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LP的RIAA曲线讨论;P22我的LP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啊声场!原... [复制链接]

查看: 41318|回复: 329
1#


现在唱放还没有安装到机箱里,机箱也正在“策划”中。计划利用以前一台当时比较好的参数均衡器内的“空间”安装,加独立屏蔽机箱,“二机和一”,还可以利用均衡器的“大型”显示屏。请大家提些参考意见,谢谢!
[/quote]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好哦,恭喜松兄回到LP大观园!

小弟有些小意见提供:
1。DIY唱放的RIAA如果设计准确,就别用EQ均衡器了,这个是衰声的设备来的。另外要注意一下唱头输入抗阻的匹配!

2。低通滤波器LPF是DIY唱放一般都忽略的设置,除非用了极高档的唱臂和唱盘。因为低频回授(经低音单元不受控制的纸盆移动)是非常难搞的。


预祝早日成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分享 转发
TOP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LP重做CD的时候,混音师会用到动态拓展器增加动态表现。采用左右两声道的相位相减技术,来提高分离度。所以根本LP和CD没有可比性的,我们不要再钻牛角尖了……

上个小弟收藏的高度風MC30 Super.........靚仔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upload=jpg]Upload/200741517353789691.jpg[/upload]
TOP
3#

松香味 在 2007-4-15 13:02:59 发表的内容
这只三角牌唱头的表现确实还不错;仿制的AD-10唱放经过这两天“摩机提升”调整,声音表现也有提高,声场宽度、深度也有少许增加。在播放《阳春白雪》时,与CD播放LPCD45《发烧港a》上的相同曲目比,其他方面还基本可以令人满意吧,但是在声场宽度、深度的表现上就明显不如CD了。是不是唱头的左右声道分离度相对小的问题呢?
左右声道分离度小了,是不是造成声场宽度、深度不理想的原因呢?肯请DX们支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松兄可能你有所不知,世上最好的唱头,不论MM或MC,它的左右声道分离度,在1KHz正弦波只有25dB左右。

上述的《阳春白雪》鼓声的低频段大约是在250-500Hz左右,这个频段不论MM或MC,它的左右声道分离度大约只有10dB左右,这又如何能和CD比呢?

因此,玩LP不是玩音场深度,阔度,动态,分离度的。玩LP是玩怀旧声,音色的圆润,和弦乐的味道!

MC头比MM头好声,不是绝对的,假如你听过Shure V15系列的MM头,你就明白了。

小弟实话实说,如有冲撞请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4#

松香味 在 2007-4-15 16:27:48 发表的内容
谢谢csdam兄诚恳交流!
有些现象我还是想不通。比如:为什么从LP上转制到CD的唱片,它的声场宽度、深度仍然比较好呢?所以我认为LP的声场宽度、深度是有一定潜力可挖的。只是我还没有“门路”,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

如果只玩“怀旧声,音色的圆润,和弦乐的味道!”我这里好象基本有些“模样”了,而且动态、瞬态、细节表现也不差,但是我仍然不甘心,总期望能够再好一些,所以肯请DX们多多支招。

前天名琴LP带来了几张他珍藏的“宝贝”LP唱片,声音表现的确让我们非常兴奋,名琴LP也说,比他自己那里播放的好很多。但是认真“挑剔”起来,除了“音色、音乐味”其他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LP重做CD的时候,混音师会用到动态拓展器增加动态表现。采用左右两声道的相位相减技术,来提高分离度。所以根本LP和CD没有可比性的,我们不要再钻牛角尖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5#

松香味 在 2006-4-30 0:04:13 发表的内容
richards 在 2006-4-29 23:57:11 发表的内容
看样子,高手们不太愿开口啊。
期待有更多的真知灼见贴出来,不过千万别争吵哦。


谢谢!应该不会吵架的。口气不对劲的帖子,可以不回帖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首先!在下是对事不对人!不会吵架的!只提出事實!

SHURE V15 唱頭....小弟玩過不下五六个....
SHURE V15 唱頭并不是上列所言的MC頭!它100%是MM頭(動磁)

另一方面松香DX所述的V15频應曲線圖的可信性有問題?

因此小弟在此質疑松香DX上列侃侃而談的伟论!

現上圖乃取自SHURE的官方綱站!

圖中標示SHURE V15 唱頭..频應曲線..20Hz-20KHz+/- 1dB!!!....又分別解析了鴨咀針...除静电毛帚...刮針保护框...硼質中空針柱..........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upload=jpg]Upload/2006430605769803.jpg[/upload]
最后编辑csdam
TOP
6#

csdam 在 2006-5-1 18:46:32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弟想补充一下,RIAA的效用其实是在高频压缩和提升过程中,抑制噪音和炒豆声。

在上世纪40-50年代,动磁唱头还没发明,只有陶瓷和晶体唱头,陶瓷和晶体唱头高频频应会线性滚降,因此,各大唱片公司例如EMI,RCA等都在刻录唱片的时候,刻意提升高频电平,以平衡上述两种唱头的重播频应。

大约在1958年,美国国际唱片业协会(简称RIAA)拨乱反正,统一天下,就制定了这个标准。这就是RIAA的规格。

早期的动圈头唱放,是采用CR衰减式,来滚降高频响应的,这个相信不会太多人知道的哦。

后来,唱放设计师们发觉用NFB来滚降高频响应似乎失真更小,因此就一直沿用至今,变成金科玉律,不可挑战的教条了。

小弟敢言,无可置疑NFB来滚降高频响应比CR衰减失真更小,但出现了相位偏移,和瞬变减慢的现象。

看来,要一个好的唱放还是要凭自己的实力开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upload=jpg]Upload/20065119252927689.jpg[/upload]
TOP
7#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弟想补充一下,RIAA的效用其实是在高频压缩和提升过程中,抑制噪音和炒豆声。

在上世纪40-50年代,动磁唱头还没发明,只有陶瓷和晶体唱头,陶瓷和晶体唱头高频频应会线性滚降,因此,各大唱片公司例如EMI,RCA等都在刻录唱片的时候,刻意提升高频电平,以平衡上述两种唱头的重播频应。

大约在1958年,美国国际唱片业协会(简称RIAA)拨乱反正,统一天下,就制定了这个标准。这就是RIAA的规格。

早期的动圈头唱放,是采用CR衰减式,来滚降高频响应的,这个相信不会太多人知道的哦。

后来,唱放设计师们发觉用NFB来滚降高频响应似乎失真更小,因此就一直沿用至今,变成金科玉律,不可挑战的教条了。

小弟敢言,无可置疑NFB来滚降高频响应比CR衰减失真更小,但出现了相位偏移,和瞬变减慢的现象。

看来,要一个好的唱放还是要凭自己的实力开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8#

csdam 在 2006-5-3 0:39:49 发表的内容

不过以松香味DX的能力和条件来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把他的精彩之处玩出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哈哈!但願如此!不過在小弟的经验教训来说沒有上万的MC唱放是不能出靚声的!DIY靚声的MC唱放我現时還未見到!
最便宜可行的方法是加个高度風的純銀升庒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quote][upload=jpg]Upload/2006530534710614.jpg[/upload]
TOP
9#

我明白你的意见是中肯的,但是我还是不打算投资太大,也不打算用升庒牛,先玩起来再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好啊!在下欽佩松香味DX發燒熱情!小弟定必支恃協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