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 DIY (自己做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10145|回复: 75
1#

kaokao 在 2005-4-12 22:35:02 发表的内容
liao.c 在 2005-4-12 13:53:05 发表的内容
kaokao 在 2005-4-12 11:36:10 发表的内容
后级的变压器在哪里?
看到几个水塘电容的连法就知道此机设计者水平有限!

——问题不大,该机可以接个分体电源,就算一个声道用上2000瓦的牛也没问题;
至于几个水塘电容的连法,可能看起来不发烧,但也许可以作为一个调声的手段哦:)说不定接得很发烧的样子也许会出点交流声,又或者出来的声音太硬也不得而知呢
君不见好些欧系的机里面飞线一大堆的,也没人敢笑啊
对hifi来说一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恭行,
加上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欧系机飞线一大堆我不敢笑,diy飞线一大堆也没什么好笑的,我曾经也这么干过,但是我一看到有人用飞线来较声。。。周星驰都要甘拜下风!

若说线材在连接大水塘部位是没有校声效果的话,那,我也只有象星爷那样...摔成个大字[upload=jpg]Upload/20054138402190878.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liao.c 在 2005-4-12 13:53:05 发表的内容
对hifi来说一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恭行,
加上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TOP
3#

哦,对了,图修改一下含义清晰些:[upload=jpg]Upload/200541311551611754.jpg[/upload]
TOP
4#

大哥,诚心讨教:不含铅等有色金属杂质的高纯度无氧铜板在国内有可能寻觅到吗?若有真品,麻烦你告诉我,在哪里可以小批量购买得到?不胜感激!至于说市面上常见的什么紫铜、黄铜板,不好意思,小弟不敢问津,还是留给真正的初哥用吧。另外,你的电路图很有意思,[upload=jpg]Upload/200541311213568916.jpg[/upload]
竟然专业得连什么叫一点接地都可以这样比或(若按照图示,应该是铜板之类的大面积地线,在整流后地线接在一端,而另一端却成为输出共用地线接点)小弟佩服!请你还是多看看鬼佬的机之接地点是怎样的吧。至于这样的图:[upload=jpg]Upload/200541311283940091.jpg[/upload]
不错,用电子走向原理分析,是有点不合理,但相比起大面积地线感应回路引起的弊端,这种接法的噪音低反显出其优势,从等效原理来看,小弟觉得采用此接法并无不可呀!初哥我再次向你讨教了,请啊.......
TOP
5#

要感冒不要发烧 在 2005-4-13 14:41:14 发表的内容
东莞万江有家生益铜板厂,上市公司,全国铜板质量最高,不知有否小批量出售?

谢谢!
TOP
6#

大哥你误会了,并非是小弟自己觉得好就成为“创新”技术,而是小弟曾经有过实验,并且也借鉴了一些采用您也许十分推崇的大面积铜材板作大水塘电解极间连接的靓声进口器材,实际工艺也是把正、负极输入输出点、输出/输入地线分别以一点形式共接在各块铜材板上面,其等效电路图也正是您所描绘的“初哥玩法电路图”,才有疑问讨教。还是liao.c兄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恭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TOP
7#

谢谢建议!但考虑到在此机内采用是会造成引线太长的问题,回路感应增大的问题又的而且确地存在,出于信噪比方面考虑,最终我还是决定采用这种减少多个感应回路形成可能的接线方式。有些事情是理论上可以解释,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或可忽略,如这种接线方法是不是严重降低滤波效果呢?以测量其强/若电流输出状态时的电源电压浮动系数极之微小来断定,这种接线方法并不会带来明显的负效果,相反,若求理论上的“完美”,刻意在连接工艺上去犯下另一个明显错误,如形成了连线过于长的多个感应回路,那么势必会给S/N参数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对功放整体效果反而是更加不利的。
TOP
8#

老头子兄,qua405是不是因为采用了理论上合理的接法,就能把其“升华”为控制力好的一族?呵呵,再看,这个红色标示地线回路合理吗?您不是因为其是一代过气名机就把它认作是唯一正确标准吧?[upload=jpg]Upload/200541315413636733.jpg[/upload]
TOP
9#

对,任何的连接方案都是有得有失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舍!因此,在不同品牌的器材里就有不同连接方法合理存在的实例。就如图片上的功放,因是左右声道分离独立供电,因而考虑减低地线回路感应干扰因素为先,而且两声道的地线是完全不相通的,因此就不存在老兄所说的影响声道分离度等问题。客观地看问题还是好一些,对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