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掀起你的盖头来——无意中揭开一个很大的秘密! [复制链接]

查看: 12566|回复: 64
1#
掀起你的盖头来——无意中揭开一个很大的秘密!
这是一种不花一文、简便易行的调声方法,又叫“打开天窗说亮话”。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请大家先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
一日汉子在调校自己的解码器,动完手术后盖子没盖上(因为可能还要继续调),回皇帝位试听。当时的感觉不错,心想:“行了,不用调了,告一段落吧”。因担心解码器开着盖招尘,于是便走上前去把盖子掩上。一回到皇帝位就发现声音怎么变了?声音发闷、压抑,缺少泛音,高频上不去。就这几秒钟之间声音变了?在盖机盖时汉子还放着音,怎么活生生就变差了呢?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汉子立刻怀疑起那盖子来。走上前去取下盖子,回皇帝位一听,又恢复刚才的听感了。邪门了,汉子偏不信,又反复进行了几次验证,结论是:这盖子盖与不盖声音还真是不同。
故事二
时隔半年后汉子又踏进一商家店中,再次听听老板自装的胆机。这位老伯以前学的是“电子自动控制”专业,从单位出来下海搞音响生意。他装的小胆机声音饱满、韵味十足,唱古璇时格外地甜美、舒展,非常对汉子的胃口,半年前听过之后就对那种美妙的声音念念不忘。甫一坐定,老伯便问听什么,汉子说还是先听古璇吧。于是老伯便放起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可声音刚响起了几秒钟汉子就发现声音不对,不过忍住没说出来。汉子打量了一下全套器材,音源、功放和音箱好像都没变啊。听了半曲,觉得人声闷、欠舒展、感情淡,伴奏乐器高频上不去。汉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问:“这功放是新机吗?好像还没煲熟啊!”。老伯说:“不是,是你上次听的那台。”汉子又问:“是不是线材换了?”“没有啊,都是你上次听过的,一切没变。”汉子便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他,他听了汉子的话后也是一脸的迷惑。换碟,还是不行。汉子说:“真的,声音有很大的不同,比不上上次好听。”老板无言以对,好像是在使劲想。沉默了片刻,他突然恍然大悟:“喔,唯一的变化是这里!”起身上前就揭下了不锈钢板弯制的变压器屏蔽罩,汉子这才记起来,可不是吗,上次听的时候输出变压器是裸露在外面的。此时再听声音,明显是恢复了活力,歌者不再打蔫,乐手不再梦游。汉子为证实自己没判断错,叫老板再重复一次盖上、取下的过程,结果耳朵告诉自己,还是不盖上的好听。再听古璇,汉子仿佛又回到了半年前,得以重温旧梦、、、、、、。

在经历第一个故事后,汉子并不在意声音变坏的问题,机盖还是要盖上的,开着盖招尘,不安全,也不好看。但在经历了第二个故事之后,汉子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通过这两次无意中的实践,相同的结果使汉子得出了一个观点:用钢板来屏蔽放大器会使声音变坏。
呸!歪理邪说!不屏蔽有了外界干扰声音能好听吗?但实践的结果往往是和理论相悖的,盖上盖子后虽可隔绝外界的干扰,但带来了机盖导磁的问题。盖上盖子后,将屏蔽外界干扰带来的得和导磁带来的失两厢比较,是得不偿失,失大于得,也就是说开盖是得大于失,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你将如何选择。汉子认为应该对音响中的屏蔽进行重新评估。
为验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汉子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的对象有CD机、影碟机、前后级功放、合并式功放和缓冲级,并请朋友参加过辨别。为保持注意力的持续高度集中和提高效率,汉子是蹲在器材前操作的,不回皇帝位(有朋友在时他操作汉子在皇帝位,汉子操作时他在皇帝位),双手拿着盖板,在乐声中拿起、放下,反复多次,同时竖起双耳细听。最后得出结论:器材开盖子的声音更好听。
与盖上盖子相比,怎么个好听法呢?是高频延伸更好,高频泛音更丰富,更鲜活、更开扬,女声更湿润。给CD机开盖后,数码声少了一点,给石机开盖后,晶体管声少了一点,换句话说,就是CD机开盖后向LP靠拢了点,石机开盖后向胆机靠拢了点。
汉子突然发现自己揭开了一个很大的秘密:为什么LP机比CD机靓声、胆机比石机靓声?原来大多数的LP机和胆机都是“半裸”的(大家想想看难道不是吗?)!为什么人们喜欢把CD称为“罐头音乐”?因为CD机就是一个“铁罐头”呵!
很多厂家可能都想不到样机声音调得好好的(当然是开着盖调)一投产盖上机盖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声音而且变坏了。但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机器只能盖上盖子卖,没盖子消费者才不买呢。不过可能会有一些聪明的厂家会设好“提前量”,盖上盖子问题也不大。
以前搞DIY的时候由于心急没装机壳就“裸试”,当时也没觉得声音有何不妥,不过倒没注意到装机箱后的声音有何变化。现在汉子的器材都是敞开式作业。如果怕积尘获别的,就不听的时候盖上、听的时候取下(不上螺丝)。将来汉子还打算装一台“全裸机”,装在一块厚木板上,不过造型和布局尚未想好。有一位音响“狂人”就用这种方式的功放。
汉子手头上没有铝制机箱,不知道这招还管不管用,有该种机箱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限于条件,汉子以上的实践是耳听为实,没有科学的数据做支持。
汉子介绍的这种调声方法不费一文,又是举手之牢,各位朋友信也好不信也好,都可以一试,不试过又怎知道呢?当然,盖板上贴有封调、螺丝上有封漆而又未过保修期的器材就别试了。另外,各位朋友也可以尝试比较机内变压器、放大电路的屏蔽有与无的差别。
如果怀疑是心理作用就不厌其烦多试几次。
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试万灵的,有时效果并不突出,也未必都能适合每一位朋友的系统。
分享 转发
TOP
2#

