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原创CD机之深入体会!A8S vs. Denon DCD-1520! [复制链接]

查看: 12133|回复: 63
1#

一声叹息。。。。。。
分享 转发
TOP
2#

哦,够新净啊。你那里玩HIFI的人多吗??我家用的是MIRAGE都是CANADA产品:)
TOP
3#

广州好东西就是多:)
TOP
4#

枫韵国内用家不多,前几天挪威森林大哥才出了对落地的,保养的很好。
TOP
5#

早给识货的买去了。。。。。。。。
呵呵。
TOP
6#

挪威大哥出的是paradigm studio 80,价格4500,很新的。

刘汉盛对它家大哥studio 100的评论,可以参考一下


超值、好伺候、耐听的
Paradigm Studio Reference 100
刘汉盛

要评判一件音响器材的好坏可以测试多项目,不过最重要的三个指针一定要表现良好,第一是小提琴,第二是人声,第三是钢琴的表现。

<图1>三音路四单体低音反射式,1吋铝高音一个,6.5吋中音一个,8.5吋低音单体二个。分频点250Hz/2KHz,频宽39Hz-22KHz±2dB,效率91dB(一般房间中)/88dB(无响室),平均阻抗6欧姆。体积115X26X42公分,净重87磅。售价:樱桃木皮10万六千元。进口总代理:进音坊(2838-0729)。

参考系统/参考软件
MBL 6010前级,Manley 350后级,Vimak 2000数字系统。Lina Nyberg的「Close」(Touche Music TMcCD 004),Carol Kidd「旧日时光」(KPC-A0015),「水舞佛罗里达」(Orange Tree OT31141),妈妈教我的歌(JMR-1),贝多芬Bagatelles&Variations(DG 457 495-2)等。


Paradigm是加拿大喇叭厂,工厂位于多伦多地区,在1982年由Jerry Vandermarel与Scott Bagby二人创立。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品牌还为引进台湾之前,许多人还以为Paradigm是一家新喇叭公司。当然,勤看美国音响类杂志的人就会看到他们的广告。即使如此,我想大家对Paradigm一定也还很陌生,就像我一样。

三十年朴实老厂

老实说,我对Paradigm的认识仅止于他家将近三十年来,曾经推出许多系列的喇叭,在国外杂志上的评价属于价格价值比相当好的那种。或许就是因为他家从来没有天价级产品,所以在台湾反而没有那么突出。像这次我写的Reference 100就已经是他家顶级系列中的顶级型号,而它的售价才台币10万六千元。

虽然在Reference 100之前,我还未曾在自己家里听过Paradigm喇叭,不过今年八月环亚音响大展时,我却听到他家Reference系列中最小的20(此系列有20、40、60、80、100五型),这对小喇叭给我的印象非常好,那么小的体积所表现出来的庞大音场与饱满的中频、低频,好象另外加了一个超低音一般。由于有了先前的好印象,我对Reference 100丝毫没有轻视之意。在家里将Reference 100拆箱时,第一个感觉到的就是沉重,它抬起来比该有的重量还重。为什么会那么重呢?原来Reference 100的箱体里采用类似以前B&W使用的那种蜂巢式补强设计,不过Paradigm称这种设计为Cascade。这种箱体设计让整个喇叭箱呈现高刚性,可以有效降低箱体震动的负面影响。

自己生产高级单体

Reference 100的箱体除了异于一般的沉重之外,外观也很漂亮,正中央的网罩在使用时不能卸下,因为已经考虑到喇叭正面边缘的声波绕射作用。假若卸下网罩,声波的绕射负面影响会增大。而在Reference 100的二侧板上,您可以看到厚厚的二块板子好象是另外附加上去的,我所试听的这对Reference 100是樱桃木皮,不知那二块侧板是贴皮的还是樱桃实木?在此要提醒您,Reference 100的售价随着贴皮的不同而有高低差异樱桃木皮应该是属于贵的。
当我把漂亮的网罩拆下后,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单体,包括一个高音、一个中音与二个低音单体。这四个单体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却花了Paradigm很多心血,因为这四个单体都是Paradigm自己设计制造的。先说高音单体。这个高音单体为铝合金单体,Paradigm称为PAL(Pure Aluminum),它的特色为铝铸框体,内充磁液、铝音圈筒、双磁铁,这些作法让高音单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功率。此外单体前面还有一个称为Waveguide的罩子罩住单体,这个Waveguide宣称可以增加声波的扩散。
或许读者有疑问,铝高音不是会在极高频段产生振铃现象吗?的确会!Paradigm这个高音测起来在25KHz时会产生振铃现象,把极高频的量感加强。不过,25KHz已经在人耳可听范围之外,而且,真的让我们觉得高频段刺耳的频率并不是那么高的频率,而是在几千Hz的高频段而已。实际听起来,这个高音单体的声音并不尖锐,也不前冲,反而能够再生很好的小提琴音质音色。

