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茶中之王-----普洱 [复制链接]

查看: 6905|回复: 45
1#

如何識別普洱茶年份

普洱茶深受許多人喜愛,它的茶色特濃,近於深紅,不僅經久耐泡,而且能潤喉、減肥、去胃脹、生津解膩、開胃消滯、散汗化痰和降低膽固醇,可說是對身體保健非常有助益

普洱茶深受許多人喜愛,它的茶色特濃,近於深紅,不僅經久耐泡,而且能潤喉、減肥、去胃脹、生津解膩、開胃消滯、散汗化痰和降低膽固醇,可說是對身體保健非常有助益。

 品茗普洱茶時,其沖泡後所散發出的香氣和韻味因陳放年代的不同而各展特色,此點特別令飲者著迷。從歷史上看普洱茶的記載,根據《續博物志》所說:「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可見唐朝已有普洱茶,又史料中也曾提及茶餅的由來,係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宗主棄宗弄贊時,為沿路得以品茗,所以製成茶餅,置於馬背兩旁袋內,以便於攜帶。宋朝時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明代的《滇略》和清代的《普洱茶說》也均對普洱茶有所闡述。

 普洱茶發展至近代,在1949年以前,以廣東四大家族所分別設立的宋聘號、敬昌號、同慶號、同興號最為有名,其他還有江城號、同昌黃記等。此時期所出產的普洱茶飲用後有鮮活香潤之感,其製作大都以生茶工序處理,方式是將採來的茶菁經過萎凋、揉捻、曬乾、蒸壓成型後再乾燥,完成製造工作後,稱為青餅普洱茶。由生茶製作工序所生產的普洱茶,才能保持最新鮮。
[upload=jpg]Upload/200522014391369261.jpg[/upload]
中國茶葉公司雲南分公司生產紅色茶字的圓茶,俗稱「紅印」,其最早在1939年開始由雲南勐海茶廠生產,其間遭逢中國內亂但仍陸續有製造銷售,只是那些紅印是先產那些是後造,極不容易辨別。基本上的分別是早期紅印茶字比晚期紅印(1950—1955年)外包裝的茶字來的粗大。
[upload=jpg]Upload/200522014395427864.jpg[/upload]

1956年至1958年有大陸稱為「綠印」,台灣稱為「藍印」的普洱茶製造,其包裝特點是文字由右至左,而且綠色茶字下,印有長方形藍色印,內以綠色字標明甲(幼葉)、乙級(粗葉)。「藍印」初無藍色印,後分為甲、乙級才有之。一般認為甲級優於乙級,事實上,乙級的普洱茶因為茶樹與樟樹混生且在樟樹蔭下,因此葉粗肥厚並帶有樟香味,故品茗上乙級更優於甲級普洱茶,只是廠方為了使二者沒有競爭上的差別,故蓋上藍色墨印。但歲月既久,藍墨褪去,甲、乙級的標示才又浮現。

[upload=jpg]Upload/200522014404739257.jpg[/upload]

1962年至1968年,此時期生產的雲南七子鐵餅,其茶型非常結實,只是出廠時因茶葉未能乾透,所以夾層內起過霉變,若計算其陳化的時間距今已經三十年以上,故茶湯中漸漸消失了霉味,不過卻形成淡淡的泥味,喝入口中會產生輕微的針刺感。1972年以後有俗稱「七子黃印」的普洱茶生產,其外包裝特色是文字由左至右,而且中英文字體同時出現。收藏或飲者可就以上概述,對普洱茶年份自行辨別之。
最后编辑希望井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也为普洱茶加加水

淺談普洱茶的正確認知與迷思

普洱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但古今對普洱茶的定義卻不相同。早期普洱並不產茶,它是由雲南思茅地區、西雙版納一帶所產的茶葉,運到當時政治、經濟中心──普洱集散貿易而得名.....

