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m 在 2005-8-22 14:43:44 发表的内容 我是想音响何时能做到像乐器那么好的声音扩散性? |
聽到你這樣說,提起我曾經讀過一篇赖英智寫的文章,不妨轉貼出來給大家參考。我為什麼把它錄存純粹是我本人是Dynaudio的擁護者。
丹拿音箱好声的秘密
Dynaudo单元给人的二个主要印象,一个是好,一个是贵。没何错,和几个国外制造音箱的厂商谈过以后,他们都有这种遗憾,因为丹拿单元买在太贵,只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Vifa、Seas等产品。对行销开发有一套的Mark Levison,多年来一直是Dynaudio单元的爱用者,当Mark被问到设计好音箱的秘诀,他的答案居然是:“使用Dynaudo的单元”。
Dynaudio喇叭单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毫不妥协地追求最忠实的还原,最高的线性与最低的失真。Z的声音中性,没任何染色,质感好,瞬态反应快。其高超的品质源自德国人传统的一丝不苟,也反映出德国人择善固执的脾气,只要Dynaudo愿意,他们完全能够修改设计去迎合大部分发烧友的口,但这么多年来,他们丝毫不为市场所动。
高价有理
在丹拿的木箱工厂里,十几位老师傅一人要身兼多职,如果有人生病了怎么办?没办法,只好停工了。如果我是经营青,肯定会想办法发给其它工厂承包,或者略降品质来追求产量,丹拿就不会如此。正因为坚持,成本降不下来,老板Wilfried Ehrenholz就说,丹拿平均25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单元,而其名牌13分钟就能制作一个。并不是丹拿的员工比较笨,而是他们每个阶段都要求仔细的检验,从零件筛选到单元完成要经过八十几道工序,最后的结果是品质整齐划一,无论什么时候出厂,哪一个型号,全都有一致的高标准。
丹拿的单元有多贵呢?Seas的顶级高音EO ll(T25CFO02)每对在国内卖13OO元;Scan有名的高音D29O5/9300每对卖8O0元,最顶级高音D2905/9900每对也不过29O0元。而丹拿的Esotar T-330高音,零售每对要价人民币7000元,而且是不二价,因为现在你想买也买不到了。第二代的Esotar高音,如果按定价折算,每只要卖到三万人民币,比很多落地音箱还要贵一些哩。看起来有点抢钱的嫌疑,其实丹拿也不鼓励私人或厂家购买,因为他们只提供自家喇叭使用,还供不应求呢。到了工厂以后才知道,历经二年开发出来的第二代Esotar高音,丹拿尊诚添置了一部计算机车床来制造它的磁钢,一根根金属圆棒经过切割、钻孔、打磨等复杂程序,往往一天生产不了多少个。再看看那些工作多年的熟练技工,他们在放大镜下精巧的粘合\焊接音圈,这些人的工资可都不便宜。
丹麦对工厂环保有严格规定,丹拿的工厂内到处都安装有抽气装置,刚上完胶的单元悬边、与振膜被放到几部封小车内,另一端有通风日连接排气管,工厂内嗅不到一点挥发性溶剂的味道,这也得花上不少成本。木箱工厂内同样天花板上到处都是管路,丹麦只允许少数工业城市生产木制品,在小镇附近的工厂干净得超乎想象,看不到一点尘土飞扬。原来所有大型机器都以透明罩包覆,本属与杂质都被抽送到一间大房,净化处理后再排出屋外,这当然也得花不少钱。过去日本料理师傅教人做菜,总是说要把心意融入料理之中,我不太明白其中道理,看了丹拿的工厂之后才知道,如何把心意融人产品中,所以我说贵得有理。
丹拿的骄傲
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说明丹拿音箱卖得贵的道理:因为他们极少改款。丹拿的行销经理Robert Hagemann说,Dynaudio自己生产单元,所以对各款单元的特性与长处都非常了解,在设计喇叭的时候,自然会将各个环节考虑得非常周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后来推出了特性更优秀的单元,也不太可能随便换上去然后宣称改款。而且,既然是使用自己生产的单元,就不会有单元停产、缺货的问题,那么干嘛将好端端的产品改款呢?实际上,丹拿有很多技术深藏不露,特别是控制失真和提高单元承受功率方面,外界只能对其各项惊人指标感到不可思议,想模仿者往往落得四不像。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丹拿讲究线性,它的低音是短冲程设计,而模仿者为增加低频量感,不顾失真指标,却改成了长冲程,当然特性已截然不同。
很具吸引力的高音单元
丹拿的高音单元几乎一致公认好声,除了 Esotar T-330D之外,D260也广为人知,它们以宽阔的动态范围和特别清晰透明的声音闻名于世。丹拿厂一直坚持用丝膜软球顶,认为这种材料音染最小。对软球顶高音单元的振膜材料而言,最关键的是表面的阻尼物(Coating),而非基底材料本身,而那一层Coating是每家公司的技术秘密,丹拿高音单元的基底材料是一般的化纤,阻尼物刚刚涂上去时是白色的,干燥后变成透明状。另外,丹拿高音单元的振膜形状是非线性的,传统线性振膜边缘、与振膜球顶处的振动相位,在极高频处会有180度的相位差,改良后的丹拿高音单元,因此极高频频域的延伸极佳。高音单元前的面板为4 mm厚的铸铝面板,这是为了良好的散热与杜绝谐振的可能。为了避免面板的反射,铸铝面板特别做成了磨砂面,将强烈的全反射变为柔和的漫洐反射,适当量的反射声的,适当重迭反射会令声音变得润泽,有水分。新的Esotar高音更把前面板做了一体化的设计,由于采用磁液散热的关系,其热传导效率是空气的六倍,音圈产生的高热时容易传给铸铝前面板,因此前面板都比较大以利散热。音圈不发热,所以丹拿的高音单元可以承受10 ins/1000W的功率不会烧毁。
