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文转一下--修的什么身? 养的什么性? [复制链接]

查看: 5916|回复: 20
1#
修的什么身? 养的什么性?
——— 兼回复几位朋友的帖子
杨维中
看了好几位朋友的回帖,感受颇深受益非浅。但我是反对音响圈里动不动就称某某人为"大师"或某某人为"家"的,年轻朋友对年令大的人称老师,旨在表示一种尊重但并非年令大的人就一定水平很高(有人玩了一辈子的音响也还是懵懵胧胧)。所以我说“人, 要知道自已是个什么东西! ”。也既人要知趣,要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其实,"老师"之称是不应该受年令限制的,所谓"能者为师"是指只要你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无论你的年令大或小,那么你就是我的老师,所以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试想,连古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应该有这种胸襟吗?
常言道∶女人堆里事非多,且又有“三个女人一台戏”之说。但Hi–Fi圈里毕竟男人多,是男人就该活出个男人的样子来,气量要大,心胸要开阔,说句很不中听的话,你看看历史上或周围的人,有哪一个鸡肠小肚或心眼针尖大的人是能够长寿的? 全都是些短命鬼。所以说为了健康、为了活得更长、为了能够将玩音响进行到底,我们一定要心态平和、情绪健康、活好每一天 。
喜欢接触年轻人,是因为我能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已过去的影子,单纯、激情、仗义直言对一切都要刨根问底,很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而相对于中老年人的所谓“八面玲珑”(按武汉人的话来说就是“桌子角都撞圆了”)而言,前者无疑更显得稚气、可爱。
音响技术方面,就目前而言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石机、胆机、CD、音箱、线材、商品机、DIY┅┅, 都只是在原来成熟的电路上稍作完善或延伸,但没有具有“革命性”的上台阶,所以我认为这些方面的发展和突破还要*年轻的一代人,正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为下乡知识青年我于1970年到武钢参加工作,先后干过铆工、天车工而最后转为电器维修工,尽管我是知识分子家庭(文革中属于黑五类)出身,但我本人却是一个真正的工人。因为我干的是弱电维修,每天上班都要和设备打交道,所以我反而不太喜欢热衷于去谈电路,因为这是你的本职工作,你吃的就是这碗饭,所以你必须懂。
1971年(那一年我才20岁)我曾受过一次工伤,那次事故出的很重而将左手四指撕成粉碎性骨折,父亲从江陵五七干校(他是臭老九)赶到武钢医院来看我时,他哭了,儿子看父亲落泪是件很难受的事,简直像剜我的心一样。但是人越是被压抑其反弹力也就越强(最基本的物理特性),所以我开始学习扬琴演奏,曾找过包括武汉音乐学院王健、中央民族乐团魏铁柱很多老师学琴,后来我还考过级并参加过器乐比赛,这一段经历曾在《音响世界》1996年的某一期以《我的音乐及音响之路》(但愿没记错)作过自述。所以我信奉“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网上讨论器材的帖子很多,怎样搭配?如何┅┅。其实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比"哥德巴赫猜想"更复杂的问题。只要你能遵循一定的规律,你甚至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能怎么玩就怎么玩。活人岂能让尿给憋死?中国的武术也是这样,“少林派”也好,“武当派”也好,金钟罩.螳螂拳也好,“南拳北腿”也罢,各有各的招,你能说谁正宗谁不正宗?那李小龙、霍元甲集众家所长的“迷宗拳” 而看似无招实有招,不照样打得天下无敌手,洋人们不得不俯首称臣。
年轻朋友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来是好事,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讨,再还有弄不懂的也不要紧,天坍不下来的,我们可以去请教专业厂家设计师或者专家教授,这方面的社会资源很丰富,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行了。武汉有句俗话叫“笑破不笑补”,而“不耻下问”则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值得尊重的.同理: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而这也许就是我几十年来的最大感悟吧!
分享 转发
TOP
2#

不错- - - -说得好- - - - -
不管是做人还是玩音响,心态要平衡!
TOP
3#

有感于这两日168上一片大乱,,看了上文真是一贴良药.同志们要好好学一下,百家争鸣不一定要争得头破血流.抓住主流看问题才是正确的世界观.
TOP
4#

好文章啊!值得大家深思!
TOP
5#

顶。。。。。
TOP
6#

论坛是面镜子,能照你也能照他,希望朋友自重自爱。
TOP
7#

这个世界就是要讨论,要知道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才是世界进步的标志,当然斗气就是另一回事了!
TOP
8#


好文,好!很好!!非常好!!!
最后编辑dong33
TOP
9#

good
TOP
10#

好文章,转得正是时候啊,请大家认真阅读,有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