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样令聆听室回放出美妙的泛音和谐波 [复制链接]

查看: 10385|回复: 60
1#
怎样令聆听室回放出美妙的泛音和谐波

术语「和音」有精确的意义,意思是说振动物体的基音与谐波频率的复合的、完整的(整数)的声音氛围。

术语「泛音」是习惯于在基音谐波频率上面,累加任何的共振频率:一个泛音可能或不可能是和音。

管弦乐队的许多乐器 , 那些利用弦或空气柱产生基音谐波频率和谐波,它们的泛音可能被说是谐波的。其它的声音讯源,如薄膜或其它的敲击的讯源的,可能有不是他们的基音谐波频率的整数复合的共振频率,它们被称为非谐波的泛音。所有的谐波都是一种露天空气柱,或一个弦的泛音。关闭式的空气柱,只能够生产奇数的谐波。 一个矩形薄膜可以产生谐波,同时也产生一些其它的泛音。

基音和谐波:振动物体的最低的共振频率,叫做它的基音谐波频率。大多数振动物体有超过一个共振频率,而且那些在音乐的乐器,是以基音的谐波典型地振动发出声音。一个和音的定义是一个完整的(整数)、复合的、有基音谐波频率的事物。振动的弦、开口圆筒形的空气柱、和锥形空气柱,将会在基音的所有的谐波振动。与被关闭的一端的圆筒,将会以基音的只有奇数的谐波振动。

振动的薄膜在典型地震动时会产生谐波,但是也有一些共振频率不是谐波的。只有一个级别振动的泛音才变成有用的,其它一些是非谐波的泛音。

第 n 个的谐波 harmonic = n x 基音谐波频率。

『5120 Hz以上所听到的都是乐器的「泛音」。基音给予固定的音高,而泛音则是乐器不同音色的来源。

在这极高频的泛音范围中,任何人都无法由乐器演奏的基音,去判知8000 Hz或是16000 Hz (除非用信号产生器发生基音,但那已与音乐无关)。但是,5120 Hz以上的频率却是造成「声音甜美」、「弦乐有光泽」、「透明感十足」等等形容词主因,所谓「不够透明」、「没有光泽」、「粗干尖锐」等来描述音乐时,它所代表的就是「极高频不足」。

这就是我为甚么提倡发烧友朋友们多增加上一对超高音单元的原因,它也是音响「贵气」所不能或少的要素之一。这一段文字里所提及的一些聆听音乐时的技术词语,不也是不可或缺的吗?朋友们不难也会发觉近几年来推出市场上的音箱,不少也附设了超高音单元吗?

刚好在手收集到一些有关超高音单元的数据,这里特意将它们辑录下来,给大家参考。

超高音音箱的重要性

超高音单元是改善音色的基音和各阶次的谐波,因为它们的频域延伸到无限,现在市面的超高音单元最高能达到35k Hz而已,除非能买到空气离子的超高音单元,才能冲击这个极限。我聆听过惠威的铝带超高音单元,因为我居住这小榄镇里有一位发烧友所设计及制造的大型音箱,选用了惠威产品两个型号的铝带超高音单元。因此,我建议读者想要尝试一下的话,不妨花数百元暂且选用惠威产品,因为国外产品价格都很贵。我现用的两对超高音(ESS和Pyramid,均是美国制造的) ,价格每套都超过万多元港币,它们的效果很好,物有所值。

听到飘逸细致的高音如铜钹、三角铁、小提琴泛音、竖琴拨弦的尾韵…尽管声音很薄但非常清晰、玲珑、透明…这是一种高级享受的景界…我的印象中,只有自从我拥有了Consequence这对音箱后,才从新进入过这种景界,是在回放Virgin 编号V2402的Ennio Moreicone电影原声黑胶唱片时,其第二面声轨中的飘逸铜钹声,真是令人陶醉(它们能够把弱音的迅态回放细致的表露无遗)。由此,我认识到超高音单元对音乐的聆听的重要性,没有它,聆听音响就存在缺憾了。我拥有的Consequence音箱已经有超高音单元,但我额外再连接上一对外置超高音单元后,整套音响系统回放出来的声音的氛围充沛了,人、乐器的声音显得更真更自然,对外置超高音单元从此便永远的再没有可能将它们卸下,否则聆听起来,你会觉得回放出来的声音说不清楚究竟缺少了些甚么,完全不对劲!

