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驱魔人”智取“夺命标” [复制链接]

查看: 11847|回复: 60
1#

“驱魔人”智取“夺命标”


文·【谭泽江】
  


自从“驱魔人”(Gryphon The Exorcist)常驻我的发烧房之后,许多老友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驱魔人”的法力。

在众多上门踢馆的发烧友中,“夺命标”是最吹毛求疵及最不妥协的一位。凡是有朋友请他介绍器材,结果都会远远超出预算,令人倾家荡产,于是“夺命标”之“美名”不胫而走。

由于“夺命标”摆明来者不善,因此我干脆三天三夜不“驱魔”,估计音响系统里早已群魔乱舞,为的是让“夺命标”见识“驱魔人”的威力。

到了约定的日子,“夺命标”果然准时赴约。当时,我正在测试Pass Labs XA-200航空母舰级单声道功率放大器。这部采用单端式纯A类设计的功率放大器热量极为惊人,它的输出功率为200W,已达到此类功率放大器的极限!为了给“夺命标”一个下马威,先让他听一遍各位所熟悉的Stimela。一曲既罢,果然不出所料,“夺命标”被慑人的动态及绚丽的音色所深深吸引,嘴角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整个系统目前的表现已非常具有说服力,他很怀疑其貌不扬的“驱魔人”究竟有何能耐?

“夺命标”的反应已在我的预料中,因此我在一旁但笑不语,一派莫测高深的模样。接着,我以无比优雅的手势启动“驱魔人”,在短短的三十五秒里便完成了“驱魔”的法事,跟着又重听了一遍Stimela。在黑人歌手鬼哭神号、猛吹话筒以及 “乱棍打死猪八戒”的鼓点下,“夺命标”听得目瞪口呆!当他回过神来时,Stimela现场录音的掌声已响起。领教过“驱魔人”的威力后,“夺命标”心服口服!他同意音响系统“驱魔”前后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驱魔”后的系统,音响干净俐落、音乐背景异常宁静,清晰明快的音响画面,有如雨后初晴。

值得一提的是,“驱魔人”对中频的改善立竿见影。尤其在听人声时,它能让歌手血肉模糊的嘴形重新聚焦、口齿不清的歌声恢复伶俐。当然,“驱魔人”的作用是为音响系统消磁,杜绝污染,重现录音的原貌。因此,你不能期望它令烂录音起死回生。

原以为踢馆已告一个段落,不料“夺命标”的小眼睛一转,要求一试“驱魔人”对我书房里的系统是否有效?

在我的书房里,用的是Sun Audio SV-2A3胆机。这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胆机,它并没有前级放大线路,面板上的旋钮只供调节扩音机的输出电平。Sun Audio SV-2A3最大的特色的是,无论听什么录音都非常通透!我无法想像在如此通透的系统上,“驱魔人”能有什么作为?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反复比较了A Taste of Honey(FIM SACD 048)“驱魔”前后的表现。

出乎意料的是,即使通透如Sun Audio SV-2A3胆机,“驱魔”之后同样有着脱胎换骨的表现!“驱魔”后,它的音响更为开扬,高频更为延伸,清晰度也有所提升。此外,它的背景噪音也更低,音量可以开得更大!虽然它的输出功率只有区区的3.5W,但听六弦琴的强音,居然有石破天惊的瞬态,充满了火花!我不得不承认,原以为通透异常的系统,未“驱魔”之前,同样藏污纳垢!

分别在两个系统上领教过“驱魔人”的威力后,“夺命标”早已芳心暗许!由于厂方建议音响系统每开关五次便得“驱魔”,“夺命标”再次发挥夺命本色,一口气下槌三部“驱魔人”,为家里所有的音响系统都接上一部“驱魔人”!


阁下打算下槌几部呀?


售价:
Gryphon The Exorcist:$250


总代理
Reference Audio
1 coleman Street
#04-27/28 The Adelphi
Singapore 179803
Tel: 6338 5577
Fax: 6338 0759
E-mail: refaudio@pacific.net.sg  

[upload=jpg]Upload/200532116541630027.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声音的传说

文·【蔡荣生】
  

声音无处不在,但很多人不曾关注声音对我们的影响是何其重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掘声音的奥秘!

预言

睡眠先知凯西(Edgar Cayce,The Sleeping Prophet)曾在上世纪中叶预言,声称“声音”在未来的五十年内将成为人类的医学良药。凯西所指的未来即是现在这个时候。

在凯西无数的昏睡预言中,曾提及埃及金字塔的形成是依靠声音的力量,把巨大无比的石块漂浮、堆积而成的。

凯西的预言全部收录在凯西资料中心(美国),他是20世纪最显赫的预言家。
除了凯西,曾提及“声音”的名人还有毕氏。数学中的正三角形定律发明者毕氏(Pythagoras)在西洋历史中被记载为最早发现声音奥妙的人。

毕氏曾创办一所学校。根据数字学家Numerologist的记载,当时报读学校的学生若出生年月日加起来能够简化成数字“7”的话,就可以即刻入校,否则他们都得通过严格的考试方能入学。

毕氏的教学充满神秘色彩,他在授课时总隔着一层纱布,不让学生亲睹他的容貌。在上课头三年,学生甚至还必须学习禁语。

据说毕氏能够直接听到行星运转所发出的声音。美国宇航者在太空中录取的一段类似西藏“唱碗”(Singing Bowl)的声音,想必和毕氏当初所听到的声音相同吧?

诵唱与健康

在声音疗法(Sound Therapy)界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某一天主教堂内,负责掌管殿内大小事务的神父认为每日冗长的诵唱仪式毫无意义而下令将之废除。从那时开始,教堂里的神父们个个变得无精打采,遂请了医生来诊断。

刚开始医生认为问题出在营养上,建议他们改变食谱,增加肉食。然而,改变了饮食习惯后的神父们却仍然意兴阑珊,于是他们又请了耳鼻喉科专家(ENT Specialist)Tomatis博士(1920 - 2001)来诊断。

博士试着让他们恢复诵唱。果然,恢复了每日诵唱后的神父们逐渐康复,可惜有几位神父因已病入膏盲而被送入精神病院。

他们这才了解到原来诵唱(Gregorian Chant)能发出高频率的泛音,让身体产生强大的力量,对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声音疗法

美国著名灵媒卡罗(Lee Carroll)在其2002年的新作中发表了他的长期无形伙伴——克里昂(Kryon)对声音的看法。他在其论文中表示,人体其实就像个大合唱团,身体各部份能发出100,000 Hz以上的声音(标准音高A是440 Hz),若身体某个部位失调的话,可藉着声音来治疗;但是,若利用了错误的频率来治疗,却可能致人于死地!