特别的中、低音单体

再来看中音单体。它也有个名字,叫做MLP(Mica-Load Polymer),也就是在Polymer振膜材料内加入云母,让振膜更轻更硬,而且振膜本身材料的阻尼更强。这种作法会让中频段的声音更干净,中频往下延伸的能力也更好。当然,中音单体的框架也是高压铝铸成型的。

Paradigm的低音单体也有个名字,它叫(AVS(Airflow Ventilation Systtem)。它的特色是采用一种叫做Apical的材料当作音圈筒,上面缠绕多层音圈。同样也是双磁铁设计。为了承受高功率时的快速散热,低音单体有散热孔与散热鳍的装置,让音圈的热能够很快导出,避免因为音圈过热而产生的动态压缩与其它失真。

以上这高、中、低音单体都是Paradigm自己设计制造的,并且广泛用在他家最高级的Reference Studio系列上。至于比较便宜的Performance以及Monitor系列则不一定完全采用这些单体。对了,Paradigm的Reference系列还有主动式的,称为Active系列,假若您喜欢主动式喇叭,可以选择Active系列。

<图2><图3>Reference 100的外表中规中矩,售价又不高昂,很容易让人看轻它。实际上它却是物超所值的好喇叭。

相位一致型分音器

箱体结构表过、单体说过,接下来要说分音器。读者可能都还记得,几乎大部分的加拿大喇叭厂都会提到,他们的技术源自加拿大国家研发局(Canadi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Paradigm也不例外。我还记得许多源自于这个机构的喇叭厂会采用四阶分音,因为四阶分音可以得到最精确的分频结果。不过,四阶分音也意味着更复杂、组件更多的分音器。Paradigm虽然也源自CNRC的技术,不过因为喇叭单体采用自己制造,所以可以降低利用分音器来修正单体误差的线路需要,也因此可以用更低阶的分音器而同样达到四阶分音的效果。Paradigm称Reference 100的分音线路为Phase-Coherent相位一致型分音器,它在低音域分音(250Hz)处采用二阶分音,高音域分音(2KHz)处采用三阶分音,形成三音路四单体的设计。所谓三音路就是高、中、低三音路,最底下那二个低音单体是并联推动的,它们共享具有反射孔的箱室,中音单体则单独使用一个密闭箱室,至于高音,它并不需要箱室。为了方便双喇叭线或双扩大机使用,Reference 100的分音器分成二块独立线路板,一块负责高、中音分音,另一块负责低频分音。

小提琴竟然那么好

环视Reference 100的外观,我仅能说它是宜对作工认真、中规中矩的喇叭,没有什么特异的造型,喇叭单体的排列也从上而下垂直连接,没有特殊理论排列。可是,这对看似「忠厚老实」的Reference 100却给予我相当的震撼,并且让我再度思考喇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Reference 100会给予我相当的震撼呢?长期测试高价器材以来,我难免会对低价或平价器材不抱太大的期望,虽然Reference 100是Paradigm的旗舰,但是我还是免不了有点这种心态。没想到,当我一听到Reference 100唱出「妈妈教我的歌」时,猛然惊讶Reference 100竟然能够把小提琴表现得那么好。

我曾用这张CD试过许多器材(特别是喇叭),包括有些昂贵的喇叭都无法过关,而Reference 100的定价并不高,但是它所再生出来的小提琴音质音色却那么的美,不仅小提琴线条不会太细,擦弦质感也很清晰。而低把位时的稍暗木头味与高把位时的光泽甜味都能够显现出来,同时强音时也不会紧绷得刺耳。像这样的表现,在我的众多经验中,可说已经超过其售价的表现。

