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回顾]原创CD达芬奇评测 [复制链接]

查看: 9238|回复: 35
1#
原创达芬奇从1998年开始生产CD机以来,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内就成为国内CD机行业的领跑者之一,原创各种型号的CD机也逐渐被国内消费者认同并接受,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市场份额也逐年扩大。就拿达芬奇这款原创的老“旗舰”来说,LP翻盖式的设计、非常不错的声音以及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自它诞生之际就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很多人都成了它的“俘虏”,据闻本论坛也有不少人拥有它。为了大家能对它更进一步了解,现在将其一些照片贴上供参考。
[upload=jpg]Upload/2006182147148132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8214858801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821493252876.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6182157211761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821575940490.jpg[/upload]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61823174232746.jpg[/upload]


非常漂亮的压片镇 

[upload=jpg]Upload/20061823331842590.jpg[/upload]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61100231677723.jpg[/upload]
一组模拟输出,一组数字输出。

[upload=jpg]Upload/20061100242183896.jpg[/upload]
达芬奇的“身份证”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61922315869445.jpg[/upload]
激光头,CD碟上的数据全靠它读出来的。

[upload=jpg]Upload/2006192233501612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922344140015.jpg[/upload]
背面很简洁明了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11023192017355.jpg[/upload]
电源插座与开关。

[upload=jpg]Upload/200611023202767714.jpg[/upload]
拆开啦看,转盘的伺服电路板

[upload=jpg]Upload/200611023215268033.jpg[/upload]
为了看清楚点,来一张特写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611023573335110.jpg[/upload]
擎天一柱

[upload=jpg]Upload/2006110235951856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103037056.jpg[/upload]

音频、电源电路板,双环形变压器。
TOP
8#

来一张变压器特写,可以看出屏蔽金属板很厚,这可比薄薄的金属皮的屏蔽效果要好得多。不过,要是两个变压器能单独屏蔽岂不是更好,这样还能杜绝两个变压器之间的干扰。
[upload=jpg]Upload/2006111169879188.jpg[/upload]


达芬奇的电源稳压电路,大量优质电容与电阻分布其中。据称精密稳压达到8级!这个价位的CD机,电源部分如此重料,这是非常罕见的。
[upload=jpg]Upload/200611116161580629.jpg[/upload]
最后编辑SCYSBX
TOP
9#

转贴一篇文章作为这个测评的结束。

蒙娜丽莎的微笑

               ——原创达·芬奇CD机评介    耿忠


    我喜欢音响,而且喜欢摄影,有一次我把自己拍的B&W鹦鹉螺音箱的数码照片放在公司的电脑屏幕上做屏保图案,同事看到了都不紧奇怪并追问这是什么。而当我把LINN的旗舰CD机放在家里的电脑上时,对音响早已耳濡目染见怪不怪的老婆,看到了也禁不住停下问我又在研究什么新式“武器”。从外观设计而言,B&W和LINN的这两款产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音响范畴,它们看上去似乎不象是音响,但它们确是音响产品在音响性和艺术性方面的完美结合。
    当原创的达·芬奇摆在我面前时,我又开始担心数码相机的电池和存储卡不够用了。打开灯光,选择平衡、感光度数,打开LCD,调整好角度,关掉闪光灯,对焦、屏息,按快门。变换视角……一阵忙活后,成打的照片已经可以在LCD上看到了,那就请你通过照片来欣赏一下达·芬奇吧。
达·芬奇的机身全部采用了黑色亚克力材料制作,不是那种有点冷冰冰的金属黑色,它有着亚克力的塑料质感和类似玻璃的反光能力,表面光洁,线条感强烈,而且黑色更为深沉,透出一份高贵和神秘感。  
这不是功放,也根本不是什么扫描仪,这是一台上翻盖似的CD唱机。在上盖板的前端贴有原创公司的铭牌,此铭牌用铝材车制并铸有original字样。它同时可以作为翻盖操作时的握持物,对整机的装饰起到点睛的重要作用。
掀起上盖,达·芬奇的庐山真面目就显露出来了。它的样子真够“模拟”啊!从外观到操作都充满了模拟唱机才有的特点,关上上盖,除了背面电源线旁的电源开关,机身上没有任何操作按钮,也没有一颗螺丝的痕迹。当我小心翼翼地翻起盖板,才看到了位于正中的CD转盘,左面是一字排开的几个红色LED点亮的常用操作按扭,右边则是用来支撑上盖板的金属棒,就这么简单。在右下角是一块书写了机器名字、设计和制造者的金黄色标牌。把金属绑竖起支撑好上盖板,拿出唱碟,先将铝制的片压取出,不管你是不是盖上上盖,接下来都可以欣赏音乐了,此时前面板上会出现绿色的数字显示,当播放带HDCD编码的唱片时,还有一只蓝色的指示灯会点亮。为了保护光洁的亚克力表面不被划伤,其实是不忍心看到手印留在美丽的达·芬奇身上,我在操作时特意带上了手套。