超高音单元的种类在市面并不多,最普通的是铝带及静电发声的。铝带单元标榜其极轻的振动质量,和平均直接的驱动方式,这是它先天的二大优点。但缺点便是低磁束密度造成的低效率,因为在先天的结构中,单元的磁极必须离开得较远,以便让出空间提供给振膜运动和发声。铝带及静电发声用在高音单元倒是非常适合,磁力不足的问题可用一些昂贵的Neodymium磁铁,再配合适当的振膜面积,其灵敏度效率甚至可达100 dB左右。我的两对 超高音单元就是用了这些昂贵的Neodymium磁铁,手腕里戴了腕表的朋友,千万不能靠近它们,否则腕表便会报销了。高磁力强度的超高音单元,它的灵敏度才会高,回放出来的效 果才会理想。要想听到它们的声音究竟怎样是不可能的(只能听到嘶嘶声),因为它们所发出来的声音,已经超越我们的闻阈,你只能感觉到这种声音的存在,丰盛了整个回放出来的声音的音色。

一般常见的铝带超高音都是垂直的长条形状,悬挂在左右水平的磁场中。如此安排主要是因为可以同时获得较大的驱动面积和总磁通量,还可以利用这样的形状,达到接近「线状音源」的扩散模式,狭窄的垂直扩散,能够令到声音音压的衰减,趋近于与距离成反比,相较一般单元的点音源扩散(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能够以较轻松的方式傅送到远方。线音源再加上双向发声的魅力实在是不容忽视。

是否我们就只用铝带超高音就好了。中低音量是用一般动圈单元,各取所长,好像不错!不 是。好的动圈单元,在脉冲响应和回复时间的表现上,不见得较铝带差(同频率的测试条件 下)。关键在于刚刚提到的点状音源和线状音源扩散模式不同。

第一、在音圈的整合上,难以取得平衡。你要取数米的聆听距离? 背波算不算? 空间反射算不算? 怎样的空间? 无残响室? 你的客厅? 还是你的卧室?

第二、在分频点附近重叠的频段,会产生极坐标响应的不规则复杂波形,严重影响离轴响,有效聆听区会缩得很小。为了和一般的动圈单元好好地相处,就必须放弃、或降低铝带单元的线状音源特性,才能在极坐标响应上避免难以收拾的混乱。亦即将铝带的长度缩短,使其扩散模式较接近点状音源。

但缩短铝带后阻抗便太低了,要加上阻抗匹配的变压器,才能与—般的放大器一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有铝带单元的魅力。如早年Infinity的Kappa系列音箱上装置的EMI T K铝带高音,或更早的傅奇性Decca铝带超高音、它们都非常的甜美飘逸,和其它频段的衔接也没有问题。与一般喇叭比较,感觉它们的声音更加细致和高贵。缺憾是小面积的驱动,效率不高,低端频域的延伸有限。尤其是Decca加了号角负载还是不太响。可惜!