卡罗共出版了9本关于克里昂论点的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其书中所预言的事物很多都先后应验了。其作品包括《科学发现》、《世界末日(1999年)的改变》、《911事件的意义》等等。本人最感兴趣的是他对2012年的时空转变论。

卡罗曾在1995、1996和1998年在联合国的开明协会(Society for Enlightenment and Transformation)中发表演讲,是位推动新时代运动的佼佼者。

现在与未来

利用超音波扫描胎儿、打碎胆结石、探测海洋,甚至瘦身驱蚊等也都是现代人善用声音的实例,加上声音治疗师(Sound Therapist)五花八门的呈现,声音的传说已在我们眼前一步一步地被实践。相信不久的将来,“声音”将更广泛地被运用。
TOP
3#

超级豪华功率放大器McIntosh MC2KW  


音响市场上品牌之多,令人花多眼乱!不幸的是,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具有56年历史的美国音响名牌McIntosh,可说是音响厂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历史名牌。

一提起McIntosh,资深的发烧友马上会联想起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的McIntosh胆机。其制作之精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 MC275胆机,虽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但其价格在二手市场上节节上升,对于音响器材而言,这可说是一个异数!

一般老牌厂家对新产品的开发步划缓慢,缺乏新意;但McIntosh却似乎越战越勇,甚至比新进厂家更猛!最近,McIntosh所推出的MC2KW功率放大器,其“疯狂”的程度更是令全球的厂家与发烧友看傻了眼!

众所周知,发烧级功率放大器都很重、很贵!豪华级的则采用单声道设计,左右声道各有独立的机箱;更霸道的设计是将电源供应与放大线路一分为二,分别装在独立的机箱里。因此一套立体声功率放大器共有四个机箱之多,霸气十足!便McIntosh MC2KW面世之后,其疯狂与霸气的程度,令其他功率放大器相形失色!

MC2KW是单声道功率放大器,每一声道由三个机箱所组成,一个机箱是控制与输出中枢,另两个机箱则为正弦波与负弦波放大器,每个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1000W,两者结合起来的总功率达2000W之钜,其峰值输出更是高达8000W!当今世上,恐怕没有扬声器可以难倒它。一套MC2KW功率放大器分别由六个机箱所组成,重量高达380kg!如此疯狂与不惜工本的设计,在音响史上可谓前无古人!

MC2KW在“国际视听器材展2005”上首次亮相便被发烧富豪所买下,虽然它的售价高达$125,000,但在全球市场上仍供不应求。总代理连续卖了多套MC2KW之后,才有机会保留一套在试音室里作为示范之用;此外,旗舰级扬声器XRT2K亦同时抵步,正好一箭双雕,于是便前往Ong Radio的试音室一探McIntosh顶级器材的风采。

XRT2K扬声器高大威猛,打开面网一看,更是教人大吃一惊!喇叭单元之多有如天上的繁星,计有40个高音单元、64个中音单元及6个12寸低音单元,总数为110个单元,形成了一道高达2.14米的音墙!试音时,清一色采用McIntosh器材,CD转盘为MCD-1000,解码器为MDA-1000,前级为C-200 Signature,功率放大器当然是MC2KW。

听过了“国际视听器材展”的示范CD及爵士乐后,发现MC2KW的音色温文尔雅,其音质散发着McIntosh晶体机一贯醇厚的色彩。由此可见,McIntosh虽然在技术上不断精益求精,但其音乐及音响品味始终如一,正如所有的McIntosh功率放大器都有一个巨大的电平表及泛着淡淡的蓝光。

无论是电表或蓝光,代表着坚持与信念,正如McIntosh用家恐怕无法容忍一部没有电表或发着白光的功率放大器,在音响上亦然。如果你想了解何以有一群发烧友,数十年来对McIntosh忠贞不渝,换机时只考虑McIntosh器材,相信你会在MC2KW上找到答案。
[upload=jpg]Upload/200631512192524034.jpg[/upload]
TOP
4#

访Audio Note老总兼设计师近藤公康


文·【许统原】
  

一架输出只有23瓦左右的Ongaku功率放大机有什么理由要卖美金6万多元?为什么要设计、生产这样低输出功率的放大器呢?乘着Audio Note的老总兼Ongaku的设计师近滕公康来新加坡公干之便,笔者与他作了一个探讨性的访问,以下近滕公康先生简称为“K”,笔者简称为“许”。

许:大家都知道Audio Note可分为Audio Note U.K.(英国)、Audio Note USA(美国)及Audio Note Japan (日本),请问Audio Note日本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K: Audio Note日本主要是研究及设计40放大器,输出变压器、接线和一些给音响用的电子零件,然后由Audio Note英国生产、推销。其实我们比较注重研究零件对声音的影响。

许:有哪些产品是由Audio Note日本生产的呢?

K:我们的产品有Kegon, Ongaku功率放大器;前级有M7,由纯银线绕制的输出变压器和电容等。

许:大家都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设计并生产Ongaku功率放大器呢?

K:设计和生产Ongaku是一种挑战,由于Ongaku的供电电压非常之高,大约有一千伏特左右,如何有效地使它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高压电源线的使用以防触电等,如果克服了这些困难,再加上小心选择输出管和零件,以及好的线性推动级,Ongaku单端无负回输甲类功率放大器是最好的放大器。

许:Audio Note有没有计划生产大功率放大机?

K:没有。

许:为什么呢?

Kondo:输出功率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重播出完美的音乐,我们认为只要喇叭的效率够高,并不需要大功率的放大器。

许:Ongaku为什么卖价这么贵?

K:主要是原因是由于我们用手绕制纯银线输出变压器和纯银箔所制成的电容。我们一个月只能生产两个输出变压器,制作一架Ongaku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许:有些厂家认为由银和金的结合体制成的讯号线比银好,你们有作测试吗?

K:我们认为纯银线的声音比较好。

许:为什么?

K:因为它带有佛音,它给你一种慈祥柔和的感觉。

许:请你谈谈为什么只用银质电阻而不用比较流行的金属膜电组、碳阻或线绕电阻等。

K:经测试后所得的结果是,每一种电阻都有其特有的特色,银质电阻没有磁性,可耐压和高温,如果小心使用,它对声音的破坏是最少的。

许:你对Vishay薄膜电阻的印象如何?

K:Vishay薄膜电阻会使声音带亮感,这是它的特性。

许:你对油浸电窗口容的印象又如何呢?

