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为普洱茶加加水
淺談普洱茶的正確認知與迷思
普洱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但古今對普洱茶的定義卻不相同。早期普洱並不產茶,它是由雲南思茅地區、西雙版納一帶所產的茶葉,運到當時政治、經濟中心──普洱集散貿易而得名.....
認識普洱喝對茶
文/台中 邊正
普洱茶的演變
普洱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但古今對普洱茶的定義卻不相同。早期普洱並不產茶,它是由雲南思茅地區、西雙版納一帶所產的茶葉,運到當時政治、經濟中心──普洱集散貿易而得名,今天我們對普洱茶的定義海峽兩岸也略有不同,海峽對岸將普洱茶歸類為黑茶類,也就是曬青毛茶經渥堆工序,加工製造後才稱之為普洱茶,我們台灣將普洱茶分為生、熟兩種,不過熟的普洱並不是用焙火熟化,而是經加水渥堆的濕熱作用而熟化。
在歷史文獻中,最早記載普洱茶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的唐史樊綽,他在其著《蠻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銀生城為今思茅地區的景東,而普洱茶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是南宋李石《續博物誌》中所載:「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西藩為康藏地區的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不過那時的普洱茶是「散收無採造法」,也就是採栽粗放,無精緻的加工方法。到了明代謝肇淛所著《滇略》中所載:「蒸而團之……。」可知已有加工揉製的緊壓茶了,而宋、元代由於未見文獻中有所記載,故不知其發展情況。
清朝前期普洱茶就非常興盛,製作種類繁多,據張泓所著《滇南新語》記載:「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毛尖既雨前採者不作團,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綠可愛,芽茶較毛尖壯,採製成團,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谷雨後,以一斤至十斤為一團……其餘粗普葉,皆散賣滇中,最粗者熬膏成餅摹印。」另據趙宇敏所撰《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偽造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士人所造,其餅不堅,色也黃,不如普洱清香獨絕也……。」由此可知當時對普洱茶的觀念是以芽葉細嫩、香氣清香為佳。至清朝中期以後,茶商將毛茶加工成外表細嫩而內中粗大,名之為「改造茶」的緊壓茶,這種拼配壓製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普洱茶的製作工藝
普洱茶的製作在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它是將曬青毛茶──滇青精製、氣蒸後,放入布袋揉壓成所要形狀,再置於乾燥地方自然陰乾。當時普洱茶的變色作用,一方面是在蒸揉塑形後長時間自然陰乾過程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在馬幫運輸過程中變色。因歷史上雲南對外交通不便,茶葉需長年累月用馬幫馱運到外地,加上思茅、西雙版納一帶空氣濕潤,茶葉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成份自然轉換,形成了普洱茶獨特的色澤及風味。
普洱茶現在的製造過程有以下的工序,茶青經殺青、揉捻、曬乾製成曬青毛茶──滇青,生普洱茶為分級後直接蒸壓而成,熟普洱茶是再經灑水、渥堆、晾乾、篩分製成普洱散茶。茲就其製造工序,分述如下:
一、殺青:普洱茶是屬於綠茶類,故其第一道工序是殺青,殺青的主要目的是停止茶葉的發酵。殺青大多採用鍋式殺青,因茶青未經萎凋失水,故殺青時必須達到殺透殺勻,使茶葉失水均勻。
二、揉捻:揉捻根據茶青原料老嫩不同,做輕重調整,嫩葉較輕,老葉較重,揉成條形為適度。
三、曬乾:利用日光將揉捻後的茶青薄攤,曬至茶葉含水量到10%左右,沒有陽光時也可用烘乾的方式。不過利用日光曬乾的茶葉有其特殊的香味,這也是早期普洱茶風味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渥堆:渥堆是將製成的曬青毛茶潑水使茶葉吸水受潮,然後堆成一定的厚度,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熟化,渥堆的輕重是由水的比例、茶的厚度及時間長短來控制。
五、晾乾:渥堆後的茶葉薄攤,自然風乾。
六、篩分:篩分為茶葉分級的步驟,普洱茶一般依老嫩成度分為十級,普洱散茶再經蒸壓後製成緊壓茶。
普洱茶的迷思
喜歡普洱茶的朋友應該會常常聽到我們稱之為神話的故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那些模稜兩可的迷思並試著客觀的分析。
迷思一︰喝普洱茶可以減肥
有些商人打著普洱茶可以減肥的旗號,將普洱茶賣較高的價錢,而實際的情形是︰據報導,國外的專家經實驗證明喝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液中之血脂肪及膽固醇,但並沒有說明是用什麼樣的普洱茶,是生的?還是熟的?是新的?還是老的?所以要喝普洱茶減肥的話就要看看以下的分析。
(一)普洱茶在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只有新舊之分,新的普洱茶滋味濃烈,一般喝慣高山茶或老普洱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洱茶因經過長時間的醇化(後氧化作用)後,性溫和刺激性較小,能促進血液之新陳代謝,又較無副作用(較不會刺激胃分泌胃酸及腸胃蠕動),所以可以減肥。不過你可別喝到存放不良發霉的普洱茶,也許它還是可以減肥,但那可能是因為拉肚子的關係。
(二)普洱茶生熟如何區分?前面提到普洱茶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熟的普洱茶據說是從一九六七年起才有的生產方式。熟的普洱茶在大陸是歸類為黑茶類,它的製作方式為壓製成形前多了一道渥堆的工序,渥堆的目的是使葉內多酚類化合物等物質,在水、熱作用下快速發生變化以消除青味及澀味。熟的普洱茶葉底較黑、較無彈性,湯色較暗,滋味柔順。生底的陳年普洱茶葉底柔軟偏紅,湯色紅亮,滋味較甘醇渾厚。
迷思二:普洱茶愈老愈好
普洱茶漸漸流行後,一些業者就強勢的推銷普洱茶愈老愈好的觀念(相對的也愈貴),如祖父做孫子賣,愈陳愈香等。但真的愈老愈好嗎?它的年份又要如何認定?我們試著分析看看。
1.為什麼說愈老愈好?
那是因為普洱茶滋味濃烈,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含量高,經過時間存放會與空氣中的「氧」起氧化作用,基本上存放的時間愈久,氧化作用的程度愈高,茶湯滋味愈醇和,刺激性愈小。但是這當中還是有相當多的變數,影響茶葉的品質與變化速度,如溫度、濕度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等,所以應該要有的觀念是︰不要太迷信年代,一百年的劣茶還是劣茶,最重要的是個人品飲的要求及習慣。
2.普洱茶的年份要如何認定?
前一陣子遇到一些仙字輩的普洱茶專家,問他們這塊普洱茶是幾年的?他們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十五年或三十八年等等,再問他們是如何這麼肯定是多少年的?他們告訴我他們喝的普洱茶太多了,誤差不會超過一年甚至半年。這就使我很迷惑了,普洱茶在製造過程中就有很多影響茶葉品質的地方,如渥堆程度的輕重及溫度的控制,再來就是存放的條件等。這麼多影響到普洱茶口感的變數,是如何分析,然後斷定年代的呢?除非從包裝、形狀、茶青原料及加工方式來判斷,但這也只能說這個茶應該有幾年以上,而且斷出年代以後並不能保證茶的品質。所以喜歡普洱茶的朋友應該多用心去體會,多聽、多看、多品嚐、多感受,這樣才能把普洱茶的美,感受在內心及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