除了少数采用昂贵磁铁的超高音外,较短的铝带超高音,仍存在有效率不够的问题。继EMI TK铝带超高音之后,Infinity又推出了1时直径的圆形平面的超高音,接来的Genesis也延续了这种设计,勉强可说是铝带的一种变体,将特殊的螺旋状的音圈,贴附在振膜上,再悬挂于特别安排的磁回路中。严格地说这不能归类于铝带单元,因为它不是以振膜本身来驱动自己,而是用变体螺旋音圈。优点是驱动力较一般圆顶形单元要均匀得多,分布于整个振膜上,而非只有外围一圈。而且,成本较铝带单元低。

虽然频率上限可突破30K Hz,但比起铝带单元动辄40K Hz以上的频宽,和相对较大的驱动面积,这种设计不敌铝带单元的轻松和飘逸。

记得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完全无音染的聆听经历,有机会聆听到ESS的Transar音箱的回放。算起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对音箱100 Hz以上的单元,全部由海耳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V-2火箭专家其中之一,大战结束后,美国接收的科学家之一),100 Hz以下由辅助超低音推动。海耳设计这对音箱时,将上述的音箱内部矛盾都解决了,令它们成为没有内调失真的音箱。这里我不想花篇幅去详细介绍这对Transar音箱,因为相信就算写数万字,这也不一定解释得透彻清楚,简单地说:海耳设计上高音振膜,是向左右方向开闭而将空气排出,推向前方及后方,令到左右两方面的运动力互相抵消,障板上完全没有反作用力;中低单元振膜则作上下方向运动,音箱仅存在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这个方向的作用力所产生的不纯净声音,如果不经射射,没有理由会传送到前方给聆听者听到,这就是完全没有内调失真的原因。我非常存疑为甚么这对音箱怎会不太通行。这里提的主要是在我买了这一对音箱所用的同样ESS高音单元,因此特别谈谈它的设计结构。

海耳这个高音单元设计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他将铝带折迭起来,令到发声的正面面积可以大幅减少,更甚的是单元的灵敏度,较直线型铝带单元提高达95 dB/W,频宽则由1k Hz伸展至24k Hz以上(以当时的材料技术) ,若将发声面积加大,单元可以作为中音。折迭的方式可以垂直或水平,与声波传播的方向成垂直,相邻的两边互相靠近,压缩或互相远离舒张时,挤压或吸引空气发出声音(看下图),振膜的运动和空气分子的方向彼此垂直。它最大的优点是振膜只需小幅度的振动,就能将空气大幅的挤压出来,或反向的吸收,从而高效率、低失真地产生声波。

幸运地我竟然买到了这对ESS高音单元,它已经是后期产品了,已经采用了强磁力的磁铁 Neodymium。自从我用两套纯银的丝带型音箱线接上,开机回放各类型音乐唱片,发觉回放 出来的泛音、聆听室的空气感增加了,余音绕梁,充斥了整个聆听室空间。这一安装上去却是没法再将它拆卸下来了,因为一旦拔掉音箱线,回放出来的声音就彷佛全变了样,不但完全不对劲,而且缺少了很多东西,聆听室像是变得空洞了。

几年前,偶然在二手店里看到了一对ELAC牌子的360º 4π扩散的铝带超高音箱,订价不到一万,于是将它们买了回来。这对超高音单元后来转让给一位本地发烧友朋友,因为他的那 对McIntoch 290音箱缺乏超高音。

E1ac香菇4π超高音的发声原理,其实和其它垂直长条形的铝带超高音是一样的,巧妙的是 它将这长条弯曲成一个圆圈,再将它旋转了90度成水平方向,便形成了360度发声的环形振膜。它后方有一块小小的区域不像银灰色铝振膜的而是黑色,它便是相当于长条形铝带的 起始点,连接讯号输入的地方。

当然,如此运作,振膜震动起来的状态会随着这个圆圈直径大小而改变,为了因应这种动作,因此振膜的形状加以小幅度的波浪状加工,以承受振膜的变形。另外,振膜所相应产生的背波,此时被关在香菇圈内部,所以必须加上适当的吸音和阻尼处理。香菇头上面的里面,是磁铁及相关的结构,透过香菇圈内部的圆筒形极片,将磁力绕到振膜下方,而在振膜的垂直方向形成磁场,整体设计极尽巧妙之能事。而它的360度发声更是魅力四射,除了轻松自然,细腻飘逸,极其开阔的空间感实在是其它音箱难以企及的。可是,和一般的中低音单元相配合时,虽然在听感上不会有什么不妥,但你会在沉醉于道个完美高音之余,想要中低音也有这样的特性,而不是只有高音这样。还有,它实在不太便宜。

终极高音。甚么,还有更高档次的? 我本来不想再提,但市面上有German Physic的产品在 销售,怎能不提?