KENTRYFO 在 2006-4-30 9:31:14 发表的内容
是的,最近自己也想多发几个贴子分享一下,就是突然之间发现,很多经验都必须加上“合适”的字眼,而这个合适往往就很难避免别人产生“玄学”的误解。因此,极力用拙劣的笔头说明道理......很烦,所以很感谢你的文章!

那汉子就相当于老兄的半个代言人啰?呵呵。
TOP
3#

汉子是这样想的,金属罩子主要的功能是隔离而非吸收(能吸收是最好了),那么放大器辐射的能量出不去,而是反馈回来,会不会“闷到出汗”呢?呵呵。
TOP
4#

南海十三郎 在 2006-4-30 16:18:51 发表的内容
的确遇到同样的现象,我一直打开盖来听

只要常开盖摩机的DIYER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汉子和老兄一样把它当要点来抓。
TOP
5#

KENTRYFO 在 2006-4-30 8:39:13 发表的内容
赞成6w兄的磁回路说法,同时,还有一个谐振的问题,我的前级没有盖盖时最好,为了美观盖上盖后,只上一颗螺丝好一点,直到进行了整体的“恒磁干扰”后声音又接近一点。

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盖上盖子相当于增加阻尼物改变谐振点,阻尼物加得不好,谐振点不合适,声音也会变差。汉子原本也想在上帖中谈到这个问题,但怕被人拍砖说是鼓吹玄学,应对起来麻烦,所以就忍住没说。既然老兄提出来了,汉子也就不怕说了。
TOP
6#

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汉子在鼓吹玄学,相反,汉子在鼓动大家多参加实战。
你尝试本法,要多试几次,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本身就是个练耳的过程。
一味将一些较特别的实战技巧斥为玄学而不去尝试,你又如何能开拓眼界。
其实一些朋友奉为经典的铭器,里面就暗藏一些校声技巧,可设计师打死也不告诉你。当有参破其奥秘的知情人公开时,你却有可能将其斥为玄学。
TOP
7#

lzz9981 在 2006-4-30 12:12:52 发表的内容
用红木做机箱怎么样?

主意不错!
采用金属机壳,一是安全,二是抗干扰,三是防辐射。
我们搞DIY的主意了就行了,不一定非用全金属机箱。
TOP
8#


通过揭盖的实践,汉子突然发现了LP和胆机的一个共性:高频都很舒展开扬,活生感很好,而且都是“半裸”的。
如果用铁罩罩起来,恐怕胆机就就有点像石机了,而LP也会像CD了。
除了导磁、谐振这两个因素外,汉子有一个猜想:金属屏蔽罩阻止放大电路和元器件向空中辐射电磁波,会不会是一把双刃剑,也会使声音变差呢?
请各位大侠发表看法。
TOP
9#

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个人经验认为:声音具有开放性,高频延伸好,较舒展,可以减轻“数码声”和“晶体管声”(用常规的方法你会花费很大的金钱的)。
但就像陈英光所说的,音响设计永远是在得与失之间兜圈子,本法运用起来也是有得有失,关键要看你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此法可以减轻“数码声”和“晶体管声”,这就是一个要点,要紧抓不放,因为不少朋友都饱受这两种失真的困扰。当发现本法有其它不足,不要轻易放弃,你可以在其它环节进行调整弥补,如搞好避震、换线之类,也许投入并不大。要知道音乐味、人性化才真正是千金难买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