不会有长时间的超额功率加载在音箱系统上,整个系统工作在轻松状态,声音也会最好,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有充分的保证,系统的维护维修工作就可降到最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就降到最低,这就是所谓的高买低用,由于客人对声音的满意度达到最高,对生意就很有帮助。

来源:宏志电声 (有删改)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8#

说法D:“其实瓦数的大小只是功放其中一项指标,最重要的还足看它输出的电流量的大小才是关键所在。”

此种说法来自《功放的疑惑》,转贴如下:

                《功放的疑惑》

    
    谈到音箱的效率和功放的输出功率匹配的问题,我曾经举出一个例子,一对高达92dB的音箱,竟然需要动用到过千瓦的功放才可以达到靓声的境界,原因何在? 这关系到音箱和功放的设计取向。先谈音箱的设计为什么会令到一对音箱效率高但却大食无伦的原因。近代的音箱,喇叭单元的组合多是两路以上的组合,有些甚至用到几十只单元的旗舰级的组合。由于使用的单元众多,分音器的设计更为复杂,为了迁就每只单元的工作特性、效率和矫正单元工作时的相位,分音器邵用上了不小的电容、电阻和线圈,而这些零件都会消耗不少的功率,虽然单元的灵敏度和效率很高,用很少的功率便可推动它,可是在众多单元一起工作时,所需的推动电流便很大,如功放的电流输出不足的话,轻则引起失真,若强行把音量加大的话,功放本身又没有过荷保护的设计时,就会烧悼功放,甚或把音箱的单元也烧掉。

 发烧友常有一个误解,以为上大瓦数的功放一定好力,其实瓦数的大小只是功放其中一项指标,最重要的还足看它输出的电流量的大小才是关键所在。君不见市面上那些只有几公斤的便携式的旅行音响组合所标你的功率也有几百瓦吗?你会相信一部只用几个大号电池的功放有此能耐吗?只要你想想,几百瓦功率的电饭堡已可以煮饭,你试试用几个电池可以做到吗?这些连制造厂家看到了也脸红的数字,只是一些商人的嘘头而已要。电流充足,功放一定要有强大的电源供应,配合强大的输出级才可以做到,当电流能应付音箱众多单元的需求时,才能达到靓声的效果,这就是近代的旗舰级或那些高档的功放,只有三数百瓦的输出,而其体重惊人的原因。音箱和功放配合的原则,不光是看音箱的效率,还需要看它对电流的要求。光是看它的效率而去配功放的话,往往就犯了我以前所说过的例子中的错误。

 谈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是不是我有一部大瓦数而电流强劲的后级,就可以配合世界上任何的音箱,无往而不利? 您错了!有很多人曾试过用一些大电流的功放去推某些高效率的音箱,但效果反而不及一些细瓦数和细电流的功放,原因何在?这牵涉到喇叭单元设计的问题,特别是那些7O年代前设计的音箱,和那些号角式的音箱。那年代一般厂家出产的功放只有几瓦至几十瓦的品种。当时的音箱单元设计灵敏度和效率都很高,需要的电流很小,只需几瓦的功放便可推到震天响,而有很多厂家至今仍在生产此类音箱,计有JBL、KLipsh、Lowther、Altec、TAD等品牌。这类产品,在不断改良之下,有些不单可以只有高效率的特性,更可以承受很大的功率,但有些产品只能用低功率的功放才靓声,例如Lowther的产品,你若用一些稍大功率(例如超过10瓦)的功放便完全失去它那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从Klipsh(杰士)的音箱也只适宜一些低瓦数而音色美的功放去推动才靓声,要是你用一些强劲电流而高瓦数的功放去推它,声音只显得硬梆梆,呱呱叫完全失去它本身的音色和气质。      

  除了上述的现象外,更有趣的是,一些低效率的音箱,用一些细功率的功放去推它,也推得头头是道,这又如何解释呢?另外,有些人用一部100瓦的机去推它竟然输给一部只有几十瓦的功放,连力水也输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此外,一部几瓦的胆机,听起来,它的力水比一些几十瓦的石机的表现也不差多少,原因在哪里呢?为什一部几十瓦的功放会把音箱单元烧掉而一部几百瓦的功放在同音量下却不会烧单元呢? 我相信,这都是发烧友感到迷惑的地万.
TOP
9#

