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影茗香下之音乐与杂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9971|回复: 46
1#
一张前几天我发于隔壁茶坛,混杂了茶与户外与音乐的帖子。我与不少朋友都是茶乐不分家的,因此不另作编辑了,直接发过来吧,招招老朋友。若有不妥,请版主直接移动或删除之。
又:我非茶商,亦非三方利益相关者,收藏、品饮之茶型亦远不止帖中所述品牌,因此请勿询问价格或购链等,谢谢。但品茶与音乐等方面的批评与交流是欢迎的。
-----------------------------------------------------------
偶得的几克茶样。
茶样一般都是放一边的,基本不怎么喝。这次开汤是因为之前朋友提起过,说此茶最近流行。亦有茶友问过品饮感受。虽有试喝想法,但经验判断其表现不会太过突出,也就一直没打算专程购入。

既然送至手边,信手开汤看看吧。一并回复此前问到的朋友。










洗茶两次,洗茶茶汤较浑。

1~2泡。
茶汤还是比较浑。
茶底上看,芽头嫩叶与梗之碎料为主,比色泽比甲沱鲜绿,比乙沱当然就更甚。
烟味有,但比甲乙特已淡很多。与甲乙特相比,口感平顺了很多,苦涩轻了不少。
然后涩化较慢,口腔清爽度一般。
不过花蜜香倒是可以,冲时扑鼻,有别于甲乙特。

这两泡总体表现平庸,是磨平了棱角般的下关。提了香,亦失去了一部分下关传统特色。

嗯,播张音乐,随听随泡,看后续表现。





柴可夫斯司<<睡美人>>,普利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
普利特涅夫棒下的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风格真是令人叹异:规模宏大而音乐饱满,各个声部张力充足而又协调均衡,是与柏林爱乐之力量及维也纳爱乐之华丽所不同的一种风格。可以说即借鉴了两者优点,又大胆的扩张了各声部及乐团整体的表现力。




第三泡清爽度有改善,口感亦更平顺。但随着涩度下降,茶气、厚度亦下降。
这个趋势来看,下关这个产品似乎倾向现喝与中期快速表现,妥协口感与市场。

一碟听完,再听一张,继续于音乐声中观其变化。
前段时间购入的李云迪贝多芬第五钢协,丹尼尔哈丁指挥柏林爱乐。





与古乐器及乐团演奏的忠于原作的版本相比(例如我所喜爱的优秀版本--陈万荣与诺灵顿指挥的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这张专辑(以及绝大多数现代乐器与乐团的专辑)明显的表现出与原作的区别,表现出现代乐器与乐团对原作的影响。

节奏上李云迪是没有问题的,基本能控制在138拍左右。但同样的节奏,以现代钢琴来演奏,由于单个音符音色、声压及残响等的大幅提升,会令原本用18世纪古钢琴演奏时清晰的音符产生串连--一个音符的泛音残响远未减弱、另一个音符马上就来了,影响是非常大的。
当然现代乐器与乐团能增强作品表现力,丰富音乐情感。带来的二次创作,及版本之区别与精彩,我也是很乐意去学习、享受的。没有对错,看各人理解罢了。


中午小憩,下午继续冲茶。
5~6泡:





音乐也是继续的,听这张轻松的集锦。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5~6>>,以及一些歌剧序曲与舞曲。
EMI80年代东芝老版录音,气势稍嫌淡薄,<<电闪雷鸣>>波尔卡、<<威廉退尔>>序曲、<<伊卡尔王子>>圆舞曲这些大动态的
低频声部营造只能说神似。但音色淡雅、线条清晰、音场开阔,不似普洱,倒似毛尖、龙井多点,呵呵。

继续泡。
7~8泡之汤色与茶底:




