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ey2
- 论坛博士后
- 5119
- 6914
- 2004-04-01
|
rokey2论坛博士后
1#
t
T
发表于 2004-07-15 17:24
|显示全部
leslie 在 2004-6-23 10:28:04 发表的内容 议题:要听好音响一定要花大钱吗? 转贴
站长我天生酷爱音乐 , 从以前在台北工专读书的时候 ,就喜欢买一些电子材料自己DIY ,往往几个月省吃俭用攒下几两银子,就跑到以前的中华商场买材料,自行装配及测试,记得第一部扩大机的完成是在专二,后来陆陆续续又装了数台,学校毕业自己开始赚钱后,就脱离 DIY的行列,直到自己从事音响制造,匆匆又过了数十个年头,这中间也换了数套音响,直到有一天头壳坏了,学着发烧友买了发烧级的百万音响, ( 在此顺便解释一下,甚么叫发烧级的音响。以音响本身而言,这类的音响大部份是属A类放大,而A类扩大机的特点就是机子很烫,所以叫发烧级音响。如果指消费者而言,会花那么多钱去买一套音响,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会认为您发烧头壳坏了。 ) ,而这套百万音响也是我外购的最后一套音响,现在已存放在库房里;也是这套百万音响缘由,促使我推出一系列超值音响;因为,我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听好听的音响,不一定要花那么多钱;也想证明一件事:好音响不一定都是进口货,台湾也有高超的音响技术,能提供超值的音响给爱乐者。所以本公司音响部门的英文 LOGO 叫”MITE”,取自“ Made In Taiwan Efficient ”或” Made In Taiwan Enough”英文字的前缀。
由于经常到国外,所以有机会了解一些天价的音响器材,在原产地的价格,这不看还好,看了真是感触良多,为甚么同样的机种,在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差那么多,有时甚至差2or3倍的价格,这要怪代理商还是消费者呢?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这是代理商利用消费者月亮是外国的圆,及虚荣心的心态,顺势推舟的结果。
我有个香港的朋友,他从国外取得某厂牌音响代理权,想来台湾开拓音响市场,起初他不了解台湾音响市场的生态,所以不知道要如何订定售价,几经盘算后,将价格定在十万元,并在杂志上登了广告,过了将近一年,广告费花了近佰万元,结果却是乏人问津;在调整广告杂志时,新的杂志将价格误植为二十万元,广告刊出后,效果意想不到的好,他很高兴的打电话告诉我这件”奇”事,并且恍然大悟地说:他终于知道要如何经营台湾的音响市场。坦白说,我知道该为好友能在台湾的音响市场打出一片天而高兴,还是要为自己的同胞被当成冤大头而悲哀。同理于微软的软件,在台湾的价格是全世界最高的,足见比尔盖兹对台湾的市场的特性,应是了若指掌。
至于是甚么原因,造成台湾一些天价的进口音响,我做了下面几点的分析:
国内一些音响类杂志大力炒做的结果。鱼帮水,水帮鱼,代理商向他刊登广告,而这些杂志的主编,针对这些产品测试评论,将所得的资料数据大肆吹嘘一番,将其优点渲染夸大,将其缺点轻描淡写,甚至将它描述为特色之一。其实翻开杂志 95% 的广告,都是代理的商品,可见代理商与杂志社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其实以 为了让公司能永续经营的立场,他们所采取的任何做法,都是可理解的,但是他们或许忘了,很多消费者都把这些报导、评鉴,当作采购器材的圣经,因此这类偏颇的报导,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当他们高兴的数着广告费的同时,另一方面因为看了他们的器材评鉴,而去购买天价产品的消费者的银子,也大把大把的流入了代理商的口袋里。
有时主编太忙没时间测试,就把这重责大任交给一些新进人员测试,而这些主编再将此测试的结果,以自己的名义在杂志上吹嘘一番,有些主编甚至连测试都没有,就直接以代理商所提供的数据,再加上 自己的专业知识,大肆报导一番,让读者以为,它卖那么贵,是因为它的功能特性好。
有些杂志的主编,不懂如何客观的去评鉴,只好依价格的高低,来判断音响器材声音的好坏,这使得内行的音响玩家,即使拥有数万元的超值音响器材,却不敢告诉 别人,怕被人取笑。