認識普洱喝對茶

文/台中 邊正

普洱茶的演變

 普洱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但古今對普洱茶的定義卻不相同。早期普洱並不產茶,它是由雲南思茅地區、西雙版納一帶所產的茶葉,運到當時政治、經濟中心──普洱集散貿易而得名,今天我們對普洱茶的定義海峽兩岸也略有不同,海峽對岸將普洱茶歸類為黑茶類,也就是曬青毛茶經渥堆工序,加工製造後才稱之為普洱茶,我們台灣將普洱茶分為生、熟兩種,不過熟的普洱並不是用焙火熟化,而是經加水渥堆的濕熱作用而熟化。

 在歷史文獻中,最早記載普洱茶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的唐史樊綽,他在其著《蠻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銀生城為今思茅地區的景東,而普洱茶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是南宋李石《續博物誌》中所載:「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西藩為康藏地區的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不過那時的普洱茶是「散收無採造法」,也就是採栽粗放,無精緻的加工方法。到了明代謝肇淛所著《滇略》中所載:「蒸而團之……。」可知已有加工揉製的緊壓茶了,而宋、元代由於未見文獻中有所記載,故不知其發展情況。

 清朝前期普洱茶就非常興盛,製作種類繁多,據張泓所著《滇南新語》記載:「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毛尖既雨前採者不作團,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綠可愛,芽茶較毛尖壯,採製成團,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谷雨後,以一斤至十斤為一團……其餘粗普葉,皆散賣滇中,最粗者熬膏成餅摹印。」另據趙宇敏所撰《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偽造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士人所造,其餅不堅,色也黃,不如普洱清香獨絕也……。」由此可知當時對普洱茶的觀念是以芽葉細嫩、香氣清香為佳。至清朝中期以後,茶商將毛茶加工成外表細嫩而內中粗大,名之為「改造茶」的緊壓茶,這種拼配壓製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普洱茶的製作工藝

 普洱茶的製作在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它是將曬青毛茶──滇青精製、氣蒸後,放入布袋揉壓成所要形狀,再置於乾燥地方自然陰乾。當時普洱茶的變色作用,一方面是在蒸揉塑形後長時間自然陰乾過程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在馬幫運輸過程中變色。因歷史上雲南對外交通不便,茶葉需長年累月用馬幫馱運到外地,加上思茅、西雙版納一帶空氣濕潤,茶葉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成份自然轉換,形成了普洱茶獨特的色澤及風味。
 普洱茶現在的製造過程有以下的工序,茶青經殺青、揉捻、曬乾製成曬青毛茶──滇青,生普洱茶為分級後直接蒸壓而成,熟普洱茶是再經灑水、渥堆、晾乾、篩分製成普洱散茶。茲就其製造工序,分述如下:
 一、殺青:普洱茶是屬於綠茶類,故其第一道工序是殺青,殺青的主要目的是停止茶葉的發酵。殺青大多採用鍋式殺青,因茶青未經萎凋失水,故殺青時必須達到殺透殺勻,使茶葉失水均勻。
 二、揉捻:揉捻根據茶青原料老嫩不同,做輕重調整,嫩葉較輕,老葉較重,揉成條形為適度。
 三、曬乾:利用日光將揉捻後的茶青薄攤,曬至茶葉含水量到10%左右,沒有陽光時也可用烘乾的方式。不過利用日光曬乾的茶葉有其特殊的香味,這也是早期普洱茶風味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渥堆:渥堆是將製成的曬青毛茶潑水使茶葉吸水受潮,然後堆成一定的厚度,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熟化,渥堆的輕重是由水的比例、茶的厚度及時間長短來控制。
 五、晾乾:渥堆後的茶葉薄攤,自然風乾。
 六、篩分:篩分為茶葉分級的步驟,普洱茶一般依老嫩成度分為十級,普洱散茶再經蒸壓後製成緊壓茶。

普洱茶的迷思

 喜歡普洱茶的朋友應該會常常聽到我們稱之為神話的故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那些模稜兩可的迷思並試著客觀的分析。

迷思一︰喝普洱茶可以減肥
 有些商人打著普洱茶可以減肥的旗號,將普洱茶賣較高的價錢,而實際的情形是︰據報導,國外的專家經實驗證明喝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液中之血脂肪及膽固醇,但並沒有說明是用什麼樣的普洱茶,是生的?還是熟的?是新的?還是老的?所以要喝普洱茶減肥的話就要看看以下的分析。

