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xian 在 2006-2-22 16:28:59 发表的内容 我最近对DAC做了一番研究,我认为就电源和听音环境而言,16bit的精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播放的要求。举个例子如果CD最大输出为2V,则16bit输出的最小单位为2/65535=0.03mv,而通常最高档的稳压芯片LT117/317的纹波抑制也就80DB,换算成噪声电压为0.2mv。网上查到的某国产高档的DAC在非平衡输出时的“噪音输出:0.08 mV(静态,输出空载)”,也就是说有用信号已经淹没在噪声中了,所以是不是可以认为再高的D/A精度已经没有意义了?再从听音环境考虑,一个非常好的安静的听音环境的背景噪音在30DB左右,假设一个90DB灵敏度的音箱用100W的功放来推,最大可以达到110DB的音压,那么我们可以听到的动态范围是110-30=80DB,换算出来为10000倍,小于16384(2的14次方)。也就是说人耳能够听到的精度也就是14BIT。由此可见16bit其实已经足以满足我们听音的需求,不是有传说菲利普的某款顶级14bitCD级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某些顶级CD。看来传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
“通常最高档的稳压芯片LT117/317的纹波抑制也就80DB,换算成噪声电压为0.2mv。”
zhangxian 兄,这个80dB是不能换算成0.2 mv 的,因为这个80dB是指输入纹波与输出纹波的比例关系,不是电平值。您把抑制比当成电平看了。如果输入纹波是2伏特的话,输出纹波刚好是0.2mv,如果输入纹波是0.1伏特的话,输出纹波只有0.01mv了。
高比特当然有意义了,如果以2伏特为最高电平进行(16比特)量化,每级的电压差约0.03毫伏,量化误差是0.015 毫伏,相对于2伏特的比例大约是10万分之一。但是音乐信号电平的变化是很大的,且高频信号的幅度比低频信号的幅度低得多。所以对于高频来说,量化误差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10 khz 以上时大约是几% ,影响不能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