说法G :“一般我们建议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1.5倍,低音部分的倍数要求更高些。”

此种说法来自如下转贴:

家用音响选购试听摆放及使用宝典


  新闻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2005-1-14 11:01:29 作者: 朱晨日韦 责任编辑: Rain
  

不知道是自己的耳朵不够灵敏,还是挑选的产品没有那么专业,小朱的两个朋友最近正在为自家新买的音响产品而犯愁。他们总觉得自家的设备从买回家后,就始终没听出那种专业的感觉来,而自己又找不到原因所在。情急之下,两位大仙找到了小朱,连哄带骗地让小朱去各家帮忙调试音响,不过盲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除了晚饭上哪儿去吃之外,冷静的小朱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做好使用音响的X大准备了吗?”
选购篇
——先天因素很重要
说起家用音响,真是“三分靠用、七分靠选”。毕竟咱还不是DIY的音响高手,更多的是购买现成的产品,而产品通常又是由厂家预先制作封装好的,因此如何选择、配置一台“先天体质”好的音响,就成为我们首先要做的。
一般的家用音响系统可以分为音源、功放和发音单元三大部分。作为家用来讲,音源可以选用常见的碟机或者比较专业的激光唱机。一般我们不建议使用MD播放器,尽管从听觉上讲,MD的音质和CD没有太大区别,但是MD的声音毕竟是经过压缩后转录的产品,音乐的容量大小要比CD小一多半,体积小了自然就会有损失,和最原汁原味的光碟机和胶碟机还是有差别的。如果您选择的是DVD播放机,那么背后的5.1声道插孔是绝对不可少的,对于杜比AC-3解码、DTS解码也要提供支持,不要选择内置功放的产品。
功放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功放和音箱要尽量做到“功率匹配、阻抗匹配”。简单地说,功放和音箱就是马和车的关系,不论是“大马拉小车”还是“小马拉大车”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效率,甚至损坏系统组件,因此匹配原则是首先要做到的。否则音箱系统不是显得乏力、干涩,就是显得声嘶力竭。除了纯音乐功放外,AV功放是家用音响或者家庭影院选用比较多的功放。不过由于全部音箱单元的功放都集中于此,因此在高、中、低不同音域的表现会受限制,这就要看您更看重什么样的音色了。一般我们建议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扬声器额定功率的1.5倍,低音部分的倍数要求更高些。
不过配音响切忌用功放“找”音箱,音箱可以说是音响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毕竟整套系统的“嗓门”在它这里,质地分毫之差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音质的表现。因此我们比较提倡先选音箱再定功放。
目前市面上的音箱产品主要由单元和箱体两部分组成,根据组成分为高音单元、中音单元、低音单元和超重低音单元。箱体是我们最先看到和接触到的音箱部分。从技术上讲,木质箱体比其他材质的箱体声效更好,而实木箱体又是木质箱体中的上品。在挑选箱体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敲击以及搬动来感觉箱体木板的音感和质感,一般声音干净、清脆,手感厚重的箱体音响效果也更好。
发音单元的质地就要看各个厂家的功底了。但是值得注意的几点是,在高音部分丝膜高音单元以及金属振膜高音单元的表现力更好,声音剔透、干脆,瞬态反应良好,可以有效增强高音音频的透明度和穿透力。至于中低音单元则可以选用纸制振膜或者帆布振膜,由于材质弹性较大,因此发出的声音更为浑厚而具有弹性。在中低音单元特别是低音单元的选购上要注意振膜边缘与支架的柔性连接部分,材质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要通过敲击和触摸,查看振膜在支架上是否有足够的震动空间。特别是低音单元,如果震动幅度较小,振膜冲程相对就小,低音的力度和弹性就会大大降低。
试听篇—— 一定要听正版碟
