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VER 1、2、3号电源线的一点体会
初涉发烧,在完善系统的过程中有幸同时拥有FEVER 1、2、3号电源线,于是进行了一番A/B对比。总结一下比较后的体会,是对自己的提高,同时希望能供他人指点一二,请有看法的能者多多指正。
首先交代一下系统,3大件分别是音箱-DY 52SE;功放 NAD s300;cd机 前卫 SFCD-1。线材:喇叭线 AQ6.1 dbs (上到200v)(38度5的好东东);信号线 威马有源银柳平衡;电源线:FEVER 1-3;威马 deMac PPC;自制怪兽。滤波器:自己改造的 清华 02D MKII(更换了所有内部线和美式插座)。其中器材是二手购回,是熟烂的了,而线材都是未煲的新品。
由于水平太低,听力有限,比较时ferver电源线接入CD机,其他线材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更换CD的电源线,这样系统出来的声音区别是最大的,也令我较好比较。在软件方面,选取4段不同录音,也是尽可能简单,而且只听一段。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的地方较单一,而且术语知识不够,在下面的描述上可能会令人见笑,请多多包涵和指教。
一、比较人声
选取了马小倩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只听开始至配乐起的一小段无伴奏清唱。听1号时,声音较紧,细节较少点,声音显得比较平淡,表现为呼吸的尾音较短,一呼一吸之间有脱节的感觉,同时修饰音的力度较弱。
上2号时,声音丰满了不少,细节有所提高,觉得呼吸畅顺了,修饰音加强了,感觉有韵味了。
到3号,细节进一步提高,给人呼吸自如,喉底音可闻,修饰音力度强,总体上能听到马小倩有感情的去演唱了。
二、比较低频
选取了《情陷威尼斯》的“维吉拉与索诺”一曲。听过的人可能奇怪为何选取这首曲子,这是一曲欢快的带有拉丁风格的以吉他、手风琴为主的曲目,低频不是强烈。我的目的是比较低频的质感而不是量感,量感大的曲目令我较难听出质感的差异。这一曲中伴有固定舞步节奏,大概是什么快3慢4的节奏吧,我不会跳舞÷的。估计是用吉他的低音弹奏出来的,我就只留意这低音。
接1号时,弹拨的声音是较平面的节奏,相对于主旋律的高中频就显得暗淡。2号时,弹拨感明显了,能听到琴弦的震动,细节丰富许多,乐器也就凸现出来了。上到3号,琴弦的跳动结实而有力,形造出来的节奏鲜活起来,用小学老师教作文的评语就是“有血有肉了”。
三、听高频
选取了“天龙 HIFI STRINGS”cd里的第二首“Johann Strauss II/Josef Strauss

izzicato Polka”。该曲通曲是小提琴的独奏,音量低,在中段有2次敲击3角铁的声音,反差强烈,因此作为比较对象。
1号时,三角铁的声音通透清晰,余音悠扬。上到2号,三角铁的余音有所延长,前后敲击的余音有叠加的感觉。3号后,三角铁的声音越发清脆,余音延伸绵长,让我在声音完全停止后脑子里仍然有回响的感觉。如果困了的时候来上一下,必定精神百倍。
细节交代这些,谈谈总体感觉。在音色上1-3号是中性的,而且一致性保持的非常好,没有太大的变化。总体感觉每大一号,全频段的延伸就上一个台阶,1-2和2-3的跨度相差不远,但由量变到质变,上到3后,在我的系统里出来的音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鲜活感、音乐味浓列。在我整套搭配非常直白、平实的情况下能有此音乐味非要用到3号线。以声而论,3根线都非常超值,我的系统则需要3号才能上一个台阶,于是3号留下来服役了。
期间也稍稍比较了deMac PPC与 Fever1-3号,初步感觉PPC介于1号和2号之间,全频段优于1号也全频段逊于3号,与2号很接近,但在全面上比2号稍逊,主要是高频方面,中、低频相差不大。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线均为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