我们也看到过象英国君子等厂家的上翻盖设计,但原创的上翻盖可以说是完全独创的设计,它将整个上盖板作为上翻盖,而且通过红外线光点耦设计,使播放唱片不受翻盖的影响,即使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放音。从盖板上的金属铭牌到独特的按钮,从材料的选用到操作的复古,无不体现出一种完美成熟的设计思维。
在达·芬奇的背后,除了电源开关和插座、模拟信号输出端子,还有同轴和光纤输出端子各一只。
每次听唱片都要开上盖、支撑上盖并取放片压,也许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烦,但达·芬奇就是这样的“模拟”,你想体会一下听LP唱片的感觉吗?达·芬奇可以让你过过瘾!关着象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打开就禁不住想听的诱惑。

有着如此“模拟”的样子,它的声音是不是也有LP的味道呢?这几乎是看到它的人脑子里马上都会冒出来的疑问。


我选择了普通CD碟、带HDCD解码的唱片和SACD唱片进行试听。实际试听结果如何呢?正如它的外表,达·芬奇的声音有着古典的暖色调,它并不是一台追求高分析力和强大动态的“健硕”型机器,就象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含蓄朴素自然迷人。它确实和目前国产CD产品几乎清一色的高分析力而缺少音乐个性背道而驰,我当时就拿原创的A8S做了AB对比试听,声音和外观极为相称,不管它的声音做得如何,原创达·芬奇确实与众不同。
起先的试听都是在打开上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关上厚重的盖子后,声音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声音变得更加稳重,乐器人声定位准确度也有提高。其实盖上上盖后,整个机身的重心要低而且分布更为均匀,可以令机芯的运转稳定度提高。盖子是用亚克力材料制作的,在转盘对应的部位,开有一个扁圆柱型的孔,这是为了给片压留出空间。铝制的片压内装有磁铁,除了本身的重量,片压中磁铁产生的磁力可以使片压和唱片贴合得更紧密,提高唱片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达·芬奇的身上找不到一颗螺丝,原创的设计师把它藏哪儿去了?和原创的杜粤联系,才知道螺丝原来就躲在底部四只机脚里,拧开这四只螺丝,达·芬奇就能“卸装”了。
达·芬奇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没什么太新潮的玩意,飞利浦的CDM12机芯,带HDCD解码的BB公司1732芯片和604的输出。原创在电源供应部分做了改善,令输出的波形稳定在比较好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原创对本机在声音上的把握,从实际试听的效果来看,做到了和设计风格的统一。在和同样使用飞利浦的CDM12机芯、BB公司1732解码芯片的A8S相比,声音表现是不同的,从中也能看出原创设计师对声音的把握度。原创用了半年时间来推出达·芬奇,从内部设计来看,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估计用在外观上的设计和声音上的调校占了大部分时间吧。
作为国内音源的著名生产商,我问杜粤为什么原创不推出SACD产品,杜粤认为目前来做SACD产品还为时过早,SACD产品本身还不完善,他们的下一款产品不是SACD,而是达·芬奇的上位机种,用PMD200芯片做HDCD解码和数字滤波。另外达·芬奇已经量产,但可能会限量。
模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听过模拟音源再来听数码产品的一定有深刻的感触。模拟的声音应该是暖暖的,高频和低频的延展不很宽,信噪比不高,但每个听过的人几乎都会留恋黑胶盘的味道,以至于到了现在16比特的CD格式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还有人回过头搬来黑胶盘,LP更是成了资深和品味的象征。达·芬奇能达到黑胶盘的效果吗?不完全吧。它是一台彻头彻尾的CD机,没有“丝丝”的噪音,却有暖暖的感觉,没有纤毫毕现的解剖刀般的清晰,却有欧陆机种的韵味;没有凌厉的动态,却有更好的音乐味。总而言之,达·芬奇的模拟味从外表、操作一直延伸到声音,说它的声音模拟其实还并不贴切,特别调校出来的音乐味才是国产机中难得一见的。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为原创鼓掌了。
看来我的电脑屏保图案又要换了……

摘自2003年《家庭影院技术》4月号
最后编辑SCYSB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