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谭盾:也许我是贝多芬变的 [复制链接]

查看: 4211|回复: 14
1#
接受采访语出惊人 谭盾:也许我是贝多芬变的  来源: 红网(长沙)  
潇湘晨报讯:以一曲《卧虎藏龙》为全世界华人带来巨大荣誉、因匠心独运的“水乐”在圈内引起争议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日前在湖南影视频道《中国热点人物》北京演播室接受采访时再出惊人之语:“也许我是贝多芬变的,有很强烈的创造声音的愿望!”




没人骂我会心慌

谭盾的作品曾被人视为“离经叛道”,但他表示,自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东西,“当你在创造一种没有过的概念时,很容易被常人所误解,现在如果没有人骂我,我会心慌的,会想自己是不是没有创新了……”

谭盾回忆说,刚到纽约时,《纽约时报》骂他“只配写二胡曲,为什么偏要写小提琴曲……你最好还是回到北京去写二胡吧!”他当时气愤无比。10年后,《纽约时报》已经忘却了当年对这位华人音乐家的嘲讽,并将他评为“全球十大音乐家”。谭盾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他对自己能为华人带来荣誉而欣慰的同时也很冷静:“10年前我没有被《纽约时报》棒杀,10年后也不会被它捧杀;如果有人问我下辈子做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作曲’!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我上辈子就是作曲的,也许我就是贝多芬变的,有很强烈的创造声音的愿望!”

整个中华文化的骄傲

在全世界的人眼中,奥斯卡奖代表着巨大的荣誉,但是得奖无数的谭盾对此表示,从个人角度自己并不很在意:“这个奖对于我的创作观念和创作热情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谭盾告诉记者,当初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他就跟马友友(著名提琴演奏家)说:“哥们,我们已经赢了!”获得提名就足以使西方几乎所有的电台电视、报刊杂志都注意到并更多地谈论中国的文化、电影和音乐,“掀起那么大的一个冲击波,我觉得已经满足了,我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在做的事,就是想建一座无形的桥,把中国的文化推出去……现在大家都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奥斯卡从媒体宣传的效应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在得奖的那一刻,我们都特别兴奋——为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的国家兴奋!”

最看重格威文美尔奖

尽管更多的人是通过媒体对奥斯卡的宣传、通过中国人获得奥斯卡奖的消息认识了谭盾,但他坦然表示,其实自己最看重的还是格威文美尔奖(Graweyer)。在许多人听来,这个奖项也许还很陌生,远不及他们对奥斯卡奖的关注,但是这的确是令谭盾最激动的一个奖。

谭盾承认这曾是他最大的梦想之一:“这个奖每年都颁给一位音乐大师,比如法国的梅西安、比如日本的武满澈……那么得到这个奖就等于得到了古典音乐界的诺贝尔奖。对于得这个奖当时我连想都不敢想,有一天突然就接到了一个金色信封,一打开,我得了这个奖,我激动得全身都发抖了!”

刘明君   周大维
[upload=jpg]Upload/200632141022398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谭盾,195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现旅居于美国纽约。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他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后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2001年,以电影《卧虎藏龙》配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

谭盾的主要作品包括:曾经引发卞祖善批评使谭盾拂袖而去的另类乐器演奏的音乐《永恒的水》,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近年创作的作品包括:中国歌剧《秦始皇》、电影《夜宴》主题歌、中国嵩山音乐大典《禅宗-少林》。
TOP
3#

是!认同“创造声音的欲望”!!!!
TOP
4#

谭盾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众多界限。他已赢得当今最具影响和众望的疙瘩音乐奖项,其中包括戈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格莱美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并被美国音乐协会《美国音乐》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

作为作曲家,他的新作品不断涌现,而且频繁在世界各地上演。2001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他的“永恒的水” 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以绝对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力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两年,谭盾将再次带着他的新作品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

在10月30日的保利剧院,谭盾将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管弦乐戏剧《噢》、琵琶协奏曲和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地图》。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二十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现居纽约的谭盾出生在中国湖南,中华文化特别是楚文化对他的音乐创作影响很深。他在“文革”期间下乡种田,后又进入京剧团演奏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随赵行道、黎英海学习作曲,随李华德学习指挥并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在众多的荣誉和奖项中,谭盾还被聘为1999年美国坦格坞音乐界现代国际艺术节总监,英国伦敦艺术中心2000年现代艺术节总监,以及现任比利时广播电视交响乐团的多媒体音乐总监。他为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的音乐手稿被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世界作曲大师手稿廊所收藏,成为享有此殊荣的第一位东方音乐家。

