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人不玩天朗音箱?(有新发现在13页) [复制链接]

查看: 92945|回复: 280
1#

每一个牌子都有它成名的东西,也有它的弱点,只在于你是否能喜欢她的优点,包涵她弱点.


个人感觉一套音响在向你传达了什么?
是否能让你的身心感到愉快,?
是否在听自己所喜欢的音乐时其声音很感人?
是否在此使你获得非常感人的瞬间?

我组合音响的指导思想是:--------
看上去美观,听起来悦耳.能够让房间里充满好的声音
让你与优美的声音共度岁月
在发出好声音的时候使人忘记了器材的存在.
分享 转发
TOP
2#

apc64 在 2006-10-13 19:48:39 发表的内容
     天朗啊天朗-----
  有一个用天朗斯大林的好友,也建议我上天朗。他拿了一张“秋思”碟、一张古旋碟。我拿了一张“黑教堂”。
    1.结果是在天朗的系统里,民乐没有单拿好。
    2.“黑教堂”在单拿里更好。天朗就没有教堂了
    3.古旋在天朗里唱德比“黑教堂”的功夫还好。
    4.古旋在单拿里就是很通俗的3流歌手了。
   听国产口水碟的朋友用天朗的系统会稳当些。他可以让我们的歌手唱得更漂亮.




请问apc64老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你们做PK时的情况,比如环境,CD.功放等,
  另外当时同场对比的是单拿C系列的那个型号?
(因为在深圳新丰音响是单拿的总代理据他们讲:单拿里只有C系列才能真正代表单拿,其他系列..............在这理就不多说了,怕伤了合气,反正就象别人讲天郎除贵族系列其的都是XX,一样),-
                         -------对此关点我持你留意见.
    

          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这个论坛是广大发烧友交流获取信息的地方,是让大家少走弯路的地方,所以我们提供听感时最好各方面的情况介绍一下,比如自己的听音喜好,常听的软件,环境,CD.功放,音箱,线材等等,让广大发烧友都能正确分析,少走弯路,
   共建一个:诚信友爱,和谐的发烧论坛,
               也是结交明友的地方
TOP
3#