K:油浸电容都是铁罐型的,由于其内阻非常高,因此我们不打算采用。

许:虽然Ongaku的供电电压是一千伏特左右,可是有些厂家认为如果把供电电压提高到一千两百伏特左右声音会更好,你的看法又如何呢?

K:211三极管在高压工作时其声音会比较好,但是有很多其他原因使我们把供电电压定在一千伏特左右。

许:Ongaku是用211三极管作输出,是否可以用845三极管代替以得到更高的输出功率?

K:845三极管需要很高的推动电压才得到所需之输出功率,优良的推动级很难设计而且很贵,从设计角度来看,211比较好,它的缺点是必须用高阻抗的输出变压器,大约是14000ohm,如果用普通线材绕制输出变压器,声音会很差,为了达到好声的目的,在绕制时要考虑其方向性和绕法,使到绕圈和线圈之间不会产生放电现象(Electric Discharge),一旦产生放电现象,对声音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许:非常感谢Kondo-san接受《视听艺术》的访问,谢谢!

K:谢谢!

后注:在日本,Ongaku其实并不是卖价最贵的功率放大机,Audio Note还产生了一架名为银岭的功率放大器,每声道用两支211三极管推动,输出功率70瓦左右,定价大约是S$3000,000,你可有兴趣?
[upload=jpg]Upload/20063151237124183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512372184272.jpg[/upload]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317124432761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7125221348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71254976259.jpg[/upload]

照破山河万果 Spendor SP1


文·【SAM】
  




前言

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事常在这世间发生。事缘每个人的根性因缘不一,其福份与遭遇自然是要不同了,或许你就是其中的一位,默默地耕耘却不问收获,耐心的等待才华被发掘的那么一天,也许这么的一天永远不会出现,但愿你能做到“看破、放下、自在!”在Hi-Fi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才物”,未曾受到Hi-Fi友太大的赏识与垂青,其知名度也自然不高,它就是Spendor SP1。

有缘识荆

我之所以能与SP1结缘乃是以前的一“老外”上司所赐,他是英国绅士,博览英国、德国音响的杂志,就有这么一天,我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无奈他是老板,我只有说“Yes”的余地)被他拉去聆听这对名不见经传的SP1。当时我自忖:“能好到那里去?”可是不听犹可,就在声音从SP1飘出后的那一刹那,我顿时屏息凝神(当时所用的试音碟是Impact CD-2),其超然的细节与感性是那么的叫人砰然心动,为SP1所营造出的音乐意境神往不已,感叹这么一对上上之作,却不曾在本地区Hi-Fi报导里出现过,店里的Salesman过后相告,SP1的买主大多数为音乐工作者,我心想:“哇噻!看来他们还颇具真知灼见!”

Spendor与其SP1

资深的Hi-Fi友大多都认得Spendor这个字号,这厂家所生产的喇叭洋溢着那独特的英国风味,是英国音响艺术文化的一部份。在英国,有所谓的BBC Monitor Standard(即BBC监听扬声器标准),若要得到BBC的认可成为鉴听喇叭,其水准必须达到BBC所定下的规格。Spendor在七十年代所制作的BC II便是颇具盛名的BBC Monitor。

Spendor成立于六十年代末,创办人Spencer曾经任职于BBC,对BBC Monitor的规格当然是了如指掌,Spendor也自然是BBC旗下认可的制作厂。据说Spendor这名字乃是创办人Spencer与其夫人Doris两人名字结合的缩写,别具意义。这使我想起本刊主编谭“泽江”的名字,似乎与当代中国毛主席及其夫人之名有关,只差谭兄不是他们的结晶!

Spencer老兄生已于几年前作古长去了,而SP1则是他老人家留下的最后遗作,其中秉承了专业级喇叭的严格构思及其多年来的制作经验。表面上看,SP1似乎是三路设计,其实其分频点却不同于一般的三路喇叭,它用上了一个设计独特的超高音单元就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它是在一般的二路设计上加上一个“超高音”单元,即是中低音、高音和超高音,而不是一般三路的低音、中音和高音设计。

SP1乃是低音反射式设计,其低音单元采用聚丙烯材料,口径8寸,高音单元独特少见,并不是常见的Metal Dome或Soft Dome,超高音采用陶瓷半球型单元,据说这材料在共鸣上的表现上更优于一般的金属半球型单元。我相信SP1在材料设计上的匠心独运,恐怕就是它发出超然美妙声音的原因。SP1的体形为24"x12"x12",应归入中型喇叭的行列中,定价为$2200。

精致细腻感性十足的SP1,其精髓之在於具有强大的能力,能将音的每一细节给予很细腻的描摹而又不失去音乐的感性与意境,其音像玲珑浮凸、轮廓鲜明,音的微粒充沛且均匀分布,不单薄也不丰腴,音色细腻又甜美,更具感性。SP1对音乐的诠释会让你体会到人性的温馨感、乐器余韵上的纤细与活生感,它在捕捉音乐内涵更是意境深刻。由于SP1是属中型喇叭,其低频上的跃动感与气势足够叫你随着交响乐里的激昂的乐章热血奔腾不已。在整体音乐上,它也给你一种涤荡胸襟、超然尘世的闲适之感,不禁令你脑中飘出一幅:“照破山河万果”的景象。SP1的感性音乐再生,肯定跨越机械式的重播而显露出无限深远的意境。

试音

梁祝小提琴协曲及小品
HK 1003(长寿唱片)
西崎崇子/林克昌/萧奕
《渔舟唱晚》
SP1让你听到鲜明而具有质感的小提琴声,西崎崇子的运弓、拉弦动作清晰了然,触感敏锐,弦音的纤细感与其丰富的谐音闪耀着美丽的光辉,其间更有一阵弓子与弦剧烈“交割”后所产生的一道划空而过的交织声,有一种猛然被其切划而不觉其痛的锋利感,十分受用。整首曲子的意境在萧奕庆的钢琴伴奏下,烘托出一幅诗意盎然的渔舟唱晚景象跃然眼前,令人陶醉。

《情歌》
SP1擅长营造钢琴箱声的共鸣感,它能使你感觉到钢琴在扎实有力键盘敲击后的低沉箱声震荡,其泛音几乎是完整的,其真实感也使你宛如亲临现场,温醇深厚的钢琴声与感情抒发有致的小提琴的配搭是那么的美妙,表情是那么的十足,一曲即终,我的情绪还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梁祝》
这一版本的梁祝使我回忆起十年前,我用ARC SP6, Pioneer M22, KEF 104ab所诠释的梁祝,艺术里感性的那一层面的流露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CANTATE DOMINO
Proprius PRCD 7762
这是Hi-Fi友必备的试音碟之一,有人叫他CANTATE,有人叫“教堂宝碟”,更有人叫“黑教堂”。我常听的Track是5, 9, 10。