驱动空气的介体最好的还是用空气…因为传播声音消除了介体的污染。电离子高音单元就 是将空气分子离子化,令这些带电的离子,随着磁场的变动而运动,邻近气体离子的空气分子,就被驱动而发声。频宽是无限、失真没有仪器可测量出来…吸引力真是致命性,因为它可以将聆听室的氧气变为有毒的臭氧。我在网站里收集了许多电离子的超高音单元数据,可以DIY,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函索取。

通常高频的气息比较能体现贵气,延伸好,泛音足并且质感细腻。音频的高次谐波是声音音质的灵魂,人声、各种乐器声以中央C为准,各自发声时都是261.6Hz,为甚么我们能丝毫不误地分辨听出来:那是邓丽君、这是腾格尔;这是横笛,那是法国号…的声音?这完全是因为附着他、她、它们声音的泛音及高次谐波不相同之故,令我们清晰地将它们分辨出来。所以说:能回放出来泛音和高次谐波,对HiFi质素有直接关系。

换句话说:选择器材时要注意它们的重播音域必需广阔!我选择的器材就是这样:前后级的频域是:10-100K Hz以上,远远超越人的闻域。我的Dynaudio Consequence 音箱本来已经有超高音单元,但是加上了ESS或Pyramid超高音,Dynaudio Consequence 音箱回放出来的声音,显得更加完美丰盈了。

这就是为甚么现在出厂的新型音箱多数都增加了超高音单元的原因。其实Dynaudio的 Consequence已经有超高音单元的,并且有了一对无以伦比的中音单元,因此,这些都是Dynaudio的 Consequence声音特别诱人的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2#

monom 在 2005-8-21 22:01:08 发表的内容
呵呵,用的都是替国外OEM的产品


我聆听过替Red Rose OEM的音箱,虽然体积不大,但treble bass都有,相信达到50-20000 Hz。音质相当真实,也有透明度,假如功放搭配得好,回放出来的声音相当可人。谁敢说OEM东西怎样的?
TOP
3#

monom 在 2005-8-21 16:48:45 发表的内容
小弟在用铝带高音+无源前级, 听管铉乐真的能感受到那种金黄色的尾音


高,铝带高音+无源前级。
TOP
4#

recorders 在 2005-8-22 6:59:38 发表的内容
铝带高音单元听的不多,很欣赏ETON做的气垫铝带高音,声音很干净,有力而且声音没有压缩的感觉。


接驳上超高音单元后其实听不到任何声音,因为它回放出来的声音已经超越人的闻域,假如将耳朵靠近超高音单元时,只能够听到轻微的嘶嘶声。你说的「铝带高音单元听的不多」,或「ETON做的气垫铝带高音」,只可以说是高音单元,不是超高音单元。
TOP
5#

leslie 在 2005-8-22 10:02:26 发表的内容
曾经看到某位烧友问过,录音的麦有带超高吗?


不,绝对不是钻牛角尖那回事,是绝对真实的事!加上超高音单元后也不是「这些声音可能需要身体去感觉」这回事,事实上超高音单元把基音的高次谐波丰富化了,再次呈露出录音本来的音色。

「录音的麦有带超高」吗?这问题我难以回答,事实上我聆听的软件中,相信绝对不会用上超高音,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玩意。这种「超高音单元把基音的高次谐波丰富化了,再次呈露出录音本来的音色」的现象存在我的聆听室里,许多发烧友人到访做过比试,接上及卸下超高音单元的听感回异,不爱听没接上超高音单元的声音,否则就觉得有像缺少了很多信息,不习惯没接上超高音单元的听感。
TOP
6#

monom 在 2005-8-21 22:53:59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8-21 22:22:40 发表的内容
monom 在 2005-8-21 22:01:08 发表的内容
呵呵,用的都是替国外OEM的产品


我聆听过替Red Rose OEM的音箱,虽然体积不大,但treble bass都有,相信达到50-20000 Hz。音质相当真实,也有透明度,假如功放搭配得好,回放出来的声音相当可人。谁敢说OEM东西怎样的?


harvery兄真高人也!

