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款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聆听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30544|回复: 148
1#
1830年9月22日,年仅20岁的肖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的好友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自己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完成。心中也透出了激动中的揣揣不安:“而我却感到自己象个生手,……就象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后连我自己都无法弹好它。”
    在肖邦所有的作品中,《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绝对是一首动人的诗,特别是它的第一乐章,每每使我魂牵梦萦,它在我的心目中有着圣经般的特殊地位,我迷恋肖邦就是从这首协奏曲开始的,直至今天依然是我的最爱,以致我衡量一个钢琴家在演绎肖邦作品方面的份量时总喜欢用这首协奏曲的录音做重要的参考。时至今日我听过的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大约有几十个,我自己手头现在也有20个版本,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些演奏各有特色,以下是我对最常听的10款的聆听体会。愿和诸位同好交流。
最后编辑chopin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5201045115457.jpg[/upload]
3、皮尔丝钢琴/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这是我近年来听的最多的录音,也是目前最合我心意的版本。一开始旋律优美、纯古典小调式的主题在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的演奏下就显得格外清新,为独奏钢琴作出了极好的铺垫。皮尔丝的琴声一进入就透射出一股清新华丽、柔美深沉的韵味。不禁令人想起她的那套肖邦《夜曲》中的优美旋律。皮尔丝很能体会青年肖邦优雅、贵族般的外表下,潜藏着那种诗人般的心怀以及郁积的热情。她弹奏的主部主题光辉灿烂,而副部主题则充满了忧郁,二者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明朗的哀愁,真是肖邦初恋感情的绝好表达。相比较于阿格里奇经常溅出火花的激情,皮尔丝更多的是要显示出宁静中的美感,更强调一种属于内心的安宁。整个演奏完成度很高,浓密流畅的音符中夹杂着沉思的气质,琴声剔透而精致,脆弱而又忧郁,从容自信而自然有一种高贵气息,动人的魅力已经达到音乐语言的极限,使人难以自拔。1998年的4D录音也非常优异,在DG一贯的厚实音响中增添了几分透明和甜味。
(待续)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5209565767916.jpg[/upload]
1、阿格里奇钢琴/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作为1965年的肖邦大赛的冠军,阿格里奇也是以演奏肖邦协奏曲闻名的,这是1968年的录音母带、1996年的重新制作。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自然天成的上品,也是肖邦这首协奏曲最热门的版本,许多少男少女都很迷这个版本。阿格里奇采用的是她标志性的稍快的速度,一出现就信心十足,以动人的激情和飘逸的音色展示出辉煌的技巧,她的快速运指象炫技大师那样如行云流水,而且演奏中不失作品应有的清新艳丽。不过这个版本早已不能满足我了。总的感觉是,热情有余,少了一份内敛。她的其它唱片也大多如此,第一次听觉得很棒、很过瘾,时间长了就不想再听了,也许丰富的感觉没经过理性的提炼,给人的感动只能是暂时的。真正常住人心的,其实是艺术化的思想。
最后编辑chopin
TOP
4#

琴韵 在 2005-5-20 10:03:59 发表的内容
我最经常听的就是她和阿巴多的那张!


这以前也是我最常听的,但最近几年很少听了,现在听得最多的是皮尔丝钢琴/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版。也许年龄大了侧重点不同了,哈哈。下午争取上这一张的听感。
TOP
5#

chunhua 在 2005-5-20 12:07:36 发表的内容
傅聪的很棒

是的,傅聪的确实很棒,接下来就谈。
TOP
6#

shinelb 在 2005-5-20 10:09:37 发表的内容
请求版主置顶!

呵呵,shinelb兄又来抬举我。
TOP
7#

琴韵 在 2005-5-20 10:35:14 发表的内容
chopin 在 2005-5-20 10:12:32 发表的内容
琴韵 在 2005-5-20 10:03:59 发表的内容
我最经常听的就是她和阿巴多的那张!


这以前也是我最常听的,但最近几年很少听了,现在听得最多的是皮尔丝钢琴/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版。也许年龄大了侧重点不同了,哈哈。下午争取上这一张的听感。


皮尔斯很出色是毋庸质疑的。她适合演绎各种不同类型的钢琴小品,惹人喜爱。但我总觉得掌控气势恢弘的作品并不是她的强项。


基本同意,所以她很会扬长避短,至今也不过只录制过肖邦和莫扎特等并非气势恢弘的协奏曲而已。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5520958096043.jpg[/upload]
2、阿格里奇钢琴/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首先迪图瓦棒下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引子部分,交响味似乎更浓烈,尤其是引子的开头和结束时让钢琴进入的乐段。这样的处理似乎更为明确,更富有活力的显示该乐章全部重要的主题。时隔20多年后重新录制这首协奏曲的阿格里奇则更是如虎添翼,魅力不减,这位从不知道技巧不足是何滋味的炫技高手将这首曲子演奏的灿烂辉煌,钢琴的音色更为华丽。要说缺憾,尽管和20多年前相比,阿格里奇在此也并不着意去宣泄豪情,但仍然使人感到缺少一种风度和智慧。这也许就是阿格里奇的特色,不能再有所苛求了。需要强调的是新片的音质更为晶莹剔透,气韵更为铿锵。作为钢琴的测试片一点都不为过。
(待续)
TOP
9#

今天太累了,就写到这儿了,明天继续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