播Track 5时。曲子开始时那一段金黄色光芒的号角,通过SP1现出熠熠光辉,耀眼夺目。SP1对这乐器的光泽、亮度的刻划是那么的入微,恰如其份。

播Track 10时,呈现出圣洁而又甜美的女高音清唱,其后的那一面丰富堂音回响亦被SP1捕捉得十分传神。

Track 9是发烧友播放得最多的一首,SP1在这里表现得相当从容,没有令人不安的绷紧感,你能清晰的感觉到“女主角”在领唱整个诗班,似乎感觉到她胸膛的起伏、细微运气的动作,历历如绘,宛似目睹,还有那诗班的甜美嗓子,飘忽着那温馨高崇的感性,充斥着您的聆听室,到了最后,那一阵猛然高亢而上的大合唱,SP1也能使你觉得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一时令你不能喘息。

Britten: Noye's Fludde
London Decca 425 161-2
要营造出澎湃乐章的气势及雄伟的场面,喇叭的低音表现是关键性的,SP1的低音表现。可称得上紧凑自然,不松驰也不臃肿赘(笔者用的是一对Rosewood的SP1)。这张CD里收录了一段小孩在舞台上奔跑的情景,丰富的舞台地板谐振效果就很舒畅,绵绵不绝地向低伸延,发出慑人的低频震憾力。

SP1在重现舞台的空间感、乐器的结象、定位、分隔度都有不俗的表现。x钹敲击乐器的尾声。清澈晶莹,在厚度的基础上,发出清晰的节奏。非常肯定的是SP1在捕捉高频尾音的细微变化是异常透剔动人的。有趣的是,这曲子中有那么的一阵Noye呐喊声,发音近似马来语中的“二”,邻居还真以为我搞起Malay Opera来。有时我想:如果他的发音接近“八“或“发”或许我会定期的让他叫一叫!里头有安逸的旋律、活泼的快板、哀怨的意境、激昂的场面,KEF 104ab把那感性的弦音揣摩得透剔动人,至今还记忆犹新。自从变卖了KEF 104ab,再也不曾感觉到那一阵说不上来的感性弦乐,也想起了:“骑牛找牛”这一句禅语。当我决定“休”KEF 104ab时,又何曾体会到KEF 104ab的感性之可贵?还好,今天SP1终于把梁祝感性的这一面重拾回来。

这版本的梁祝录音于1978年,主奏的小提琴录得很鲜明,活灵活现,西崎崇子的演绎不论是技巧、诠释与投入都发挥得很好,协奏的名古屋爱乐乐团的烘托主曲的气氛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非常紧凑,在曲子愤嫉激昂的那几段,SP1把那急速的擦弦动作刻划得那么入微,把你推向高亢激动无比的情绪里,加速的心跳几乎是呼之欲出。曲终后,融入其中的心境,久久不能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西崎崇子其后重新演绎的“梁祝”都不太理想,造句凌乱,
落弓之处似乎有些杂音,节奏感不太顺畅,使我想起了画家往往也是无法重复他们的经典作。

Mendelssohn.Bruch:
Violin Concertos
DG 400-031-2
这张CD收录了两首十分感性的小提琴协奏曲,SP1确实能把琴音复杂微妙的变化,刻划得淋漓尽致,将感性的演绎沁入你的心房、沁入你的肺腑。Anne的造句虽不能算是十分之流利,不过却是那么的缠绵,如歌如泣般的在倾诉,那幽怨丝丝入扣、真情流露,有如长江黄河般的流泻。在幽怨缠绵后,紧接着抑、扬、顿、挫,虽然Anne在用弓上并十分豪放果敢,曲中的意境还是被表达出来。还有随后掀起的那一阵与Anne气脉相通,由缓渐壮的乐团协奏,华丽壮观无比,其所烘托出的奋激气氛,确实叫人融入其中,回肠荡气,深深投入于其中的心境,久久不能自拔!

SP1 Vs 600

一向视600为命根的我,自然要在这课题上向读者作一交代。在音的形式上,SP1与600没有相似之处,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感性十足,这使我想起了“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且让我以下面的两个例子作一诠释。

(一)SP1是裸露坦然,600则天衣妙饰,600的发音形式就有如隔着一层薄纱去欣赏一美女,那令人砰然心动的层面,是看到了,只不过是少了一些“贴身感”,这与没有隔着薄纱时看的感觉是有一点不同的。在些时候,薄纱还是有其妙用,譬如说当美女有一点瑕疵的时候(就有如录音上的数码锐角),据说有品味之士都爱上这一朦胧之美,也许是贴身之美看腻了?

(二)600就有如在作画的时候,去掉了一些线条,并略加整理装饰,剩下了一幅“写意”的佳作,但也有人觉得其特性被过度的雕琢研磨后呈现过度平滑单调,少了音色上起伏变化的实体感。SP1不能在斗室内聆听,而600却没有这一限制,虽然它没有浮凸分明的活生实体感,但却给你一阵如春风拂面的轻柔、自然、舒畅感。

结语

SP1在表面上呈现的细节微粒是无懈可击的,而其艺术感性的那一层面更是难能可贵。

喇叭的设计要达到上乘的境界确实不易,因为艺术感性的那一层面是抽象的,不能用数学来测度。对我而言,表面上技术性的抢耳只能给得到短暂的一时之快,而感性的那一层面才是持久的。

SP1今天已出现MARK II的型号(SP1/MK II),可惜的是其感性的那一层面却不如其前身SP1(即本文主角),这恐怕与MARK II运用不同的中、高音喇叭单元有关。SP1/MK II的音色也与其大哥S100相若,如果有朝一日你能二手市场上有缘碰上SP1,在此送你一偈:“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TOP
6#

赤道骄阳

新加坡设计与制造的BAD发烧线

文·【谭泽江】

  


一般厂家都喜欢往自已的脸上贴金,广告用词更是极夸张之能事,如:CD称为天碟,有些叫得更大声的公司称自己的CD为碟圣,而木质配件则称为神木;以此类推,恐怕以后卖棍子都叫神棍了!