<图4>普雷特涅夫的指下功夫只有在反应灵敏的器材下才能不被扭曲的显现。请仔细听听他触键表情的风情万千、力度变化的微妙以及流畅美妙的乐句。如果您静静听这张CD就能够入迷,那就对了。反之,器材的瞬时反应可能不够灵敏。

小提琴、钢琴与人声

其实,要评判一件音响器材的好坏可以测试许多项目,不过最重要的三个指针一定要表现良好,第一是小提琴,第二是人声,第三是钢琴的表现。假若这三项指针表现都很好,就算它的透明感、定位感、解析力等相关「音响二十要」的表现不够好,它至少还是一件好听的音响器材,您可以用它来享受音乐。相反的,一件音响器材假若在这三项指针上都败北,就算它的解析力天下无敌、定位感精准无比、速度反应快若闪电,它还是一件不好听的器材,这种器材长期听下来,您的神经会紧绷,健康也会大受影响。事实上Reference 100的表现就是属于前者,它除了小提琴好听之外,中频段的表现更是杰出。这中频段就包含了另外二个指针人声与钢琴。

人声方面我要举Carol Kidd的「旧日时光」与Lina Nyberg的「Close」(Touche Music TMcCD 004)为例。这二张CD伴奏乐器都很简单,纯粹就是听她俩的唱功,所以很容易分出高下。在这二张CD中,Carol Kidd的嗓音听起来好象没什么,但实则力道非常强,而且因为长音的地方很多,使得中音单体受到严格的考验。稍有问题的中音单体可能会引起轻微共振的声音,或者Carol Kidd无法结实的把的嗓音稳固的再生出来。用Reference 100听Carol Kidd时,但觉她中气十足,嗓音饱满,连吉他的弹奏声音都变得很有力很结实。而Lina Nyberg的中气也非常饱满,听起来与Karol Kidd类似。由于这二张CD几乎大部分的乐器与人声都集中在中频段,因此听起来感觉一切乐器的力道都加上三分。甚至Carol Kidd唱歌时,有时都可以触摸到沙发皮的振动,此时身体当然也感觉到了,可见Reference 100中频的饱满结实稳固。

钢琴有木头味

最后说到钢琴表现,我用了三张不同的钢琴演奏来评估,一张是诹访内晶子的「提琴惊艳」,一张是慕特那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最后一张则是普雷特涅夫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变奏等。这三张CD中二张钢琴居伴奏地位,一张为独奏,因此各有不同表现。不过其一致的钢琴特性则为琴音饱满结实有力,这种有力的感觉就与听人声一样。而且,钢琴的木头味比一般喇叭还足。钢琴的木头味与小提琴的木头味一样都很难形容,唯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之后,您才会恍然大悟的叹道:原来这就是木头味。总之,钢琴的木头味会让您感到琴音软中带硬有弹性,泛音丰富,音粒结实庞大,就连高音键也有弹性。这种声音特性也就是Reference 100再生钢琴的特性。

低频量感不肥

小提琴、钢琴与人声都表过之后,我要来说用Reference 100听流行音乐的感受。我总计试了DMP那张「三轮车」、「水舞佛罗里达」、齐秦「世纪情歌之迷」以及「阿吉仔念歌」等。Reference 100所表现出来的是庞大的音像、略带晕黄的音色、凝聚的低频段,不刺耳但很清楚的高频段,至于中频段刚才人声与钢琴部分都说过了。Reference 100的低频量感不肥,但在我家那么大的开放空间中已经算够用了。它的中高频段(钹与吉他)带有既清楚又软质有弹性的美感,任何人一听就会对这部份印象深刻。至于整体的冲击性并非硬而猛爆型的,反而是比较绅士的反应。

既超值又好伺候

综合观之,Reference 100的钢琴人声饱满有劲,显见中频很好。小提琴有木头味又有光泽,低频抓得住,沉得下去,弹性与Q度都够,但量感不肥。速度反应快,音像饱满不削瘦,声音密度高,声音爽朗健康、不软不硬。它是既耐听能表现音乐性、又有某些突出特色的喇叭,整体的平衡性很稳定。如果以它在台湾的售价与外观作工、声音表现加起来评估,我很乐意说Reference 100是一对既超值又好伺候、耐听的喇叭。
TOP
7#

Paradigm啊:)
TOP
8#

高频发毛在很多情况下被暗示为高解析,嘿嘿,JS最爱用这招数迷惑普通人。
严重同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