 (一)普洱茶在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只有新舊之分,新的普洱茶滋味濃烈,一般喝慣高山茶或老普洱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洱茶因經過長時間的醇化(後氧化作用)後,性溫和刺激性較小,能促進血液之新陳代謝,又較無副作用(較不會刺激胃分泌胃酸及腸胃蠕動),所以可以減肥。不過你可別喝到存放不良發霉的普洱茶,也許它還是可以減肥,但那可能是因為拉肚子的關係。
 (二)普洱茶生熟如何區分?前面提到普洱茶以前並沒有生熟之分,熟的普洱茶據說是從一九六七年起才有的生產方式。熟的普洱茶在大陸是歸類為黑茶類,它的製作方式為壓製成形前多了一道渥堆的工序,渥堆的目的是使葉內多酚類化合物等物質,在水、熱作用下快速發生變化以消除青味及澀味。熟的普洱茶葉底較黑、較無彈性,湯色較暗,滋味柔順。生底的陳年普洱茶葉底柔軟偏紅,湯色紅亮,滋味較甘醇渾厚。

迷思二:普洱茶愈老愈好
 普洱茶漸漸流行後,一些業者就強勢的推銷普洱茶愈老愈好的觀念(相對的也愈貴),如祖父做孫子賣,愈陳愈香等。但真的愈老愈好嗎?它的年份又要如何認定?我們試著分析看看。

 1.為什麼說愈老愈好?
 那是因為普洱茶滋味濃烈,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含量高,經過時間存放會與空氣中的「氧」起氧化作用,基本上存放的時間愈久,氧化作用的程度愈高,茶湯滋味愈醇和,刺激性愈小。但是這當中還是有相當多的變數,影響茶葉的品質與變化速度,如溫度、濕度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等,所以應該要有的觀念是︰不要太迷信年代,一百年的劣茶還是劣茶,最重要的是個人品飲的要求及習慣。
 2.普洱茶的年份要如何認定?
 前一陣子遇到一些仙字輩的普洱茶專家,問他們這塊普洱茶是幾年的?他們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十五年或三十八年等等,再問他們是如何這麼肯定是多少年的?他們告訴我他們喝的普洱茶太多了,誤差不會超過一年甚至半年。這就使我很迷惑了,普洱茶在製造過程中就有很多影響茶葉品質的地方,如渥堆程度的輕重及溫度的控制,再來就是存放的條件等。這麼多影響到普洱茶口感的變數,是如何分析,然後斷定年代的呢?除非從包裝、形狀、茶青原料及加工方式來判斷,但這也只能說這個茶應該有幾年以上,而且斷出年代以後並不能保證茶的品質。所以喜歡普洱茶的朋友應該多用心去體會,多聽、多看、多品嚐、多感受,這樣才能把普洱茶的美,感受在內心及喝的健康。
TOP
3#

PULSAR 在 2005-2-21 1:31:12 发表的内容
大红袍是什么档次?


大红袍是另一种茶类
也有高低级的档次
TOP
4#

shot 在 2005-2-21 18:11:50 发表的内容
有人喝单丛吗?


潮汕那边的DX就可能较多喝!
TOP
5#

有时又要看看你的茶叶级数
在普洱茶的茶青好象分为9级(不太记得啦)
记住不是按茶青的优劣为分级标准!
而是按茶青的芽头到老叶为分级标准!
1~3级为芽头
主要特点是口感细滑,水头甜、薄,但是不耐泡。
一般正规厂用作沱茶为多