5~6泡开始,口腔清爽度改善才算明显,生津表现也就好了很多,但却是以总体的厚度与茶气消淡为代价的。
该茶一共冲了10泡,耐泡度还是可以的,只是整体表现并不如甲乙特沱来得霸厚均衡。价格上,性价比也就更不能比了。不过在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比较中,勉强算不过不失吧,起码卫生过关,保留着一点点下关的特色,不算太差。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该茶并不太具备长期藏存潜质,适合十年以内的小中期品饮,现喝亦无妨(此款2013头几泡亦有较明显花蜜香)。性价比也并不算太出色。中长期藏存,甲乙特表现随便挑。




最后说点闲话,说说这茶样怎么来的。
上月底利用10天时间摩托自驾跑了一趟近3000公里小长途,广东云浮-云南昆明。中途骑行间隙,信手从几个不同店铺几个新口粮,这样回来后就能全部一次性收货了。










时间都用于途中懒散及景色消磨上了,烧友方面只就近抽了小半晚拜访本坛烧友&茶友“时光车间”兄。
时光车间兄同时也时一位喜欢自己订制普洱的茶友。后图中,左下角盒装茶饼即为其所送。不过回家后继续休假两天,休整中,还未对时光兄赠茶进行品赏。改天再开汤之。

一些茶友或茶厂商知道此行后邀请前往,时间与行程路线原因多数未能拜访,致歉之。



时光兄50平米听音环境宽敞大气,比我家客厅还大了几平米,羡慕也。室内混响时间处理到位,声底干净;装饰雅致,环境舒适。自制器材虽仍在开发,亦已表现出鲜明特点,相信以时间光兄团队潜力钻研,会有更大成果。


前两晚回来后值班室一看情况,行李+茶叶双手拿不了,找个环保袋装了上来。
开箱时这个2013年南诏金芽沱,某个店铺附送的茶样。





之前外地茶友发过他人开汤链接给我,提起过这个茶。我看来觉得文字描述与茶底均表现一般,查找了下价格相对于同厂甲乙特沱亦无优势,并未打算购入试喝。现在既然送了来,随手冲冲,伴了乐韵,看看表现无妨。

完毕。所有观点,请前辈高人斧正。
闲话扯完之,品茶赏乐之。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11 11:39:00
分享 转发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2#

老弟的生活还是很惬意!
由于工作繁忙,云浮之行这个暑假恐怕难于实现。
老龚 发表于 2016/8/11 15:01:43

多谢老龚兄关心。
不要紧,先忙好工作,随时欢迎你与阿坚过来。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3#

莫非钊哥又系《茶语清心》论坛茶油?
johnchan67 发表于 2016/8/12 14:21:26

是的,经常上下清心与中普。其他论坛一般使用“夜玫瑰”、"夜玫瑰falling"的ID。john兄也是茶友?那边什么ID?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4#

钊哥身心年青、善骑行、懂音律、会玩器、直率乐观。
一壶粗茶、几张唱片、闲话半晚,不觉已到午夜……
甚是喜悦!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6/8/12 13:56:48

多谢时光兄热情接待。有空再开汤品赏你送的老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

再者,钊哥广州项目应顺利竣工。期间未能邀你与老龚两位大家到寒舍指教,实愧。特此冀幸机缘早至,诚聆高论。
johnchan67 发表于 2016/8/13 0:06:50
项目6月底搞完了。清心的确这几天都上不了。听无弦此前提过,估计和审 查有关。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

时光车间兄的茶以前玩传神胆机时有幸得阿胆随产品附赠品尝过。非常有特色。以前还保留了店的网址,后来升级了电脑,找不回了。那次与阿胆,CLK宵夜谈音响,品时光车间兄的茶,难忘阿胆对音响事业的热诚,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难忘云南古树茶的幽香,甘醇。品茶听音乐,人生极大的享乐!
shotchen 发表于 2016/8/13 7:00:14
168很多十年前的老会员都消失了,整个唱片音响业亦不再景气,留下一些回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

贝多芬传记电影《不朽真情》片尾采用的音乐就是皇帝钢琴协奏曲,
采用的版本是佩拉西亚的,值得参考。

另外也赞一下楼主的云南之行,真是千里走单骑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2 13:29:24