80年代Tannoy的传奇历史

Tannoy的传奇故事,从1926年开启。当时伦敦地区刚刚开始广播的商业运转,早期的收音机需要低电压的DC直流,以点燃真空管灯丝,同时需要高电压的DC直流提供主要的电源供应。收音机所需的直流透过电池供电,包括干电池或是湿式铅酸电池(像车子上面使用需要加水的电池),但干电池售价昂贵,而且寿命很短,而铅酸电池一样昂贵,还经常需要充电。当时大部分的商业电台都自备充电器,还变成电台生意以外能赚钱的[副业]。Tannoy创立者Guy R. Fountain这位工程师,就拥有这样的小型商业电台,地址位于伦敦的Dulwich地区。
从整流器开始
那时候的充电器采用水银蒸汽整流器,售价相当昂贵。Guy Fountain于是着手研发简化充电程序的方法,目的是要让充电器可以在家里面使用。因此,必须研发制作适合家用的新型整流器,Guy Fountain选择了电解整流器,结构简单,而且可靠耐用。由于制作电解整流器需要使用钽(tantalum)与铅(lead)合金(Alloy),所以(Tannoy)的商标就这么巧合的凑了出来(Tan-noy)。Guy Fountain在伦敦Dalton路创立了生产整流器的小工厂,而Tannoy公司于为诞生。
进入PA市场
Tannoy最早位于Dalton路的工厂设立不久,公司就着手研发以直流充磁的动圈式喇叭单体,随后开始了喇叭的制作,该公司规模迅速扩大,1930年搬迁到们于Tulsemere路的新工厂。
随后Tannoy注意到公共广播音响工程(Public Address’简称PA)的需求日增,譬如Marconi与Western Electric都是当时PA工程的大公司,但是他们的产品又大又重,对于经常需要巡回演出的马戏团或园游会无法采用。Tannoy注意到这个市场空缺,研发适合经常搬运使用的PA器材。在1930年代初期,Tannoy签下了当时欧洲最大型的Bertram Mills马戏团合约,提供巡回表演所需的PA工程设备。从此之后,Tannoy便与PA音响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立研发实验室
由于发展PA工程需要抽入大量的研发,Tannoy实验室应运而生,负责所有Tannoy产品的测试与研发。1933年时,Guy Fountain制作了第一对二音路喇叭,而1934年时,Tannoy已经开发出全系列高品质麦克风与喇叭,扩大机产品则从10瓦到100瓦任君选择。同时Tannoy实验室为了研发需求,也发展出全系列测试仪器,以精备的测量Tannoy音响器材。在短短的十年间,Tannoy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音响工程专家,在当时音响技术还可说是[新科技],Tannoy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等同于迈向未知的新境界。1937年,因为公司的规模持续扩大,Tannoy再度选址,搬到伦敦Canterbury Grove。
1934至1939年间,公共广播工程对于社会与经济产生莫大的影响力。不仅音乐事业蓬勃发展,政治家与国家元首可以向广大的群众发表演说,各种大型户外活动随之兴起,公共传播事业在当时逐渐形成大型工业复合体。Tannoy则搭上媒体的发展浪潮,累积深厚的知识与经验,与时俱进,建立起Tannoy的PA王国。
1939后二次大战开始,所有的Tannoy设备都被国家征收,用来生产空军机场需要的广播设备、坦克车与潜水艇使用的通讯系统、军用电池与各种军用产品。由于战时的广泛应用,Tannoy成为PA广播工程的代名词。1948年版的牛津大辞典所谓[ Over the Tannoy ] ,等于是广播的同义字。
战后扩张PA占有率
因应大战的需求大幅扩厂,提供了战后英国发展与全球事业的基础。世界各地的立法机构与国际机构都需要专业的PA系统。Tannoy的会议音响首先装置在英国下议院,并且在联合国的巴黎暂时总部、日内瓦永久总部与纽约联合国大厦,都陆续安装。于是,Tannoy成为各种国际会议场合中必备的装置。
1940年~1950年之间,Tannoy发展了超高功率的电子预警系统,采用了特殊的防火材质。随后开发出高功率、高品质的喇叭,并且成为欧洲喇叭的顶尖楚翘,广泛的使用于录音室与家用音响。
1948年同轴单体问世
最著名的[Dual Concentric ] 成为Tannoy最著名的技术特点,至今仍是同轴单体的代名词。
命运多舛的70年代
1970年初期,Tannoy公司卖给了美国集团Harman公司,于是Tannoy在1976搬迁到    现址苏格兰coatbridge。不过Harman公司在1977年又把部分的Harman子公司和Tannoy卖给了Beatrice食品公司。由于1980年代初期Hi Fi音响事业最重衰退,Beatrice公司决定把亏损的事业卖出,所以,1981年终于由Tannoy本身的管理阶层出资买下Tannoy公司(management buyout)。
1983年Tannoy在家用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成长,新的产品线确保了公司成长与扩张方向。1984年推出模组化的[Building Brick ],在市场上非常成功,也让Tannoy稳定获利。
虽然Tannoy在PA市场相当成功,但是在1985年公司开始把触角伸展到闭路电视。把PA技术与CCTV结合,Tannoy发展出保全、灾害预警与各种监控设备,成功的为Tannoy建立新的商业领域。
在日本大受欢迎
Tannoy喇叭长期在日本受到广大的欢迎,像是经典的GRF Memory赢得Stereo Sound杂志称为[State-of-the-art].事实上,Tannoy以经是日本进口量最大的Hi-fi喇叭产品。
多年以来,Tannoy在日本已经赢得众多掌声,包括1982年西敏寺喇叭(Westminister)获得 [Golden Sound] 大赏,出随后1986年为了纪念公司创立60周年制作的RHR Special Limited Edition,也赢得同一大奖。
购并成就公司规模
1987年Tannoy透过购并组成TGI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喇叭制造集团。1989年还购并了Audix公司,纳入Tannoy System Division,成为Tannoy-Audix公司,进一步强化的PA市场的市占率。
80年的历史当中,Tannoy不断的致力于制作高品质声音的重播系统,除了PA市场之外,还包括了广播、专业录音室与Hi-fi喇叭。目前Tannoy在家用喇叭、嵌入式喇叭与录音室监听喇叭,都拥有相当的市场。在各种不同的产品中,Tannoy都采用了独家的[Dual Concentric]单体。这种把高单体装置于轴心,透过郁金香道波器(Tulip WaveGuide)发音,达到真正点音源设计,一直是Tannoy的特色。1996年推出的超高音喇叭,让重播频宽提高到50kHs,并且搭载了Wide Band技术,不仅解决了高频所需的情报量与解析度,同时让音乐更为自然、更为接近真实。
如今在全球许多重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Tannoy的踪影。譬如香港湾仔的大会堂、雪梨歌剧院、伦敦Palladium剧院、亚特兰大可口可乐总部、拉斯维加斯Bellagio旅馆、米兰Dolce & Gabbana总部与芬兰国家歌剧院,都采用Tannoy的音响系统。
2002年TCI集团与TC集团合并,成为七家独立公司组成的控股公司,包括了Tannoy、Martin Audio、Lab Gruppen、TC Electronic、TC Helicon、TC Works与GLL,最近则新成立TC Applied Technology。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依然维持独立运作,但合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集结专业人才,共享研发资源,同时发展数位、电子与音响技术。
2003年Tannoy发表了集团共同研发的第一项成果:iDp技术。所谓iDP是Interactive Digital Programming的缩写,首度于年CES展发表,以Eyris喇叭展示高品质与高应用弹性的家庭戏院系统。随后在德国法兰克福音响展公布的全新Ellpise录音室监听喇叭,也同样采纳了iDP技术。
TOP
4#