7~9级为老叶
主要特点是口感水头粗、厚,茶味浓厚,很耐泡。
正规厂一般用作茶砖的为多

4~6级为青壮叶
主要特点是兼顾了芽头和老叶的优点,大概是两者之间
正规厂一般用作茶饼的为多,所以在同时期的茶品中茶饼的价值是最高的。

但是芽头、老叶和青壮叶都有拥护者
好多人都会依自己的口味而去选择不同的茶品


—————————————————————————
以上只是本人的见解!
讲错请谅解!
最后编辑希望井
TOP
6#

天神 在 2005-2-21 17:32:52 发表的内容
jian0802 在 2005-2-21 17:30:50 发表的内容
味道倒还有,但颜色已经大相径庭了
呵呵,真正浓厚的味感都是在前3泡的。


天神兄
我可是刚刚好和大哥你相反波!
头三泡的我都是普普通通地喝掉
到后面的我就一滴也不放过:)
可能我觉得之前的几泡茶汤里面比较多杂味,三泡之后就感觉到茶的真味了,到最后的一泡就用一壶大滚水,将茶壶由头淋下去,然后就等上十分钟再倒出来喝,这样茶叶的味也都全出来了。我平时出去试茶的时候都会在第三泡用这种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真正喝到茶的本质,又不用喝到一肚子水 :)
TOP
7#

聆听音乐 在 2005-2-21 20:31:39 发表的内容
从去年普洱在一些地方的悄然兴起来看,可以预见,再过几年,好的普洱真要涨价很多!兄弟们动手吧,现在还来的急!新茶下来先买几件,寄放在茶商的茶仓里最好!我已要求当地的茶商建一个储茶仓,为茶友提供免费服务,扎堆储放更利于茶的发酵.


新茶升价就已经从03年开始啦!
05年的新茶已经又比04年贵多差不多一番了!明年还贵!
现在看势头明年要吃老本啊!
听朋友讲下关和勐海的门口已经站满了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茶商
惟有看看那位专家出来讲:普洱茶有上万种有害细菌!不可饮用!
这样普洱茶的价格才有机会下降
(以上纯属戏言)
我本人就最怕新茶入茶商的仓
我情愿自家有老鼠等都好啦
反正都是我家的
放在茶商那里的仓里头,那些老鼠等小动物就复杂了
还是在自家好!
进过仓的茶会有好大的仓味!浪费啊!
TOP
8#

聆听音乐 在 2005-2-22 6:56:56 发表的内容
希望井 在 2005-2-21 21:43:50 发表的内容
聆听音乐 在 2005-2-21 20:31:39 发表的内容
从去年普洱在一些地方的悄然兴起来看,可以预见,再过几年,好的普洱真要涨价很多!兄弟们动手吧,现在还来的急!新茶下来先买几件,寄放在茶商的茶仓里最好!我已要求当地的茶商建一个储茶仓,为茶友提供免费服务,扎堆储放更利于茶的发酵.


新茶升价就已经从03年开始啦!
05年的新茶已经又比04年贵多差不多一番了!明年还贵!
现在看势头明年要吃老本啊!
听朋友讲下关和勐海的门口已经站满了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茶商
惟有看看那位专家出来讲:普洱茶有上万种有害细菌!不可饮用!
这样普洱茶的价格才有机会下降
(以上纯属戏言)
我本人就最怕新茶入茶商的仓
我情愿自家有老鼠等都好啦
反正都是我家的
放在茶商那里的仓里头,那些老鼠等小动物就复杂了
还是在自家好!
进过仓的茶会有好大的仓味!浪费啊!


03年去云南,还没有觉察到茶价有多大的变化!去年才发觉有所上扬,今年等着下手吧!


云南我也去过啊,但那里的价钱并不会比芳村的便宜,有句话讲“出处不如聚处”以前03年之前8文左右就可以拿下一饼勐海或下关的新青饼,03年就升了2文,到04年就比03年再升5文,今年的听说又话要升!所以普洱今年又涨价了,准备入货的DX都是最好看清楚啦!
TOP
9#

天神 在 2005-2-22 17:03:25 发表的内容
希望井兄,仙子以前在小弟的茶帖曾经指教过我煮普洱的方法的,只是近来论坛整改,大家无法查看罢了。
有机会继续探讨吧,我也要离开论坛好几天,再聊再见!


阿神就归位啦!
吾该晒!
继续找找阿仙子看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