最近,市场上居然出现了自称为Bad Co的发烧线厂家;顾名思义,所推出的发烧线必属“烂线”(Bad Cable)无疑。


Bad Co原来是Benign Acoustics Design的简写,是一家本地公司。它是由三位头顶冒烟的发烧友――陈先生、Vincent及Erik所创办的。其中,又以陈先生的发烧资历最深,长达四十余年;其他两位每人也都烧了三十余年,至今仍找不到退烧良方。屈指一算,三人的发烧阅历加起来超过百年!


三人之中,又以陈先生的系统最“够力”!随手拈来就有Genesis One扬声器、Jadis JA-500功率放大器、Audio Research前级等令人心跳加速的名器;因此,陈先生的发烧房很自然地便成为三人的发烧大本营。


话说二零零二年九月的某一天,陈先生及Erik在浓烟滚滚的发烧房里煽风点火,烧得不亦乐乎之际,随手将一对名不见经传的铜线接到Genesis One扬声器上。事实上,大家对这对铜线并不存在着任何幻想;不料一开声,其音效之佳令众人脸色大变!它的表现虽然不算完美,但无论在动态、瞬变及频率响应方面,都具备了发烧线所应有的潜力。经过“公投”之后,大家一致同意这是一块有待开凿的璞玉,绝对有条件开发成发烧级喇叭线与电源线。


开发期间,三人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简直是心力交瘁。原因是,一对出色的发烧线必需在分析度、音质、音色、动态、瞬态及频率响应方面都能够取得平衡。但导线的编织及结构的些微改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体的平衡,甚至顾此失彼;因此,在漫长的十八个月里,三人不断地微调及试音,并将Bad线连接不同的音响系统,以确定它的表现。与此同时,三人还将Bad线与市场上所有贵到没有天理的名线进行贴身肉战,而Nordost Valhalla则是唯一仍未有机会交锋的名线。相信你和我一样好奇,想知道究竟鹿死谁手?虽然三人都“假假”地表示,为了厚道而不愿置评,但答案早已写在洋洋得意的脸上。


一对土产喇叭线及电源线,居然打遍大江南北,当然非听不可!于是,马上安排测试。

测试时,所用的监听器材为Harmonix CDP-777 CD机,FM Acoustics FM-255前级、Rowland 8功率放大器及German Physiks Carbon II扬声器。主要的试音碟为雨果最新的XRCD《梁祝/黄河》里的《红旗颂》(XRCD 775)及Riccardo Chailly指挥的布鲁克那第九交响曲(DECCA 455 506-2)。


听过了以上两张CD之后,Bad喇叭线的表现令我震惊!我所使用的Harmonix SLC喇叭线向来以动态凌厉及爆发力强横而著称,但出乎意料的是,Bad喇叭线无论在动态、瞬态、爆发力、空气感及分隔度方面都更胜一筹!虽然它的弦乐音色有欠修饰,不如一般贵价线的娇艳华丽;木管乐器在演奏强音时,音色也较为粗糙,但其宏伟与气派万千的音响,还是让人听得心花怒放!


接着将Bad电源线接上Harmonix CDP-777 CD机,它的表现与喇叭线相当一致。动态、瞬态及爆发力同样惊人,高频的延伸无穷无尽,泛音丰富,营造出一个非常高耸及宽阔的音场!


Bad喇叭线与电源线的杰出表现,除了与各大贵价名线平起平坐之外,更是横扫其他同价发烧线。但在本地姜不辣的心理下,恐怕不容易被崇洋的发烧友所接受。Bad线是否有意在国外注册及包装呢?


只见三人面露鄙色、异口同声地说:决不!无论市场接受与否,Bad线都以新加坡设计与制造为荣,绝不偷鸡摸狗,改头换面!


对于仍存有戒心的朋友,我建议不妨牛刀小试,先试试Bad电源线,它生猛活泼的音响,肯定能令你耳目一新!更何况Bad电源线及喇叭线在介绍期间给与高达20%的折扣,而且每一条线都是以手工绕制,产量非常有限,手脚慢的朋友就得排队轮候了。

后记:


Bad Co三位老总看了本文之后,虽然对测试的结果感到满意,但本着眼里容不得一粒沙的发烧精神,决定对症下药,重新打造Bad喇叭线。近日,一对崭新的Bad喇叭线已出现在本刊试音室里,究竟新一代Bad喇叭线的表现如何?在第51期《视听艺术》的专试里自有分晓。






售价:
Bad电源线(六尺长):$1100
Bad喇叭线(二米长):$2200





总代理:
Reference Audio
1 Coleman Street
#04-27/28 The Adelphi
Singapore 179803
Tel:6338 5577
Fax: 6338 0759


[upload=jpg]Upload/20053211744573801.jpg[/upload]
TOP
7#

天神你看的真够快啊!!!!!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钱得山.顾克生】
  


“咸菜缸”喇叭

家庭影院(AV)和高保真(Hi-Fi)浪潮兴起不久,就以汹涌澎湃之势进入中国大陆寻常百姓的家庭。

回顾三十多年来,音响世界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经历,不由得百感顿生,思绪万千。

笔者自学生时代起,就是狂热的无线电爱好者,且极度喜爱音乐,可是,那时的中国大陆“闭关自守”,造成人民的文化艺术及物质生活都很贫乏,我只能用省下的、微薄的零用钱淘来一些廉价电子零件,利用各种不花钱的废料,亲自动手装备,还把生死置之度外,冒险爬上高高的房顶,架上蜘蛛网状的接收天线,调节二极管在玻璃管中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最佳收听状态,然后戴上高阻抗的大耳机,聚精会神地在少得可怜的几个电台中来回寻找,万幸找到中意的音乐,就欣喜若狂,比现代人中马票、中4D还高兴,犹如在沙漠中吮吸清洌的甘泉。

现今,一想起自己在房顶上那活脱一副地下英勇谍报员的模样,就打从心底觉得好笑。

七十年代初,“家庭音响”的第一浪推进了部分家庭中。OCL、OTL的功放机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有“正规军”生产的名牌机,有“游兵散勇”自组的杂牌机,形成“混战”、“大比武”的局面。

从喇叭来说,那时有立式的、卧式的、反射式的……,让人叫绝的,还有一种“咸菜缸”喇叭。

我就曾替一位朋友装过“咸菜缸”喇叭。那时很多人家都很贫困,有时会用大陶缸腌制咸菜来吃。所谓“咸菜缸”喇叭呢,就是将喇叭单元固定在一个架子上,放入大陶缸中,接着往缸中倒水,再盖上厚厚的木盖,不用盖密,留一些缝隙。不断调节水量、木盖与缸的空隙,直到音质达到满意。

