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俊
简单最好‧但行之不易
所谓“Simplicity is the best ,but it is not easy to be simple“即简单最好,但行之不易“。这么一个说法是最常HI-END圈中,尤其是在媒体里所提及,但却又最容易为人所忽略。
讽剌的是,当大部份欧美HI-END音响厂家与设计师都还以非常审慎保守的态度看待SACD及DVD Audio的同时,国内即有少数人透过媒体高喊着「多声道音响是趋势,是一股不可档的趋势」,或是大力鼓吹着「尽快发展多声道HI-END音响美学」等种种论调。一时之间似乎HI-END音响多声道化就一定会如手机般的不可或缺与成熟,而两声道HI-END音响就真的会被淘汰一般;这些人甚至建议传统HI -END音响爱好与者业者应该要勇敢去面对多声道音响.....等。您相信吗?笔者认为产业一定要具相当程度的规模(如现今台湾的电子产业)才能孕育出该产业上的专业的及相关的专业媒体与评论。试问,台湾有HI-END音响或音响产业吗?具规模吗?当答案是否定的时候,那我们是否更应审慎保守一些呢?更何况HI-END音响的本质即是音乐,而音乐的内涵自有其人文与艺术的特质,实非专业或专业评论所能完全论断,更不是一般商业化媒体所能误导的不是吗?我们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虽说时间最后可证明一切,但在此之前的太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身为HI-END音响从业的一份子与多年来对HI-END音响的热爱与执着,笔者必须提出较为务实客观的看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以免为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误导。
(一) 迄今,两声道音响依然是最佳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境到达HI-END之领域聆赏最「真、善、美」的音乐。而多声道音响仅适用于家庭剧院与一般性音乐之欣赏。
(二) 以最严苛的HI-END角度而言,最好的音乐讯源顺序仍然是以LP为首,CD次之,再来是DVD、TAPE、TUNER.....等。
(三) SACD或DVD Audio仅是两声道HI-END Audio的另一新讯源的选择而不是HI-END音响多声道化的开始。就以所有的SONY SACD唱盘都以两声道作输出即是最佳例证。
(四) 由于少数大厂所寡占及策略性考量,目前市售SACD或DVD Audio的软、硬件价格都过高,且软件发行种类太少。因此当其售价仅略高CD10%~15%,甚至到齐平时,才是我们重视它的时候。
(五) HI-END Audio的本质即是音乐,而回放音乐的源头即是录音。人类近百年未所有伟大的录音收藏大都以单声道或两声道录音为主,因此想要真正能聆赏到经典录音与原音重现,两声道HI-END音响回放系统才是唯一途境而非多声道音响。
(六) HI-END音响多声道化即是预算倍数化与系统复杂化的化身。
其结果绝不务实也不符合经济效益,更完全地与Simplicity is the best的HI-END基本概念相违背。
最后就以美国权威HI-END音响杂志Stereophile总编John Atkinson在今年初的一期内文中曾提到他对SACD及DVD Audio的看法来作为本文的结束。John Atkinson提到SACD及DVD Audio是近代音响在音源上的一项突破,站在该杂志的立场,他们对这些新格式(Format)讯源乐观其成,但他们也同时提出对消费者的忠告。那就是由于CD的过份(绝对)民主,使得从事该产业的软硬件厂家无法得到他们所祈望的利润,甚至连合理的利润都困难。因此少数领导软硬件厂商即借着这些新格式(Format)讯源上的突破,藉由市场寡占以策略性手段将进入该讯源格式的门槛拉高,以获取超额利润.......。这种如同政治手段的技量对所有广大爱乐者而言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也就因为如此,Stereophile总编John Atkinson强调说:对你我发烧友(Audiophiles)而言,CD才是目前聆赏音乐的最佳音源而非SACD或DVD 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