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真实掏器材经历。 [复制链接]

查看: 58622|回复: 193
1#
其实很惭愧,谈不上有什么感悟, 只谈一下这几天淘器材的感受,也许能改变一下摊子里的风气(我冷眼旁观久也,摊子里枪手太多,说真话的人少,风气不正。另外有些根本就连器材都没有的人现在都是博士,还发表了很多“见解”,有人竟然连连点头。----这个博士是我的一个同事,他没有任何器材,全是道听途说,然后就发表观点的。我就不点名了。)
我的“见解”全是我真实的感受,绝对原创。没有别的意思,主要是给一些困惑中的人一些帮助(这正是摊子应该有却恰恰没有的东西)。
    我原来的东西绝对是最普通的一套器材,总共价值不到六千元,根本就够不上HIFI,但好歹我有一双耳朵,还能分辨噪音与音乐的区别。
    器材列表:音源---上广电DVD8200,三年前买的,960元。
          公房---马兰士4400,一年前买的,2800元。
          音箱---惠威4.1超值版,2030元(有人1600都可以买)。    
          信号线,一根早就忘记名字的光纤,60元买的。喇叭线是惠威配搭的,就两根小拇指粗的普通绝缘铜线,可能是二十元一米的那种。
        总价值5850元。够普通,够低级,够丢人现眼的了吧。但是,对听音乐(请允许我用听音乐这几个字眼,因为他们仍然是我的宝贝。谁说穷人、穷器材就没有音乐呢?)来说,器材固然重要,但个人心态,素质也是很关键的。我是几乎每天都要听一两个小时的,周六、日肯定超过八小时。我现在一个人住一套房子,约一百平方米,听音房就是客厅,约三十平方,没有任何音效处理。
    器材既然架上了,我也操练了起来(全凭个人摸索)。
    第一阶段,大约是器材架上后约一个月,某天夜阑时,我偶然发现在听音乐的时候将落地窗的玻璃门        用窗帘拉起来声音要干净很多(当时是怕对面楼上有人偷窥),大约又一个月后,我发现箱        子摆位很有点讲究,一个人折腾了一个多星期才渐觉”耳顺“。而后又约一个月后,我发现将沙发套全放在背靠上(就是挡在光突突的后墙上),一些隆隆作响、连绵模糊、搅成一团糊的低频不见了(当初是用古璇的《女人花》中间过度段的那一段鼓声来作判断标准的),后来我把吸音球放进去,低频又干净了很多。
    第二阶段,就是今年下半年,我买了几张正版碟(别见笑,我以前从不买正版,一是因为贵,二是觉得音质差不多),我忽然听到了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的东西----干净、通透,人声清晰。再回过头来听十元的劣质碟,那声音就好像蒙了一层沙一样,嗡声嗡气的。一下子,我升级了。买碟的花费自然也是猛涨。
    一个月前,我听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时,我发现他的口水声、某些齿音很尖锐刺耳,听李烁的《相见欢》也是这样,我发现是高频过亮了(摊子里也是这样说的)导致声音尖锐刺耳,于是,我马上找了两根信号线(六元一对的,不知哪年留下来的)凑合了几天,感觉DVD通过模拟口输出的信号根本上就不行,我怀疑是那两根信号线的问题,于是花了两百多大洋买了两根秋叶原的信号线,遗憾的是几乎和我那六元钱一对的线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我后来请了好几对朋友来听,大家都觉得几乎是一模一样。后来有一位朋友把他的两根花了六百多元买的信号线接到DVD和公房之间,马上好坏区别立马见分晓。还是听黄红英的声音,一个就很饱满、湿润(不是圆润),而秋叶原的就很干涩,单薄。当时在场的朋友盲听几乎都能区别这两根线材。看来我的两百元就等于六元钱。
    有的朋友建议我换公房,去买一款胆机。有的朋友建议我先换CD,继续发掘现有器材的潜力。
    我也被他们说的春心荡漾,马上开始行动,先锁定CD机,选谁呢,没得选,这里是东莞,除了一个时尚电器城就没有别的地方了。就选马兰士吧。贵的买不起,就在6000和7300之间选一款好了。卖家热情的接上线材,用了一款据说六万多元的马兰士公房,那对视听音箱标价也是一万八。咱又不是来买这两个DD的,想吓老百姓不成,全不放在心上好了。闭起眼睛开始听就行了。依然是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中那两分二十秒的背景中那轻微的BI-BI-BI的声音,无论是6000还是7300,没有一部机把他能清晰的放出来的,那么,就是解析力很差了(摊子里都这么定义的),连我九百多元的DVD都不如,什么狗屁。我马上走人,骗子,还做CD呢。
其余的价钱都超过五千大洋,我没有这个经济能力试(虽然还远不够用掉我一个月的工资),CD,选那个好呢。郁闷中回到家,打开电脑,上网边溜跶边听电脑音乐,还是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不经意中听到了那宛如电脑开机内存出错是的BI-BI-BI声清晰传来,我猛然醒悟,一定是CD碟中那两分二十秒的背景中那轻微的BI-BI-BI的声音。天啦,是怎么回事,我的LG的CDROM加一块一百元、五年前买的花王的声卡加一对一百八十元的木质电脑音箱,竟有如此的“解析力”。我再重复一遍,的的确确,一点不假,BI-BI-BI的几个轻微的背景噪声,非常清晰,历历可闻,根本不注意都能听见。我----晕----了。仔细一听,在两分六秒,十六秒时也有几次轻微的BI-BI声。这可是我从来都没听到的。尤其是在四分钟时那几声格外清晰。其实在这一首歌中,好多时候都有背景的BI-BI声。
    再说胆机,这里也只有一个SPARK,看中了MT-35和TA-30,还有A-88T。到底选哪个好呢。视听了很久。MT-35基本上被有否定了,那大得受不了的毛刺声(绝对不是泛音),浑身觉得不舒服。TA-30和A-88T几乎是一模一样,A-88T除了比TA-30更干净一点外、价钱贵两倍外,没有别的优点,但我是要胆机的柔、甜、绵,不是干净、劲暴,那我还不如买石机了。
    ............
    ............
    所以,干脆什么也不换了。对了,我还买了一对秋叶原的发烧喇叭线,四百多元。感觉,就是和我以前小拇指粗的喇叭线一模一样。我、我的男朋友们、女朋友们、伪发烧DX们听过后也全都是这样说的。只有一位DX听出了区别(我们采取盲听)。正当我们目瞪口呆、把他奉作天人的时候,他经不住一位超级MM的连吓带骗,终于说了实话:没有拧音箱接线柱上螺丝的是秋叶原(插上去就行了),要拧(紧)音箱接线柱上螺丝的是普通线!----我差点流了鼻血,干劲去阳台上松口气,但一位MM就扑上去猛拧了伪DX起码有N下,因为伪DX哀嚎了N声,除了N-1那一声是DX自己撞在墙上的除外。