“咸菜缸”喇叭当然不能和今天的名器相比,但当年乐在其中,为音乐而激动、而陶醉的情形,至今难忘怀,我会永远记得“咸菜缸”的浪漫风味。

凡举这些自制的立式、卧式、反射式、水缸式喇叭,我们都称之为“土炮”。

“大前门”时代

第一浪潮的后期也是高潮阶段,也就是从OCL、OTL转入电子管类型的双声道功放。

电子管功放的优势在于具有电子运动速度快、反应灵敏、音频响应范围宽和声场动态强等特点。

笔者就曾自制过一套双声道功放音响系统。当时是采用上海产的“红灯”611的播放部分,功率放大管采用三只6P1管,低音喇叭单元为当时的顶级大口径产品“南京牌”12英寸低音喇叭单元,中音喇叭单元为“飞乐”5英寸喇叭单元。

当这套“土炮”做好,Set Up完毕后,我便迫不及待地邀来一些好友共乐,在“中华牌”唱机上放上一片45转的“西班牙斗牛士”。

那时的中国大陆还很闭塞,还没有引进Coffee和Marlboro,最流行的香烟莫过于国产的“大前门”,于是人手一烟,(编者按:“大前门”是5分新币一支的廉价香烟,在艰苦年代发烧,真不容易!),再泡上一杯碎茶末茶,虽然茶上还浮着一层泡沫,但它绝非现时流行之泡沫红茶。徐徐吹开浮沫,啜一口苦涩的茶,味道好极了!
随着“西班牙斗牛士”那强劲的“隆、隆”低音和“莎、莎”如刻刀般的声音,看着自己的“土炮”,心情又激动又自豪,能有这一点快乐,那个年代我已是非常满足了。

之后,随着音响知识的不断长进,才知那“隆、隆”低音,其实是未处理好的谐振。

第二浪潮开始于九十年代,这股浪潮来势很猛,可谓汹涌澎湃,而且品牌众多,什么封闭式、倒相式、迷宫式、障板式、卡尔顿式、哑铃式等种类举不胜举,这个浪潮弥漫着“洋”味。

笔者虽不是音响世界的弄潮儿,也不是那所谓“超级”、“顶级”的疯狂发烧友,只能算是一位从事电器、电子工作三十年的“业余音响爱好者”罢了,玩了这许多年,充其量也只能说,只是在这浪潮中泛了一丁点儿小泡沫罢了。

这就谈谈多年来,为自己、为朋友配制音响的经历和收获,谈谈徜徉音响世界的感受,或许对发烧友有所裨益。

三大因素

在安置音响时,有三大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一、经济状况。

购、制音响首先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先确定价位级别和品牌。
中国大陆一般工薪阶层,也只能购置7000元左右一套。如果你发高烧到了令你致昏的地步,倾其所有或负债去购置顶级的旗舰产品,日后勒紧裤带吃着萝卜干泡饭而去欣赏音乐,我想恐怕再好的音乐也带着一些寒酸和凄凉。

二、居住状况。

购、制音响不能一味强调什么“低音炮”、“大口径喇叭”等,需要从住房整体考虑。

房间35平方米左右,可采用大口径重量级10~12英寸喇叭单元,可以配置“低音炮”、“大口径喇叭”乃至“低音炮”。

房间在15平方米左右,宜采用6.5~8英寸喇叭单元。若采用10~12英寸重量级的,不但大材小用,音质和音色也无法达到最佳状态,重量级的喇叭需要足够大的房间供养。

至于“低音炮”在15平方米房间产生的低音过于浓重、浑浊,势必造成听觉上的疲劳,无异于画蛇添足,置身于高分贝噪音污染环境之中。

三、个人喜好

每个人喜好的音乐风格可能有所不同。就喇叭的音乐风格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以古典音乐、交响乐见长的英国风格;以爵士乐、摇滚乐见长的美国风格;以流行音乐为主的北欧风格。

而家庭AV较适合于第三类型,其特点是解析力强,准确度高,音色细腻,尤其是对人声的表现更为真实。能叫的鸟儿不一定都是夜莺,养鸟的并不一定都选择夜莺,要根据自己的风格爱好来选择,否则,非但浪费钱财,也不对口味。

土炮

笔者属中薪阶层,居室也不宽敞,比较喜欢第一类风格。试将自己自制、自组的音响,简单介绍如下。

喇叭是AV或Hi-Fi的喉舌,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15平方米的房间条件,喇叭单元、分频网路的选配,采用落地式音箱。

低音喇叭单元为大磁路阻抗8欧姆,品牌为“飞乐”(“飞乐”为中国市场上的老牌产品),口径:低音8英寸,羊毛盆橡皮边。

中音喇叭单元为阻抗8欧姆,品牌:“飞乐”,口径:4英寸PP盆。

高音喇叭单元为阻抗8欧姆,品牌:“飞乐”,圆球顶铝振膜高音。

分频器采用“飞乐”LBH-1203型,该三分频器采用每倍频程12db衰减,频响曲线按恒阻抗理论设计,分频效果明显,对音色音质影响颇大。

笔者喜爱古典音乐、交响音乐,近来受到流行音乐的感染,逐渐地产生兴趣。为使喇叭兼有两种风格,要妥善解决好二类风格互补问题,遂自行设计制作“两级倒相式三分频喇叭”。

该喇叭特点为:具有宽阔的音域,重低音,超低频音箱;外形线条清晰,流畅,造型庄重;低音纯真饱满,富有弹性,震撼力强。

材料:“福人”牌中密度纤维板,厚度为20mm,进口喇叭布,子母扣8只,海绵吸音材料若干,1mm厚橡皮若干,大号无氧铜线15m。

制作要求:箱体四周45度倒角,结口部分用胶水胶合,箱体内部各阴角采用30mm x 28mm方木档,用木螺丝和胶水加固,高、中音与低音完全隔断,严加密封不透气。

小隔板起着声阻作用和加固作用,这种结构的音箱与倒相式音箱工作原理相同,增加了中间倒相孔,它的实质是一种谐振式声学滤波器,外表可贴上PVC贴面或黑色反光漆装饰。内部用强力胶贴上吸音海绵。喇叭开孔处填上1mm橡皮卷,加以密封和防震处理,装上分频器,用大号无氧铜线连接各喇叭单元。

自组音响

俗语说:好马配金鞍,好机配靓箱。功效也是重要环节。市场上功率放大器林林总总,选择须综合考虑,目前市场上有进口的国产的DSP,AV ,AX,RX,AC-3等,并非功能愈多,功率愈大愈好,应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准则。