丹拿是较早使用磁液,也是将磁波作用发挥至极限的厂家之一,他们称之为Magnaflex cooling and damping system(磁流体冷却和阻尼系统),虽然磁液冷却会对瞬态反应有影响,但丹拿的设计者却认为利大于弊,仍坚持使用。磁液是是液体又导磁,可在磁隙中自由形成某种形状,包围在音圈两侧而又被磁场牢牢吸住,固定在狭窄的磁隙内像润滑剂一样随音圈运动。磁波好像一种灵敏的吸振装置,可以降低高音单元谐振频率处谐振峰的高度,频响特性趋于平坦,阻抗也较平衡。对丹拿一向主张的一阶6 dB/OCT分合设计这很重要,因为每一阶分频有许多中低频信号都没有过滤掉,而这些中低频信号恰恰就在谐振频率处。磁液可以显着减少高音单元的谐波失真,还会产生中心定位效应,使音圈无论何时都在磁隙中心。再大的动态也不会碰到磁芯。相对的,磁液会使瞬时失真变差,还会降低灵敏度,但丹拿厂认为静态性能没有动态性能要紧,动态性能才真正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所何的高喜单元都采用了磁液灌注。
双磁铁结构
所有丹拿的喇叭单元,全部采用双中心内磁对称磁路设计,因为丹拿设计者坚持采用大直径的音圈设计,所以是以内磁型式磁路去减少体积。在磁体中间有两个环形的软铁硼磁体,紧紧地夹着5 mm厚的导磁材料,音圈就悬置在两磁体的中间,亦即是导磁体所处的位置,音圈的上下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钛铁硼磁体,所以是个绝对称的磁场。有了绝对对称的磁场,丹拿单元因此可承受很大的动念,但因电磁因数不高,所以那份低音单j已的灵敏度会下降。高音单元的线性冲程很短,受困无论何时都在磁随之内,这样磁体的利用率低,成本高,但可保证不会行电磁力造成的尖真。两款Esotar系列高音的磁体颇大,采用了双磁体防磁结构,而且没有场心柱,振膜的后向反射声,不会碰到场心柱而产主共振。另外何个别独特的胸腔形后腔,后腔内加入长羊毛吸音纤维,可以将振膜后向能量吸收大部分,令单元的声音特别清晰无染。
后腔的作用是降低谐振频率,控制单元的机械品质因数。新款Esotar高音设计完全不同,读者可以从单元外表看出来,振膜底部是一个圆形喇叭状开口,下面为突起的尖级有关作用原理,有机会再向读者报告。这种设计使磁体大为缩小,而磁素却大为提高,它在2O kHz以上,还看不到任何波峰,响应极其平坦,丹拿说用它来对应DVD-Audi哦或SACD等新的数码片源非常理想。
高低音单元所用的音圈,全用纯铝线绕制,优点是可以承受极大的电流,而不会失真,重量很轻。动作快散热效能也高。这些铝线的横切面看起来是六角形,丹章称它是Hexacoil,它们排列时可作常紧密,达到93%左右的占空系数。为使音圈的耐高温性能增加,磁路的利用率灵敏度提高,丹拿以很薄的铝片来制造音圈筒,并在上面开很多小孔来加强散热效果。
低音单元学问大
在中低音中元部份,丹拿锥盘单元所用的材料人,都是MSP(Magnesium Sillcate Polymer),分频器提供了良好条件,得到更宽广的声场和更大的最佳聆听面积。丹拿密技处处:一般单元的音圈、与音圈简是以胶水粘合,丹拿却有不同的作法。首先将一种特殊热固性胶粘剂涂在音圈骨架上,再送进烤箱以216度加热,此时热胶粘剂会融化再固化,此过程会将二者紧紧粘和在一起,这可大大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大动态时决不用担心喇叭会烧掉。低音单元悬边材料,是SBR丁苯橡胶。丹拿认为悬边必须具备高稳定性和长寿命,所以选用了高级的低温了苯橡胶,它的质量均匀,耐热耐磨耐老化性能均优于天然橡胶,零下和零上都不会降低弹性,而其寿命则在25年以上。丹拿认为悬边不应太宽,虽然可取得较大的冲程距离,但也会导致中频段较深的陷落谷,所以丹拿的悬边较窄。此外丹拿低音单元的机械品质因数都较低,谐振时能量损耗较高,丹拿往往又加大顺性系统的损耗,因此低音听起来干净清晰快速,能量却不是特别丰富。
低音单元所用的铸铝的盆架像是一个篮子,将单元牢牢地抱住。丹拿称此盆架形状是依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允许低音气流有最大限度的流动。一般单元会把振膜的多余能量,一部分能量传给前障板,导致前障板谐振,对声音会有影响。如果前障板的面积很小,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磁体中,导致单元谐振,对声音影响更大。而丹拿则采用的钛铁硼磁体中间空隙相当大,填充很多种沥青物质,可以将多余能量吸收绝大部分,使声音听起来特别清晰透明。总归来说,低失真、大动态、尽量少的储存能量、平滑的高频滚降。最小的相位变化,这些是丹拿单元的设计特点。我们不必过于吹嘘丹拿单元的好处,或许你问一下有名的喇叭设计师,他会告诉你更多
转自———赖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