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me 在 2006-4-2 14:20:32 发表的内容 局限性:没有完整的方法来证明,人的听觉是线性叠加的。
比如,单独听正弦波,人耳可以听到1k,2k,3k...直到20k就不能再往上了。但也许有这类可能:对12k和24k混合的波形(而非单独一个正弦波),人耳却能听到其中的24k?(只要能分辨出和单独的12k声音不同即可)
(由于这类“非线性叠加”的可能性有无穷种,看似没有完整的方法来证明人耳“不是非线性”。而你要说人耳是理想线性的,你说我都不信呐!
--比如,人眼就不是个理想线性的器官。附图中“明处的”方格A和“阴影中的”方格B亮度是一样的,但我们看起来确实阴影中的明显“白”一点。大量的这类非线性的例子可以在图像处理的书中找到。)
现时的采样定理假定人耳是理想线性的,从而把高频在22k(对CD)齐刷刷的截掉,是留有疑问的做法。(SACD截在96k也一样)
所以LP和CD的区别就在于:LP的失真比较均衡、不会突变,也不会有被齐刷刷砍掉的高频。如果真存在“数码声”,那我看以上原理就是“数码声”的来源。
ps...本文写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实际中用不着[upload=jpg]Upload/20064214201189903.jpg[/upload] |
这个题目复杂了些,主要内容与标题有些差异。
数码声出的问题有几个方面,采样频率不足、量化级数不够只是其中之一,还有量化噪音,此外还有一个模拟系统里没有的信息丢失(压缩算法造成的)等诸多问题。
线性叠加(FFT)只是一种算法,人耳听音分析采用这种算法只是一种工具,而非听音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