根据笔者所学和经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应小于音箱功率的10%左右,功能根据需要而定。笔者认为AX的纯功效较为扎实、纯朴。本人所选品牌为Yamaha AX-590机,该机具有100W+100W(8剑㏑MS输出功率,具有Pure Direct开关,可以放出完美的原声音质,并有A、B两组可作并存式切换,经综合分析,它比较适合我的听音要求。

音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好牲口也需喂“精饲料”。我选用的音源是国产VCD“新科”25C和“先驱”XIANQU+波段石类锁相电子调谐器,具有高灵敏度、高保真、低噪音的接收性能,微电脑控制。

煲机

上述工作完成后,最后是煲机,方法如下:将功放机“L”音频功率输出接“L”音箱的接线柱,即(+)接(+),(-)接(-)。

再将另一路“R”音频功率输出接到“R”音箱的接线柱上,注意,这时的接法为(+)接(-),(-)接(+),然后将两只音箱相向合拢靠紧,再捂上棉被,放入一张强劲有力的CD片进行煲机。

开机后,将功率放大器音量旋钮开至12点钟的刻度,时间为2至3小时即可,关掉功放电源,快速煲机结束。

经煲机后的音箱发音,低音没有那种紧绷感,中音也显得清晰,高音也不会产生难忍的嘶哑。然后再经一段慢速煲机,按正常的音箱接法,即(+)接(+),(-)接(-),时间为80至100小时,功率为全功率的50%即可。

煲机的目的是使喇叭的纸盆在盆架中,音圈在磁钢间隙中能活动自如,犹如发动机的活塞在缸体中需磨石的道理一样,称之为磨合期,使声音还原达到最佳状态。

其乐无穷

全部煲机工作结束后,到了可以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了,这一刻麻辣苦酸甜齐上心头,可谓五味俱全,玩Hi-Fi的乐趣就在这些辛苦中。

于是,再来邀来一些圈内朋友齐来品尝,先放入一张《世界著名小提琴选曲》。

先听“给约翰的一封信”。只“见”铿锵的钢琴弹奏活泼有力,营造出宽阔的音场,而悠扬的小提琴喃喃细语,优柔的音粒在空气中荡漾,小提琴声那丰富的细节动人心弦,随着乐声的高亢起伏,高、低频一路拉开,随即插入男声念白,阳刚有力,犹如雄伟的高山。

再听“红衣女郎”,只见小提琴位置清晰,琴声抑扬婉转,如欢乐的流水,温柔地抚摸你心房,高中低音阶各部层次分明……

听完音乐,喜欢唱歌的朋友就开始卡拉“OK”,乱哄哄地闹成一团,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一曲,他一歌,一曲连一曲,一歌连一歌,在一片“OK”声中尽欢而散。

朋友走了,我慢慢地静下心来,这“OK”声是你我他歌曲的“OK”呢?还是对我这套音响的“OK”?会不会是朋友们顾及我面子而敷衍的“OK”呢?

真希望有真正的“金耳朵”高人毫不掩饰地给予指点。经过几个月一次次反复地试听和比较,确认高音部和中音部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聆听空间单薄,摆放也存在一些缺陷,扬声器和室内空间共同组成的发声系统要完美地统一,需要作适当补充和调整。

于是再自制了二台木架式喇叭,采用Retone“雷顿”长冲程全防磁喇叭单元,型号为AZb和H6。

分频器为“雷顿”,型号2H,阻抗8欧姆。二款喇叭单元为大磁路双磁钢。音响的摆放与聆听者呈等腰三角形,夹角为120度。聆听者坐姿时,耳朵与音箱中心线保持等高。

经补充音箱和调整摆放后,看看重温《给约翰的一封信》、《红衣女郎》感觉如何。拉上厚厚的紫色窗帘,点上二支小蜡烛,冲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乌,加上Cream,点上一支“红双喜”香烟(编者按:“大前门”已成为历史的遗迹,昂贵的“红双喜”是这位发烧友的另一个里程碑),坐在皇帝位上,闭上双眼,仔细地聆听,评判新作品。

这时,我感到聆听空间的声音厚度增强了,经A、B两组切换比较,效果十分明显;低音部分显得底气充足,深沉而饱满,扩展能力强;中音也柔顺匀和,高音清脆悦耳明亮,声像定位准确……

卡拉“OK”几曲,歌声也显得亲切自然、清晰,是声音的真实再现。

遗憾的是CD片在VCD“新科”25C中播放会产生那种令人讨厌的本底噪声及刺耳的数码声。

在同价位或低于“新科”的机器中以“绅士”J25为好,采用“绅士”J25双线路CD/VCD高保真影碟机就克服了上面弊病。当然如果手头宽裕时,购置DVD音源或CD机及电源滤波器,播放纯音乐,效果将得到大大提高。

结语

当然,在此还有一点要说的,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繁多的音响器材中,因高潮乍起,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也不乏优良品牌,口碑颇佳的有日本的Yamaha、美国的Bose、英国的Reno、丹麦的Dali、德国的Elac……,它们的性能都不错,但价格很高。

另外,也有很多标有星级的“名牌”,徒有虚名,投机商的“卡机”(编者按:“卡”,沪俚语,乃“假”之意)、“卡箱”,其外观新颖豪华,而效果却差强人意。

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各种品牌争夺市场,使刚步入现代音响圈的消费者上当不已。所以,来到中国选购音响器材要小心为上,最好到有信誉保证的商家处购买。

中国有句成语,谓之“声色犬马”,可谓是中国古代对娱乐的概括。且把“声”列为第一,非常有理,“声”,即音乐,能够震撼人的心灵,也能够熨抚伤痛的情感。

贝多芬的音乐曾使一位多年瘫痪在床的老人看到积雪融化、小河流淌、花朵开放、听见小鸟唱歌,满足了这位失明多年的人在临终前再看到春天的愿望,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音乐跨越国界,音乐不分种族,所以世界大同,才有这许多发烧友,才有各类音响杂志让发烧友畅所欲言,所以,很高兴在东南亚第一本华文视听杂志“视听艺术”与大家见面,说音响、聊Hi-Fi!
TOP
8#

CD救星
Audiodesk CD Improver


文·【谭泽江】
  

为了提升光碟的音效,音响工程师从材料及数码技术方面着手,先后推出了金CD,HDCD,XRCD,SACD及DVD-Audio等光碟,音响效果也确实越来越好。唯一不变的是,以上光碟始终以激光唱头读取讯号。

以激光束的照射与反射来读取光碟里的数码讯号,由于激光唱头与CD完全没有物理接触,因此讯号的准确性也更高。二十多年来,光碟大量运用于音响与电脑等领域,没有人对激光的读取方式持有异议。

它真的万无一失?