小弟用的正是RED ROSE OEM的箱子, 配上同样替马克OEM的科颂,极高频的延伸性和声音透明度还有低频的深度和速度那真是可以让一些进口HI END汗颜呐。可惜国内厂为了马克的利益对此箱都是低调处理,只是在一小部分懂行的烧友里流传,可以交流的经验很少


Mark Levinson是有耳之人,喜欢拉Cello乐器,因此Cello所有产品都名重一时,有自己的风格与气质。我个人对Red Rose产品只有机会接触这小箱子,还是领略到他的功架,其它产品嘛,在外国的评语就不像Cello那么受推崇了。
TOP
7#

monom 在 2005-8-22 14:43:44 发表的内容
我是想音响何时能做到像乐器那么好的声音扩散性?


聽到你這樣說,提起我曾經讀過一篇赖英智寫的文章,不妨轉貼出來給大家參考。我為什麼把它錄存純粹是我本人是Dynaudio的擁護者。

丹拿音箱好声的秘密

Dynaudo单元给人的二个主要印象,一个是好,一个是贵。没何错,和几个国外制造音箱的厂商谈过以后,他们都有这种遗憾,因为丹拿单元买在太贵,只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Vifa、Seas等产品。对行销开发有一套的Mark Levison,多年来一直是Dynaudio单元的爱用者,当Mark被问到设计好音箱的秘诀,他的答案居然是:“使用Dynaudo的单元”。  

Dynaudio喇叭单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毫不妥协地追求最忠实的还原,最高的线性与最低的失真。Z的声音中性,没任何染色,质感好,瞬态反应快。其高超的品质源自德国人传统的一丝不苟,也反映出德国人择善固执的脾气,只要Dynaudo愿意,他们完全能够修改设计去迎合大部分发烧友的口,但这么多年来,他们丝毫不为市场所动。

高价有理

在丹拿的木箱工厂里,十几位老师傅一人要身兼多职,如果有人生病了怎么办?没办法,只好停工了。如果我是经营青,肯定会想办法发给其它工厂承包,或者略降品质来追求产量,丹拿就不会如此。正因为坚持,成本降不下来,老板Wilfried Ehrenholz就说,丹拿平均25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单元,而其名牌13分钟就能制作一个。并不是丹拿的员工比较笨,而是他们每个阶段都要求仔细的检验,从零件筛选到单元完成要经过八十几道工序,最后的结果是品质整齐划一,无论什么时候出厂,哪一个型号,全都有一致的高标准。

丹拿的单元有多贵呢?Seas的顶级高音EO ll(T25CFO02)每对在国内卖13OO元;Scan有名的高音D29O5/9300每对卖8O0元,最顶级高音D2905/9900每对也不过29O0元。而丹拿的Esotar T-330高音,零售每对要价人民币7000元,而且是不二价,因为现在你想买也买不到了。第二代的Esotar高音,如果按定价折算,每只要卖到三万人民币,比很多落地音箱还要贵一些哩。看起来有点抢钱的嫌疑,其实丹拿也不鼓励私人或厂家购买,因为他们只提供自家喇叭使用,还供不应求呢。到了工厂以后才知道,历经二年开发出来的第二代Esotar高音,丹拿尊诚添置了一部计算机车床来制造它的磁钢,一根根金属圆棒经过切割、钻孔、打磨等复杂程序,往往一天生产不了多少个。再看看那些工作多年的熟练技工,他们在放大镜下精巧的粘合\焊接音圈,这些人的工资可都不便宜。