    认识我的DX请不要用砖砸我。我还有好多话要说,好歹也要让我先把话说完。下一节,谈谈我怎么选书架箱。
分享 转发
TOP
2#

"沧海一烧"兄,贡献谈不上, 我长期以来一直为器材苦恼不已.由于条件也不好,经济能力也有限,所以很苦闷.最近才有所感触.只想与各位交流信息.
可能端正我发烧的心态是最关键的. 有了第三篇. 我心情十分平和. 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脱.
我是不是又升级了呢(指HIFI性而言).
TOP
3#

我真笨:(
TOP
4#

Hifi-2兄真是幸福,小弟玩的都是陈年旧货,穷啊!
TOP
5#

lamxiong 在 2004-11-9 21:50:14 发表的内容
hifi_2 在 2004-11-8 11:53:21 发表的内容
我想去南海美星看看他们的胆机,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与我同行.

在我家旁边的厂

怎么联系?
TOP
6#

petershao 在 2004-11-9 14:18:28 发表的内容
“掏”是什么意思?

你都不知道啊,还问我. 对了,
我指的博士不是你. 大家其实都没有说是你.
TOP
7#

“掏”是什么意思?
TOP
8#

leslie 在 2004-11-9 13:42:18 发表的内容
才吃了顿西餐啊,怎么都得去个五星级的。。。。。。

班主任, 五星级可能是老外用来赚国人钱的.外表好看, 里面的DD说不定很差呢. 关键是要听效果,不看外表. 就象有的箱子看起来那个美呀, 又是金属又是抛光, 又是子弹头又是各色喇叭,声音呢?没了.
TOP
9#

该博士是谁其实大家都知道,哈哈..哈哈...!!!
TOP
10#

对hi-end的追求也许是一种罪过。不然不会有人提出只听音乐不换机器。要知道要想听好的音乐,必须有好机器。我就时常想换机器,特别是在听音乐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