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CD的革命 [复制链接]

查看: 2232|回复: 4
1#
CD解放

几点体会
1 看了您的文章后,很受启发!多年来我一直想,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终有一天可以用电子存储器(或硬盘)代替CD播放音乐,今天这一想法终实现了.由于手头没有iPOD,无法立即试验.但有一个”联想”产音乐播放器(支持WAV格式,128M).立即试验,用EAC(095pb5版)转换了几小段较好的录音,放音一听音效不错(与我的音乐传真解码器有一拼),一个7号电池供电的MP3(WAV格式)并靠自身放大器(无line out)输出的”小玩艺儿”能有如此音效,相信会使不少CD制造厂家吃惊﹑汗颜!在此衷心感谢您为广大发烧友指点迷津!
2 几年来一直思考为什么CD音质不理想? CD复制为什么会失真?数字复制不可能有错误啊!几天来略有所知:CD的数码母带无疑是数字磁带格式,但CD的格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模仿LP方式:音轨方式,在一圈轨道上刻录”1 “0”信号(pit and land),但无扇区定位码和绝对有效的纠错系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与电脑数据光盘有根本的差别,而且pit and land的几何尺寸也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在读取时产生jitter,这因素造成光驱在读取时必然产生误码,造成数据错误,复制失真,音效失真(CD自身的纠错系统也在纠错,但看来不行)!如果当初采用电脑数据光盘的格式就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初CD创立者采用这种音轨方式所造成的失误比选用16it\ 44.1kHz格式的失误大的多!
3 您的密诀关键点有3
一是得益于”EAC”,一个来自德国多特蒙德的优秀学生的无私杰作, EAC将CD音轨中的数据反复多次读取(速度较慢但出细活)处理取得最接近数码母带的结果,然后形成万无一失可无损多次复制的电脑数据文件,得到了这个电脑数据文件就相当于得到了最接近的数码母带,而这一点是最Hi-end的CD机也无法实现的!
二是iPOD的WAV文件处理﹑播放能力,音乐的播放再也不受外界的振动,CD机的质量,jitter,盘片的损伤,市电电源的影响等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了!解放!
三是您自己研制的缓冲器!这一点我们现在还无法尝试,但相信”CD大师”的作者一定能把”CD解放者”做好.因为尽管CD有这些缺点但仍然取得今天的业绩很重要的是因为CD信号输出后的解码和后处理做的比较成功,如果把iPOD的输出处理的更好无疑将把CD的潜质发挥到最大!我们期盼早日见到商品化的您自己研制的缓冲器!
4 探讨. 音乐传真的设计者说CD的潜质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而雨果唱片公司则认为CD在制作过程中已经损失了不少,”压碟过程同时就是盘片音质不断劣化的过程”.二者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您的观点呢?
再有您设计的这种听音方案好象还有不便之处.以您的能力和公司的实力可否考虑开发一种新的CD机呢?(CD-ROM+”EAC”+WAV解码输出+”乔氏缓冲器”+控制器)
此外”EAC”的输出有时好象还有点问题,您是否有可能找一套数码母带+CD+”EAC”的输出数据文件”进行一次对比检验.
时间关系,就写到这里,不当之处请指证!
祝一切顺利
                                王海洋
                                      hdywhy@sina.com


各位大虾,以上意见可行否?请批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