多谢施奈尔贝&古尔德头像兄的介绍。
佩拉西亚我有他的一两张莫扎特与肖邦,风格细致、清晰、典雅,颇具古典味道。有时间再翻下我几个古典无损库,看看有无他演奏的OP73。

OP73我最为喜爱版本有:1、陈万荣与诺灵顿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的古乐版(维金公司录音)。2、科瓦舍维奇演奏及指挥澳洲室内乐团(EMI录音)。3、古尔德与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美利坚交响乐团的版本(CBS录音,1966年)。
这3个版本,个人的感受:
陈万荣优点是最为忠于原作(包括演奏节奏与乐团乐器编配、音色。古乐团+他使用的正是贝多芬生前使用的“乐活”古钢琴)。
科瓦舍维奇优点为演奏者与乐团,及乐团各声部之间呼吸的完美融合。
古尔德与斯托科夫斯基版本,在于对现代乐器与古典作品重现影响的思考及调整。为了得到清晰的音符与音乐情感还原,古尔德不管不顾的放慢了演奏的节奏。也不知道他怎么说服的斯托科夫斯基。

好版本当然是很多的。阿什肯纳齐、阿劳等等的版本,也是不错的。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15 10:29:47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

《皇帝钢琴协奏曲》版本非常多,兄台也听了很多版本,
另外有两个《皇帝钢琴协奏曲》的老录音非常值得留意的。

就是巴克豪斯和克劳斯、菲舍尔和富特文格勒的版本。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5 13:36:21

多谢推荐,有空一并留意。
年初与一位老乐友(新加坡马勒协会会员,看过陈万荣现场)也专门交流过OP73的版本,乐趣甚多。
希望更多朋友关于音乐的交流。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15 16:02:03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

补充说两句,陈万荣这个古乐版我没听过。
其实对于古乐演奏与传统乐器演奏,一般来说,我认为关系都不大。
对于古乐,如果只是乐器复古,演绎就未必一定精彩。象古乐指挥家赫尔维格就说过,乐器复古只是形式,关键是演奏的精神能否还原本来面貌。
另外,象对巴赫的演绎,历史上那些使用传统乐器的演奏版本,反而评价更高,象卡尔里希特、门兴格尔,因为他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古乐的版本,象赫尔维格、加丁纳,他们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6 13:16:22

演奏的质量是前提了。无论什么乐器,都有好有差的版本。贝5钢协三星带花的,目前也就4个版本。当然所谓的“奖项”、“世界XX大”,也只是一个参考、一个角度,不能代表所有的好作品。

之所以提到古乐器,是从乐理、乐器角度去思考作者当时的创作意图,也就是兄所说的“精神面貌”。而作者的意图,当然是通过乐器、乐团与表达出来的。
对于作品的表达,作者一般会进行排练、修改,而且经常是不止一次的反复进行,甚至经过数年、十几年后还会再修改,直到最终满意、定稿为止。因此除了确实由于当时的乐器水平达不到作者要求的情况需要使用现代乐器补充以外,绝大部分的作品,在创作、定稿时就已经达到了作者的要求了。
(事实上即使出现乐器达不到作者要求的情况,作者也会考虑使用其他相似的乐器替代的做法而达到目的--例如莫扎特的KV361,由于当时的低音管达不到低音声部的要求,老莫转而使用了倍大提琴)。
而现代乐器、乐团由于制造科技的发展,音色、声压等很多参数均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开始尝试辩证一些去认识作者与作品创作时的原始意图,思考现代乐器乐团演奏与的区别。

社会是发展的,我不提倡守旧。但认识作者与作品创作的本真后,会得到更为真实的欣赏标准及更全面的鉴赏视角。
不过上述只算是我个人欣赏古典音乐的一点主观观点及个人的角度,不代表什么,大家多加批评、谨慎参考。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