丹麦对工厂环保有严格规定,丹拿的工厂内到处都安装有抽气装置,刚上完胶的单元悬边、与振膜被放到几部封小车内,另一端有通风日连接排气管,工厂内嗅不到一点挥发性溶剂的味道,这也得花上不少成本。木箱工厂内同样天花板上到处都是管路,丹麦只允许少数工业城市生产木制品,在小镇附近的工厂干净得超乎想象,看不到一点尘土飞扬。原来所有大型机器都以透明罩包覆,本属与杂质都被抽送到一间大房,净化处理后再排出屋外,这当然也得花不少钱。过去日本料理师傅教人做菜,总是说要把心意融入料理之中,我不太明白其中道理,看了丹拿的工厂之后才知道,如何把心意融人产品中,所以我说贵得有理。
丹拿的骄傲

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说明丹拿音箱卖得贵的道理:因为他们极少改款。丹拿的行销经理Robert Hagemann说,Dynaudio自己生产单元,所以对各款单元的特性与长处都非常了解,在设计喇叭的时候,自然会将各个环节考虑得非常周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后来推出了特性更优秀的单元,也不太可能随便换上去然后宣称改款。而且,既然是使用自己生产的单元,就不会有单元停产、缺货的问题,那么干嘛将好端端的产品改款呢?实际上,丹拿有很多技术深藏不露,特别是控制失真和提高单元承受功率方面,外界只能对其各项惊人指标感到不可思议,想模仿者往往落得四不像。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丹拿讲究线性,它的低音是短冲程设计,而模仿者为增加低频量感,不顾失真指标,却改成了长冲程,当然特性已截然不同。

很具吸引力的高音单元

丹拿的高音单元几乎一致公认好声,除了 Esotar T-330D之外,D260也广为人知,它们以宽阔的动态范围和特别清晰透明的声音闻名于世。丹拿厂一直坚持用丝膜软球顶,认为这种材料音染最小。对软球顶高音单元的振膜材料而言,最关键的是表面的阻尼物(Coating),而非基底材料本身,而那一层Coating是每家公司的技术秘密,丹拿高音单元的基底材料是一般的化纤,阻尼物刚刚涂上去时是白色的,干燥后变成透明状。另外,丹拿高音单元的振膜形状是非线性的,传统线性振膜边缘、与振膜球顶处的振动相位,在极高频处会有180度的相位差,改良后的丹拿高音单元,因此极高频频域的延伸极佳。高音单元前的面板为4 mm厚的铸铝面板,这是为了良好的散热与杜绝谐振的可能。为了避免面板的反射,铸铝面板特别做成了磨砂面,将强烈的全反射变为柔和的漫洐反射,适当量的反射声的,适当重迭反射会令声音变得润泽,有水分。新的Esotar高音更把前面板做了一体化的设计,由于采用磁液散热的关系,其热传导效率是空气的六倍,音圈产生的高热时容易传给铸铝前面板,因此前面板都比较大以利散热。音圈不发热,所以丹拿的高音单元可以承受10 ins/1000W的功率不会烧毁。

丹拿是较早使用磁液,也是将磁波作用发挥至极限的厂家之一,他们称之为Magnaflex cooling and damping system(磁流体冷却和阻尼系统),虽然磁液冷却会对瞬态反应有影响,但丹拿的设计者却认为利大于弊,仍坚持使用。磁液是是液体又导磁,可在磁隙中自由形成某种形状,包围在音圈两侧而又被磁场牢牢吸住,固定在狭窄的磁隙内像润滑剂一样随音圈运动。磁波好像一种灵敏的吸振装置,可以降低高音单元谐振频率处谐振峰的高度,频响特性趋于平坦,阻抗也较平衡。对丹拿一向主张的一阶6 dB/OCT分合设计这很重要,因为每一阶分频有许多中低频信号都没有过滤掉,而这些中低频信号恰恰就在谐振频率处。磁液可以显着减少高音单元的谐波失真,还会产生中心定位效应,使音圈无论何时都在磁隙中心。再大的动态也不会碰到磁芯。相对的,磁液会使瞬时失真变差,还会降低灵敏度,但丹拿厂认为静态性能没有动态性能要紧,动态性能才真正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所何的高喜单元都采用了磁液灌注。