好多人认为光盘属于数字媒体,即便是盗版的,音乐质量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而价格却低廉许多,因此大肆购买盗版光碟来“充实”自己的“发烧”碟库。
其实盗版光碟真正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由于不是从母盘复制出来的,因此盗版碟通常存在着漏码、错码的情况,而且由于制作粗糙,从音响中还原出来的音色远没有正版碟来得真实。有些漏码利用音响系统凭耳朵可以听出来,明显会觉得中音区苍白,高、低音区则粗糙而生硬,让人听了不仅得不到享受,反而更加烦躁。
顺便说一句,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买盗版碟听流行音乐总成吧?在你不担心光碟唱机或者播放器烧光头的情况下这种选择还是可行的。其实小朱觉得买盗版流行音乐不仅烧唱机,而且得不到原始音质,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不如听MP3来得容易。
环境篇——听音室的布局
听音室是家用音响的“练歌房”,说是听音室,其实是我们居所当中的一间屋子罢了,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称之为听音室呢?因为它和别的房间不一样,为了听音而进行特殊的改造。
首先,大空间对于声音的传播和延展有很大好处,因此我们建议将听音室选在15平方米以上的房间。房高不宜过大,一来安装吸音材质的费用较高,其次声音在较高的空间扩散容易形成不良混响。
其次听音室应该选择既不吵人也不受噪音干扰的位置,避免噪音影响听音效果。再次,吸音材质一定要装,通常厚窗帘、挂毯、书架也可以起到吸音作用。但是切忌过厚的吸音层,吸音层过厚会使得混响效果严重下降,犹如在大草原听音响,声音有去无回。不仅声音单调乏味,而且对于音场定位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说到这里,就要提提挂毯的作用了。挂毯既是装饰,也是吸音层。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根据我们感觉的音色饱满程度可以随时调换。另外,房间的结构以及内部的摆设不要过于对称,否则在房间中极易形成部分频段声音的驻波和共振,破坏音场中均衡的声音比重。
摆放篇——多次尝试打造声场
音响搬回家不是随便摆个“POSE”就万事大吉了。连低音单元在内,5.1声道、6只音箱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
中置音箱通常是人声的主力,因此它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中置音箱放在听音室眼前视觉中心的位置是最好的,比如电视机上方。但是由于喇叭磁缸和电视机磁场以及音箱震动和电视机壳间的相互影响,直接摆放通常会产生不好的音色影响。因此我们建议中置音箱可以在略高于电视的单独支架上摆放,位置不宜过高。对于投影幕一类的屏幕,没有前后限制。
左、右主音箱的位置需要对称布局在中置音箱两旁,距离不要太近,与中置音箱前后距离最好以听音位置为中心呈圆弧形。高低位置以主音箱中高音单元的中轴线在中置音箱上下0.3米的位置为宜。类似直接放在地上或者吊顶的方式会使得中音位置偏离最佳角度,让人感觉音场混乱。如果使用的是书架音箱,没有音箱柜的情况下最好安装支架,以保证音箱的高度适中。
环绕音箱的作用大都为了制造声场的扩散性和广度,因此安置在偏靠顶部半米左右的位置比较合适。呈现的音场需要您根据个人感觉进行调整。
低音由于指向性很弱,因此低音单元的摆放位置一般没有硬性要求。如果不是专业发烧友的话,低音单元的位置只要不碍事即可。
磨合篇——音响磨合需要循序渐进
音响的使用和汽车一样,同样需要磨合期,特别是新买的音响系统。在最初的使用阶段,千万不要当作卡拉OK厅的喇叭,一下把声音调得很大,我们建议您初期使用将音量控制在最大输出的四分之一左右,经过72小时的使用时间后,可以适当增大输出至二分之一左右。通常我们不建议您将音量开至三分之二以上进行使用。音量过大时不仅会打破发音单元的额定功率最佳输出状态,而且过强的音场也不利于各种音色、乐器声音的定位和表现,听起来只能是一片乱七八糟,除了震人的气势什么美感也谈不上。
TOP
10#

说法:H

买贵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