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三菱帕杰罗到松下手机,一系列事件是否表明日本企业对中国消费者存在歧视,把一些质量三流的产品销给了中国?
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近2/3的被访者认同这个观点。
勺海市场研究公司对京沪穗三地主流消费人群的调查表明,日本产品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已经对近4成的居民未来购买产生了负面影响,有21%的消费者表示“今后我肯定不买日本货了”。
尽管有60%的人赞同“日本产品质量的确大不如以前好了”,还是有61%的人赞同“不管怎么样,日本产品的质量比国货要强。”
仍有55%左右的消费者称“这些问题不会改变我对日本产品的印象,”表示“如有需要,从质量上看,我还是倾向买日本货。”
消费取向的选择似乎并没有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待日货事件的理智态度。调查显示,有63%的消费者赞同“日货质量事件仅仅是一种商业事件,我们没有必要夸大。”超过40%的人认为对于日货事件,“媒体过分渲染了民族主义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有2/3的人认为双重标准的出现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法律健全,中国的法律不完善。”有超过95%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尽早制定相关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次调查采取电话调查方式,三地共成功访问615名合格人群。调查对象是家庭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上家庭中,大型家用电器,如彩电、电脑等购买的主要决定者,年龄在15周岁至55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