双磁铁结构

所有丹拿的喇叭单元,全部采用双中心内磁对称磁路设计,因为丹拿设计者坚持采用大直径的音圈设计,所以是以内磁型式磁路去减少体积。在磁体中间有两个环形的软铁硼磁体,紧紧地夹着5 mm厚的导磁材料,音圈就悬置在两磁体的中间,亦即是导磁体所处的位置,音圈的上下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钛铁硼磁体,所以是个绝对称的磁场。有了绝对对称的磁场,丹拿单元因此可承受很大的动念,但因电磁因数不高,所以那份低音单j已的灵敏度会下降。高音单元的线性冲程很短,受困无论何时都在磁随之内,这样磁体的利用率低,成本高,但可保证不会行电磁力造成的尖真。两款Esotar系列高音的磁体颇大,采用了双磁体防磁结构,而且没有场心柱,振膜的后向反射声,不会碰到场心柱而产主共振。另外何个别独特的胸腔形后腔,后腔内加入长羊毛吸音纤维,可以将振膜后向能量吸收大部分,令单元的声音特别清晰无染。

后腔的作用是降低谐振频率,控制单元的机械品质因数。新款Esotar高音设计完全不同,读者可以从单元外表看出来,振膜底部是一个圆形喇叭状开口,下面为突起的尖级有关作用原理,有机会再向读者报告。这种设计使磁体大为缩小,而磁素却大为提高,它在2O kHz以上,还看不到任何波峰,响应极其平坦,丹拿说用它来对应DVD-Audi哦或SACD等新的数码片源非常理想。

高低音单元所用的音圈,全用纯铝线绕制,优点是可以承受极大的电流,而不会失真,重量很轻。动作快散热效能也高。这些铝线的横切面看起来是六角形,丹章称它是Hexacoil,它们排列时可作常紧密,达到93%左右的占空系数。为使音圈的耐高温性能增加,磁路的利用率灵敏度提高,丹拿以很薄的铝片来制造音圈筒,并在上面开很多小孔来加强散热效果。

低音单元学问大

在中低音中元部份,丹拿锥盘单元所用的材料人,都是MSP(Magnesium Sillcate Polymer),分频器提供了良好条件,得到更宽广的声场和更大的最佳聆听面积。丹拿密技处处:一般单元的音圈、与音圈简是以胶水粘合,丹拿却有不同的作法。首先将一种特殊热固性胶粘剂涂在音圈骨架上,再送进烤箱以216度加热,此时热胶粘剂会融化再固化,此过程会将二者紧紧粘和在一起,这可大大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大动态时决不用担心喇叭会烧掉。低音单元悬边材料,是SBR丁苯橡胶。丹拿认为悬边必须具备高稳定性和长寿命,所以选用了高级的低温了苯橡胶,它的质量均匀,耐热耐磨耐老化性能均优于天然橡胶,零下和零上都不会降低弹性,而其寿命则在25年以上。丹拿认为悬边不应太宽,虽然可取得较大的冲程距离,但也会导致中频段较深的陷落谷,所以丹拿的悬边较窄。此外丹拿低音单元的机械品质因数都较低,谐振时能量损耗较高,丹拿往往又加大顺性系统的损耗,因此低音听起来干净清晰快速,能量却不是特别丰富。