其实不然!

原因是当激光束照射到光碟表面时,光线会产生散射;而大量生产的CD,不规则的外缘或成形后的不均匀,更加剧了光散射的现象,也同时影响了光碟旋转时的平衡度,降低了音响的清晰与通透度。

为了还音乐一个清白,德国生物化学家Erich Schrott博士与工程师Wolfgang Schneider联手,誓与散射光斗争到底。

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他俩最终发现了一个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将CD的外缘削割成36度斜角,以抑制光碟内部的散射光,接着再将CD的外缘涂黑,进一步消除残余的散射光。

这一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被德国Audiodesk所采用,制作出“CD救星”(CD Improver)。

“CD救星”的操作非常简单,它的面板上有一个旋钮,可改变转盘的转速;在转盘的旁边,有一个类似唱臂般的刻刀。使用时,只需将录有讯号的光碟朝上,用跟机而来的唱片夹将光碟上紧在转盘上。当光碟转动时,以手动的方式将刻刀移向光碟的外缘,将它削割成斜角。由于刻刀在工厂安装时已调好角度,因此削割出来的斜角正好是36度。接着再开动转盘,以黑色“马克笔”(Marker Pen)将光碟的外缘涂黑,形成一个“黑圈”。

为了比较的“CD救星”的表现,在测试时准备了两张Jheena Lodwick的All My Loving, 一张经“CD救星”处理,另一张则保持原状。

测试时,所用的监听器材为Harmonix CDP-777 CD机、前级是FM Acoustics FM255、功率放大器是Jeff Rowland、扬声器则是German-Physiks Carbon II。

在All My Loving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测试时,很自然地以它来试音。

先听未经“CD救星”处理的专辑,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满意。坦白讲,这张XRCD的音效已相当出色,我很怀疑“CD救星”有何用武之地?

接着,再听经“CD救星”处理过的专辑。

出乎意料的是,当“Are You Lonesome Tonight?”的引子响起,音响纯净通透。低音提琴的演奏导常生动、钢琴的音色干净而充满秀气、六弦琴的余韵迷人。这三件乐器的聚焦清晰锐利,你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乐器所在的位置!整体音响开扬、动态及瞬态更佳、细节也理多。其实,最精彩的要数Jheena Lodwick的独白,语调抑扬顿挫,非常动人。相比之下,未经处理前的独白显得有如呓般地口齿不清!音响画面亦模糊不清,声音混浊沉闷。

简单地说,光碟一经“CD救星”后,给人的感觉是海阔天空、晴空万里!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善是永久性的,它不像其他CD配件,每次都得重新处理。

“CD救星”能有效改善CD、数据CD、DVD、SACD的表现,除非你在生活中与光碟绝缘,否则你绝对少不了它!



售价:
CD Improver: $880


总代理:
RTL Audio & Music Pte Ltd
1 Fifth Avenue
#02-12 Guthrie House
Singapore 268802
Tel:6463 8816
Fax: 6463 8212


[upload=jpg]Upload/20053211722537160.jpg[/upload]

神吗?
TOP
9#

驱魔人重出江湖
Gryphon The Exorcist


文·【谭泽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丹麦著名发烧厂家Gryphon推出了少量的“驱魔人”(The Exorcist),专供发烧友驱邪劈魔。可惜的是,“驱魔人”售罄之后,便停止生产。

自从“驱魔人”断市后,反应慢三拍的发烧友才惊觉走宝而到处张罗。于是,“驱魔人”在拍卖网站上的身价节节高升。有鉴于此,Gryphon决定重新生产“驱魔人”,造福发烧友。

究竟“驱魔”又怎么会和音响扯上边,且听我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音频电流从前级开始一直到喇叭单元,流经许多接头、电子零件的接脚、线路板电轨、以及氧化铜线等,所到之处不乏金属材料,如:铜、镍及钢等,这些金属都会被直流电流所磁化。事实上,许多电子元件都存在着直流电渗漏(leakage)的情况;当前级及功率放大器在开启电源至进入稳定的工作状况时,都会产生脉冲直流电,其中又以胆机为甚!

金属被磁化后,便会产生磁场,当音频讯号流经磁化的金属通道时,讯号会被磁场所污染,劣化音质及产生失真。某些毫不妥协的发烧线厂家拒绝采用金属接头,原因就在此。

由于磁化现象是因直流电所引起的,除非你不听音乐,否则磁化现象会有如厉鬼缠身般地纠缠不清、挥之不去!为了还你音响系统的真面目,“驱魔人”的登场有如天降神兵。

“驱魔人”其实是个消磁器,它的妙处是由前级到扬声器一次过为你的音响系统消磁。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它接上前级(或合并扩音机)中,如:Tuner,Tape,CD,DVD,AUX等(Phono除外)任何一个输入,接着按“驱魔人”的拨杆一秒钟,将音量开到平时听音乐的最大声量。这时,你便可以听到扬声器播出一个单调的长音;为了保护你的金耳朵,建议你在消磁时暂时离场。大约35秒后,长音自动消失,消磁工作便告完成。

据Gryphon厂方的建议,时常开关音响系统的朋友,每开关五次便得消磁;至于音响系统处于长煲状态的朋友,则每个星期消磁一次。为了方便起见,你可以将“驱魔人”当成音响系统中的一员,将它长期接到前级(或合并式扩音机)上,便可以随时“驱魔”,方便好用。

没试过“驱魔”的读者,相信会感到好奇?磁化究竟有什么了不起,没有“驱魔人”的日子,还不是音乐照听、舞照跳?

一旦你试过“驱魔人”之后,你将发现音响系统的表现有如脱胎换骨!“驱魔”后的系统,音响格外明快、音乐背景非常宁静、细节更为丰富、音乐线条清晰,各种乐器及歌手嘴形的聚焦更为锐利!相比之下,未“驱魔”之前的音响便显得松朦模糊,有如隔着一块龌龊的玻璃看世界。

音响系统无论贵贱,同样面对着磁化的现象。除非你为它“驱魔”,否则你永远无法发挥自己宝贝系统的真正潜力,也无法了解自己究竟少听了些什么?



售价:
Gryphon The Exorcist:$250


总代理
Reference Audio
1 coleman Street
#04-27/28 The Adelphi
Singapore 179803
Tel: 6338 5577
Fax: 6338 0759
E-mail: refaudio@pacific.net.sg  

[upload=jpg]Upload/20053211657394298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