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561210302985753.jpg[/upload]
我用来试机的是大伙常用的试听碟:《白头佬》《蔡琴—机遇》和我最钟爱的格鲁米欧演奏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BWV1014——BWV1023
先试了《白头佬》。这张碟最难过关的一是开始时大提琴齐奏时,低频会有嗡嗡的声音,我听过很多很高档的器材,在这里都过不了关。我的斯大林相对来说,表现算是好的,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这回一出声我吃了一惊,那嗡嗡的声音消失得无影无踪,换来的是极有力度的大提琴在低音区的质感,我第一次在我的系统里听到如此有质量的超低音,太爽了!
《白头佬》另一个难点是对乐队的控制力。火爆但不能失去队形,这是考机的关键。套上套后的《白头佬》,乐手之间的位置交代得更清楚了,队形非常有序,不会乱作一团,不过,感觉上音场好像也有点往后退了,没有原来那种朝你扑过来的感觉。
很多朋友都应该注意到了,在这曲目约30多秒之处,有一个细微的“搭”的一声,像是谱架上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可能由于细节更丰富的原因,这个声音比原来要响一点。
再听蔡琴。(这张碟不是试音我很少听。)我非常留意一开始部分的钢琴表现,但是没听出有什么变化。等到蔡阿姨一出声,我立刻感到了明显的变化。蔡的声音最迷人的中频部分,以往在同样强调中频的厚度和浓郁的器材上——比如我的斯大林和欧博CD都是如此,容易出现口型略大的情况。我选择较秀丽的YBA前级,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现在戴上套套后的蔡琴,仍然保持着先天的中音区的感染力,同时口型收了一点点,听起来反而更加圆润了,感觉蔡琴也“骚”了许多,变得更有女人味了。
到了我最爱的小提琴。这张格鲁米欧的巴赫虽然录得不错,但远远未达到发烧级,但却是我平时听得最多的碟。我拿它来试音,也是因为我对声音的变化更有把握一些。
我的器材听小提琴,可以说是各项指标中最令我满意的一环。戴上套套后的格鲁米欧又会是何种表现呢?
小提琴声悠扬地从我的斯大林中飘了出来,与原来相比,现在的小提琴声可以用“丝丝入扣”来形容,因为它变得异常地有层次感,细致、线条分明,听上去仿佛置身于一个布局雅致精细的音乐氛围里,却不会有过于锐化的那种凌厉。此时的巴赫,让人觉得更加“巴洛克”了,那种声音与音乐所要表达的境界,几乎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