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632|回复: 241
1#

低温 在 2006-2-23 10:23:44 发表的内容


如果系统或者喇叭的高音频响不能达到20khz以上,是否CD和LP的声音就是听不出差别的?60-70年代或者更早的母带,不要说20khz,上到15khz的都很少,是否那时候的录音,LP和CD听不出差别?

LP和CD确实有差别,但每次讨论总是拿20hz - 20khz说事,我个人认为是抓错了重点.[/quote]

不拿这个说事还真不成。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磁带录音还是转录成LP(多数LP都是从磁带转录的)对超过20KHz的频率都不做高倍率衰减,而任由系统的自然衰减,而CD是切到20KHz(22.1KHz)。所以才会出现所谓LP带宽超过20KHz(常见的说法是到26KHz),这种超音频带宽正是提供了高次谐波的存在空间。

LP的非转录版都有DMM的标志。[/quote]

低温兄,DMM不是非转录版的标志,它只是一种刻纹方式的标志。
分享 转发
TOP
2#

Real 在 2006-2-25 14:24:10 发表的内容
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
这还不能说明优劣的话,还有什么好说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是不是这样: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保真”,连DSD技术的数码声都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了?
TOP
3#

名琴LP 在 2006-2-22 19:57:46 发表的内容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zejin_wang 在 2006-2-25 11:20:09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所以,我认为盲目崇拜LP,认为LP一概比CD好,或者几百元
打败万元CD等等都是非常可笑的言论!
模拟也好,数码也罢,其实很多在于制作者的态度,优秀的
制作跟差的制作的差别,可能才是真正我们听到的差别!
还有个个人观点,不要拿音响论坛的那篇"LP为什么好声"说事,
那更是篇可笑的文章,LP用数字技术“测量”的结果,不可能
好过SACD的“测量”结果!那不是用鸡蛋碰石头么?这么比较
肯定最好的是SACD!



松香味 在 2006-2-26 1:03:40 发表的内容
既然zejin_wang 兄弟提到了“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我也谈谈自己的体会;
其实,我为什么喜欢以前的老录音?也是因为以前的老录音耐听,好听的原因,但是我选择的是CD版本。好的CD老录音版本加好的CD机出来的声音,以前的老录音确实耐听,好听。有时候我就想;难道12.5KHz以上的高频是不是人们说的“数码声”?因为以前的老录音在12.5KHz以上的高频已经是明显衰减了(受到当时的麦克风技术和录音技术的限制),这也是以前老录音的重要特征;但是CD在12.5KHz时是没有衰减的,它完全可以忠实的还原老录音版本原有的所有频率范围。而现在的录音完全可以轻松的达到30~40KHz,甚至更高的频率范围,两者声音的不同,以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老录音比较,这个“高频上限”的差别是最突出的,大概也是部分人认为的“模拟声”与“数码声”的主要差别。假如是这样,CD高达20KHz的频率上限是不是就多于了?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CD的格式不够高,这就非常矛盾。
吃惯了甘蔗,当然不喜欢工业生产出来的白糖;所谓的“模拟声”与“数码声”,是不是这个原因?


12.5Khz 以上是数码声?那现场的频响是多少?现场有数码声吗?
TOP
4#

开心果 在 2006-2-25 20:40:14 发表的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是不是这样: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保真”,连DSD技术的数码声都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了?


实际上CD并不能“简直跟LP一模一样”,毫无保留的重现60年代LP的韵味。

由此证明;LP比CD更“保真”?
TOP
5#


开心果 在 2006-2-28 12:56:38 发表的内容
15K,-2dB。20K,25K,多少dB?虽然比-2dB还小,但毕竟还有啊。

felixcat 在 2006-2-28 13:15:2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兄之前都提到过,由于自然声音在高频段的分量的振幅是很少的,因此PCM格式的量化误差在那个时候是不可忽略的——那么,对于模拟母带来讲,它在高频段的衰减同样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失真——何况现在的衰减是几分贝的数量级了。

由于现在没有Ampex的官方测试数据表明Ampex 351在高于20kHz以上能够保留多少信号,但是我找到了由Performance Recordings用现代技术和元件改造过的Ampex 351,它们测试了这部改造提升之后的Ampex 351,对于30kHz的信号,它有6分贝的衰减——好了,现在不妨想想:既然大家都知道乐器的声音在超声波频段的振幅已经很微弱了,假如Ampex 351真能够捕捉到这些信号,它还要在这上面衰减6分贝,那么这些信号是否会被完全淹没在背噪中呢?——请注意Ampex的信噪比只有55分贝哦。


音乐信号里,20K以上的信号的确没有准确的数据。
TOP
6#

felixcat 在 2006-2-28 11:03:43 发表的内容
恩,手头有一份Ampex 351开盘母带机的使用手册,现在把其中技术性能那一页贴上来:

[upload=jpg]Upload/200622810533537328.jpg[/upload]

大家不妨亲眼看看其中的频率响应、信噪比这两项指标。这里暂时先不拿CD和模拟母带比,先比CD和LP。看完上述Ampex的官方技术指标之后,哪位觉得制作一流的AAD和ADD的CD音质不够LP忠实于开盘母带的话,请举举手好么?


15K,-2dB。20K,25K,多少dB?虽然比-2dB还小,但毕竟还有啊。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6392023159320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