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果 在 2006-4-3 12:12:59 发表的内容 按我的理解,Timme 兄顶贴的意思是:人类的动态听觉可以超过20(或22.05)khz,但在CD格式下,22.05khz以上的信息被砍掉了;在SACD格式下,96khz以上的信息被砍掉了,所以就引入了数码声。
人类的动态听觉能达到多少khz,目前的确没有定论,不好说什么。但不太同意数码声来源是因为“把高频在22k(对CD)齐刷刷的截掉”这个看法。如果是因为把高频刷刷的截掉就会引入数码声,那么以前的盒式带(高频一般只能达10khz左右),还有高频只能达7khz 的薄摸唱片,数码声不就更明显了?但它们都没有数码声啊。
|
关于人耳动态听觉的频率能否超过20khz的资料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篇,是国内某学者的研究结果。原文较长,其大意如下:
1 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受试人员听同频的正弦波和方波的区别,如果频率在10 khz以上时还能听出有区别,说明人耳的动态听觉的频率超过20khz。
2 参加测试的人员共15人,其中女性2人(均为职员,比例少了点),乐团指挥1人,乐团团长1人,提琴手1人,高工1人,工程师1人,工艺师1人,助工1人,技术员1人,教师1人,干部1人,学生三人。
3 测试时的听音要求:分辨每组中的两个信号是否相同即可。
4 测试用的信号频率有:2khz,4khz,8khz,12khz,16khz。每个频点听两组,每组两次(但哪次是什么正弦波波,哪次是方波,是随意定的),每次10秒钟,每次之间插播轻音乐。响度85分贝。选用2khz这个频点的目的是检验受试者的听力是否正常(均能百分之百的分出哪次是正弦波,哪次是方波,说明听力正常)。
5 测试结果是:2khz时,正确率为100%。4khz时,正确率为60%。8khz时,正确率为43%。12khz时,正确率为43%。16khz时,正确率为62%。其中编号为5的一位学生和编号为8的工程师,10次的听音正确率是100% ,应该属于金耳朵级了吧。正确分辨出12khz和16khz的有2号(技术员),3号(学生),5号(位学)和8号(工程师)。
6 一个不可不可思议的结果是乐团指挥在频率升到12 khz时就听不到了,说明乐团指挥经常在高声压下工作,对听力的伤害是严重的。所以我们听音乐时还是放小声点好。
由测试结果表明:在人群中大约有50%的人的动态听觉的频率能超过20khz 。不过这是在实验室测试的心理环境下的结果,如果在平常的环境下,这个比例可能不同。
更正一下,实验次数是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