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BIT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6895|回复: 112
1#

高比特的意义不但在于最大和最小,而在于微弱声压差别在量化时的精度,16BIT就是把最大和最小之间的音量分别用2的16次方的阶数来记录,24BIT是用2的24次方来记录,量化的精度越高就越能记录微细的差别,越接近真实的声音。
但这是在记录的时候,到我们重播的时候,实际我们手头上的CD都已经被压缩成16BIT了,楼主的观点可能是指这时候用24比特的芯片来解码没意义?不过,这时候用24BIT来解码的作用不同于记录的时候了,不是为了使16BIT的声音达到24BIT的精度,而是通过超取样来作数字噪声整形,在16BIT规格时,数字滤波需在两万赫兹左右开始作比较陡峭的整形,超取样则可把数字噪声上移到更高的频段,可以使用较为平缓的滤波整形,最终改善听感。
至于到具体每部CD机情况就又有所不同了,影响声音的因素除了解码芯片还有模拟放大部分,就好比使用不同镜头的两部数码相机,我们不能单用像素就能准确判断两者照片效果差异一样。
分享 转发
TOP
2#

超取样影响频宽的是取样次数——赫兹,比如说CD是44.1,超取样就可能是88.2,176.4,或者象现在流行的96,192。BIT是用来记录强度差异的。
TOP
3#

相位传真 在 2006-2-22 19:29:16 发表的内容
高取样倍数才有意义。


2的16次方是16BIT,倍数是?
倒是44.1的倍数应是88.2,176.4;现在的格式为了适应视频系统使用了96,192,这才不是倍数。不过没办法,自从电视成为主流媒体后,音频一直就是二奶生的孩子,一切都以服从视频需要出发。
TOP
4#

那就更加不可理喻了。
TOP
5#

我觉得没必要强调16BIT了,原因非常简单,因为16BIT的芯片已经停产了,现在已经没有基于新的1644格式的升频芯片了,只有24BIT格式的,也就是说除了二手机,新机基本都是2496格式的。
新机子中只有一个例外,欧博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一批已经停产的库存16176的芯片,用在最近推出的CD16B上。
TOP
6#

我觉得以入门级的升频CD的效果去评价升CD升频技术有欠公允。听过BOULDER的PCM24768解码,EMM LABS的DSD解码后,至少我本人认为还抱着16BIT的解码致上的观点已完全没有意义。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这几年对于CD解码的研究进步很大,早年的CD解码系统如果能做好分析力的声音就难免偏冷,音乐味差——比如以旧版的怀念CD为代表;而能做好音色的分析力又会嫌不足——比如以PHILLIP的1BIT机为代表。最简单的现象就是音色好的音场差,音场好的音色差。但这几年间出来的几件高档次的CD系统在解决这对矛盾时已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就是通过升频技术来解决的——BOULDER升频到不可理喻的24768,EMMLABS升频到2088再转换成DSD格式解码,这两台器材都被专业录音师认同为“标准的声音”。专业用的有源单拿AIR系列内置的解码也是2496的,而这也是被视为“标准”的专业监听器材。
TOP
7#

16BIT是2的16次方,16BIT以上都是完整的倍数,24BIT就是2的24次方,这还不是整倍数吗?
TOP
8#

jy 在 2006-2-27 20:58:19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2-27 14:52:59 发表的内容
16BIT是2的16次方,16BIT以上都是完整的倍数,24BIT就是2的24次方,这还不是整倍数吗?

问题就在这里.本来凹凸正好.升频后,凸的不是锐利的了,是圆滑的了.就再也不能完满互补了.有了漏洞.


这是哪来的奇怪理论?

44.1升频到非倍数的48或者96可能会带来JITTER就听说过,16BIT增加字长到24BIT会把凹凸变圆滑所以“不能互补”就第一次听说,能告诉我有什么理论根据吗?
数字音频在转换成声音前,只由“0”和“1”,转变成声音后就是正弦波曲线,这凹凸从何而来?难道以为数字音频的声音就像光碟上记录坑纹那样的?
升频不会增加比1644更多的信息,而是为了减少重播过程的误差;听感上的颗粒毛刺变平滑,不是人为加入信息去“填坑”,而是减少了因误差而丢失的信息。
TOP
9#

采样频率是赫兹
量化精度是比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