代理商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大赚一票。有些消费者对一些广告做得很大,价格很贵的器材情有独钟,最好这种天价器材的价位,全天下的人都晓得,当他告诉别人他的器材型号号时,他希望看到对方羡慕的眼神。最近听说有位土财主,花了将近千万买了一套超级的发烧音响来听流行音乐,为了将这套音响的特殊性能展现给朋友看,还依代理商的建议,花了将近百万买了一套测试仪器,测试音响的特性曲线,来证明这套天价音响价格的真实性。
以上几种原因,都是造成台湾进口音响的价格,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原因,杂志某些不实的报导,直接或间接的误导单纯的消费者,”音响器材是愈贵愈好”的观念,这一类的音响杂志为了争取广告,而完全忘了媒体公正报导的社会责任,不惜昧着良心替高价的进口产品炒做,虽然这种推波助澜的做法,非常投代理商所好,但无形中也使这些主编在音响专业上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逐日的糟蹋磨损。以台湾的音响市场而言,有些开始想进入专业音响领域的人,随便一翻广告音响杂志,发现原来 HI-END 的音响器材,竟然都是天价;加上拥有不错音响设备的朋友,可能为了虚荣心又将价格膨风灌水,造成台湾绝大部份的音响消费者,不敢投入专业音响的领域。以前景气好股市万点的时候,音响市场还能蓬勃发达,但现在百业萧条的时刻,台湾的音响市场,只有愈来愈萎缩。当然也不能完全怪不景气,长久以来留在大家内心深刻的印象,”好听的音响,一定要花大钱”,景气好不敢进来,景气差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床头音响变成他们唯一的选择。很多人不了解,其实只要花比床头再多一点的钱,他们就可以拥有一套很棒的专业音响。
从事音响的销售后,接触了许多音响迷,其中不乏使用过高价音响器材的,因而也得到一些讯息:其实高价的音响器材,其声音的表现,并不一定与价格成正比;只不过是附加价值比较高而已。也就是机箱内部塞满了发烧的补品,像是高价的电容、环型变压器之类,要不就是机箱做得很大、又镀金又镀银的,又有使用的零件较多 ( 其实多余的零件用的愈多,音质就愈差,尤其是主动零件。)。
其实声音是很主观的东西,买音响要量力而为,先确认自己的状况,需要的是何种价位的音响,想试听系统的价格,是不是在预算范围内,如符合,再进行试听的步骤。试听前要知道自己常听何种类型的音乐,古典呢?还是爵士 ...... ,到试听室先听厂商展示的,不要听电子合成乐或一些特殊音效的音乐,可以听一些管弦乐大合奏、人声等,再试听自己喜欢听的乐曲,最后再听自己准备的 CD,反正要选一套自己满意的音响,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前的准备工作用点心,可以减少日后后悔 的机会。
买音响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想买到超值的音响,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如果一定要像专家一样,靠耳朵来判断声音的好坏,那除了需要一段长时间训练自己的耳力外,还需要很多器材的辅助,也就是说您要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这对一般的爱乐者来说谈何容易。所以刚开始,一般的爱乐者可以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因为音响器材是自己要听的,自己听得舒服习惯最重要,再者,现在的网络很发达,而网友也坦率直言,由于买卖双方并无利益关系,因此好的会加以夸赞,不好的也会大肆批评,一点颜面也不留,其立场会比杂志器材评论客观多了,因此现在的网络评鉴,也成为购物者的最佳参考依据。
总之,玩音响千万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好音响”,这并不是说高价的音响都没有好的,在佰万音响中也有超值的,就像杂志也不是每一本或每一篇的报导,都是言过其实,至于报导的是公正还是夸大,那就要靠消费者理性的判断,但是不可讳言的,在高价的器材中,是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当然天价的音响器材,可以让消费者提高自己的身价,满足自己的虚荣感,但话说回来,音响是摆在家里听的,是内服不是外用的,并不像双B的车子可以开着满街跑,所以也虚荣不到那儿去,所以原则上还是务实最重要。
|
感谢leslie版主!所有文章已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