低音单元所用的铸铝的盆架像是一个篮子,将单元牢牢地抱住。丹拿称此盆架形状是依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允许低音气流有最大限度的流动。一般单元会把振膜的多余能量,一部分能量传给前障板,导致前障板谐振,对声音会有影响。如果前障板的面积很小,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磁体中,导致单元谐振,对声音影响更大。而丹拿则采用的钛铁硼磁体中间空隙相当大,填充很多种沥青物质,可以将多余能量吸收绝大部分,使声音听起来特别清晰透明。总归来说,低失真、大动态、尽量少的储存能量、平滑的高频滚降。最小的相位变化,这些是丹拿单元的设计特点。我们不必过于吹嘘丹拿单元的好处,或许你问一下有名的喇叭设计师,他会告诉你更多
转自———赖英智
TOP
8#

recorders 在 2005-8-22 11:14:56 发表的内容
harvey兄你说不接超高音就觉得缺少了很多信息,我的理解:超高音就是把箱子没有重播出来的一些环境残响重播出来,这样做会令到声音结像更为清晰和具体化。


对,正是这样。

谈了这样多的影响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因素,综合地说都是为了想声音听来好听吧了。音响器材回放声音的好坏,与聆听环境的建筑声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音响系统发挥最高性能,必须对聆听房间作一定的声学处理。聆听室到底有些甚么问题会影响声音回放的好坏?

为了容易一些说明,这里将我曾多次的图片再引用,这样说明起来会较容易深入。下图是一幅某段时间的声音氛围的变化过程:

[upload=gif]Upload/200582213353346856.gif[/upload]

图中纵坐标代表声音的amplitudes振幅,横坐标time代表声音的传送时间,整个时间历程曲线所包围面积,即是声音在这段时间历程的氛围,声音强度随着时间历程的变化;声音的传送时间历程是由: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进入stationary state稳定状态(期间偶然会有transient瞬态声波突发)→声音开decay衰落(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泛音、残响、余韵等等声音绕梁表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能令到整个音响系统不会改变这个声音氛围的状态。要弄清楚:这张图表只是展示那一瞬间的、某一个音符的、某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的声音氛围,真实的情况中,该瞬间应该还有同样的n个声音氛围同时发生,所聆听到的该瞬间的整体声音氛围 = n个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值。它的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的情况,与下述的谐波频谱总累迭的情况相似:

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当然首先牵连到音响器材的瞬态响应,这一点我们已经谈了。其次就是聆听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

驻波(standing waves) 上文已经谈及聆听房间里在相对的墙壁之间,由于声音的多重反射而产生驻波,当驻波发生时能产生共振,其频率取决于墙壁间的距离,可见房间实际上就是个谐振器。房间里产生的驻波,很多地方会洐生出声音的音色染,尤其是音箱后墙的两边墙角,它会反射不干净的低音,这种效应称为房间轰隆声(room booming)。这种低频驻波是常见的声学缺陷,造成低音清晰度下降,需要小心处理。控制驻波反射的办法,另外有机会再谈。

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 ,与聆听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也各不相同。尽可能避免房间任何两面墙壁的尺寸相等及平行,或一面恰好是另一面的倍数,正方形或长宽比是两倍的房间,因为这种比例的房间会产生驻波、低频声音产生共振,造成声音染。

聆听房间里从墙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的身体,反复地反射所形成的声音持续存在、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混响。它与回声(echo)不同,回声不是一种平滑的衰减,而是声音的突然返回。对于室内声学的最重要指标,首先是混响时间,它是声能衰减下跌到原有强度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的时间,对于一个已确定的房间,混响时间主要取决于吸声处理。对于Hi-Fi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控制在0.4~0.5秒范围较为适当。混响时间适度可使乐音丰满;语音饱满,混响时间稍长的话,声音较活泼丰润;但太长时声音容易含混不清,语音清晰度下降,乐音缺乏力度和节奏感;混响时间太短则声音较干硬,缺少生气,没有混响的声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
TOP
9#

recorders 在 2005-8-22 13:46:38 发表的内容
对于残响,我现在的做法是在原来的系统上加一对书架箱做残响的重播。


这是我在70年代的做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部残响产生器,加在前级与后级之间。请问你是不是也需要多加一部残响产生器,由它另驳接一对书架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