值得一提的是,谭盾将同大卫·弗兰克尔合作。大卫·弗兰克尔是一位在纽约与柏林之间穿梭的视觉艺术家。他热衷于声像艺术创作,与众多电影导演、音乐家、艺术家和教育专家合作。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和巴黎的各艺术馆展出,也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地图》是其与谭盾继《卧虎藏龙协奏曲》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10月31日,您将能够在北京保利剧院欣赏到这首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和其他两首作品。

谭盾作品音乐会曲目介绍

由谭盾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三首作品:管弦乐戏剧《噢》(为管弦乐队而作)、协奏曲(为琵琶与弦乐队而作)和《地图》(为大提琴、录像和管弦乐队而作)。该音乐会又叫“多媒体实验音乐会”,因此会不光好听,还好看。

管弦乐戏剧《噢》听起来像是一种礼仪音乐,其包含中各种不同的戏剧性的声音色彩:叫喊,吟咏,低语,敲击,及歌唱等;而谭盾则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能使一个古典管弦乐团听起来不那么古典? 能使它转递不同的文化含义,乐器和声乐的礼仪活动? 在中国戏剧和民间的庆祝活动中所用的乐器是一致的,用西方的管弦乐队能行吗? 运用西方的和声表现原始声音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竖琴就必需只用竖琴,而古琴就必须只用古琴,永远地分隔吗?

据作曲家说,在作品标题中的“噢”代表着“起源” 或“原型”:这是原始的乐曲,是在其他的所有元素之前的,也是一首保存下去再次利用的作品。

《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是谭盾于1999年根据他的琵琶和弦乐四重奏《鬼戏》改写的(1994年)的作品。作品受到中国有4000年传统的家葬礼上 “摊戏” 的启发。谭盾幼年时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道家葬礼上巫师与过去和未来的鬼魂相互沟通,在大自然和人类的灵魂之间建立对话。谭盾注意到这种对话产生“不同时代、不同声音世界和不同文化的新对位法”。最终,这些鬼魂回到地球这不朽的大地。谭盾把摊戏描述为对人类灵性的反映,这种灵性经常受到都市文化和技术的冲击所埋没。这首协奏曲就是要表达这样一种理念。

《地图——寻回消失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违约的创作的一部多媒体大提琴协奏曲,全曲共分10个乐章,其中心部分是由摄影机真实记录的湘西少数民族的乡间音乐,这是谭盾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的原始声像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谭盾将影像中的本土音乐原汁原味地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既完好地保存了本土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又使其在与西方交响乐新的融合中得到升华。

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是,在《地图》第五乐章的“飞歌”中,通过音像纪录,谭盾让图像中的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呼应对歌。股市追说到几年前谭盾在湘西采风时,遇到一位在此村里以唱情歌——“飞歌”而闻名的苗族姑娘龙仙娥。当谭盾请她唱歌时,她问谁会与她对歌?谭盾告诉她,大提琴家马友友将在波士顿以琴声与她呼应对唱。3年后,当《地图》在波士顿举行全球首演时,现场的马友友真地以琴声与录像中的龙仙娥进行一场琴音对歌。一首原本只是隔山唱送的情歌,却在这一刻、在这个舞台上穿越了时空的阻隔,超越了文化的界线。2003年8月在湖南电视台和湘西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谭盾找到了录像中的龙仙娥,并邀请她参加《地图》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亚洲首演。当谭盾将她介绍给音乐会现场观众时,上千名观众全体起立,为她的到来以及她传奇的“飞歌”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upload=jpg]Upload/20063214321788858.jpg[/upload]
TOP
5#

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j即便如此也是现代音乐,现代音乐经不起时候考验.只不过是过渡音乐.'也许我是贝多芬变的'谭盾不配.
TOP
6#

还有这末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谭盾做的那些东西也叫音乐?真是没人骂他他就难受!
TOP
7#

哈哈,
我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我不是莫扎特。
TOP
8#

很喜欢他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TOP
9#

歌剧心情 在 2006-3-2 21:35:39 发表的内容
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j即便如此也是现代音乐,现代音乐经不起时候考验.只不过是过渡音乐.'也许我是贝多芬变的'谭盾不配.


按照你的说法,现代人根本无须创造,音乐在古典已经到头了,是吗?别忘了春之祭事件,别忘了斯特拉文斯基!
TOP
10#

真不知自己半斤八两!
我很欣赏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就深知自己一无所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