同轴单体发展的关键30年
从Monitor Black到Monitor Gold

在Tannoy原厂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虽然详述了公司80年来的变迁过程,但是却简短带过了1940年末期到1970年代间Tannoy同轴单体的发展。而Tannoy在这段时间所生产的单体,正是无数音乐迷最扒崇的珍品,也是Tannoy同轴单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本刊关问陈正雄老师从第12期开始,陆续介绍了Tannoy这段时间的发展,并附有许多珍贵的产品照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参观。以下则再将这段期间的单体发展作一简述,从古知今,从单体演进和轨迹,了解今日Tannoy声音风貌之根源。
1947年时,Tannoy总工程师Ronnie Hrackham设地了第一款同轴单体Monitor Black,结合了高音压缩号解兴15时动圈单体,把低音振膜当作高音号角的延伸,有效降低了高音号角的低频延伸,将分频点设在1kHz,避开了音乐重播最重要的频域,成功创造当时喇叭所元法达到的低音染重播境界。Moniror Black的最大承受功经为20W,效率92dB,这种规格已经足见当时音乐重播应扩音之需要。1949年,Decca唱片公司在试听过Monitor Black的声音后,立刻采用了900只单体作为监听使用。1950年代晚期,Decca总线音师Arthur Haddy更将Moniror Silver列为Decca FFRR录音室的指定监听喇叭。
6年之后,Monitor Black改款为Moniror Silver,最大承受功率提升至25W,并且改良为更适合装入音箱中使用,当时Moniror Silver所搭配的音箱是Autograph迷宫式号角音箱,1955年再推出GRF Corner音箱,其后Tannoy继续改良单体的承受功率应效率,1958年时升级为Monitor Red,也就是台湾音乐迷熟悉的[红头]单体。这几代的单体型号之所以被称为[黑]、[银]、[红],主要是根据单体磁戴金属外毅的颜色而命名。
15时Monitor Red的最大承受功率提升至50W(12时单体则为25W),效率也提升至94dB,这种改变其实也反映出当时真空管扩大机输出功率的提升。1967年,Montior Red再改款为Monitor Gold,最大承受功率进一步提升到60W,效率却反而降为92dB,以便在扩大机可驱动的范围内,营造更下的低频。同时,振膜的重量也有所增加,以提升振膜刚性,并音低共振频率。平均阻抗部分,Monitor Gold之前的型号一律为15欧姆,演时到Monitor Gold时,则改为接近于近代喇叭规格的8欧姆。
1974年后,Tannoy再推出改良的HPD(Monitor High Performance Dual)单体,以高温特殊处理固定单体音圈,以便承受更高的功率。振膜背面加上了强支加强,将共振频率压低到20kHz。悬边则从以前的折叠式纸边,改为泡棉悬边。此后Tannoy的同轴单体便不断朝向更高承受功率,让这款单体即使在经60年岁月之后,依然是喇叭设计的经典之一。
TOP
5#

转贴  低温兄的见解



<<玩Tannoy的一般都很低调,砸Tannoy的一般都很亢奋。
主盘上的乱棍横扫英国箱和英国人不玩Tannoy本质上都是商业角度的论战,披上点貌似技术的外衣,闹得一群初哥伸着脖子要听出个所以然,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长进的。

其实很简单,如果是讨论技术问题,不会宽泛的拿品牌来论,更不会拿一个地区的品牌来贴标签;技术问题、生产问题通常是有限定、很窄的、专门的话题;在技术范畴没有Hi-End概念,那只是一种商业上的认定。一个品牌下的产品,通常有多条线,各自有不同的特性;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众多产品特性差异更是巨大。

就Tannoy而言,英磅坚挺,价格高企才是让众多玩家咬牙的重要原因。但就产品而言,即使是在这个专栏里,大家接触的Tannoy的产品线也是相当的窄,基本上局限在几款古董外形的箱子上,玩监听箱的更是少得可怜,更甭提Tannoy很现代、时尚系列的,然后一言以蔽之: 那不是代表天朗。颇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Tannoy在进步、在时尚,不过就是代价不菲,让人切齿。这就是今天的Tannoy.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