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625|回复: 322
1#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MP唱片公司录音师Tom Jung谈模拟与数码录音)

cd正逐步被MP3淘汰,你能证明MP3比CD好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7-16 21:19:00 发表
原帖由 cwk 于 2007-7-16 19:42:00 发表
cd正逐步被MP3淘汰,你能证明MP3比CD好吗?


按照您的逻辑,请问:78转已经被33转LP淘汰了,你能证明33转LP比78转粗纹好吗?

我所引用过的资料,......


哦,现在才看到这个回复。
你的反证明说到点子上了,一针见血。
33转淘汰78转属于工业技术革新的成果,是技术上的完全击倒,当然有些录音仅只有78转发行,喜欢他的话,唯有抱着不放。
至于cd发明后,lp渐渐走向没落,这只是建立于方便保存和使用上的优点,厂家不愿意生产lp了,迫使他逐渐退出主流,作为消费者只有被迫接受这个事实。
先放下lp最大的优点---模拟录音黄金年代所发行的唱片不说,光是现在发行的、新的录音,cd也丝毫占不到便宜。诚然就像松香味所说的那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玩得好lp,甚至有许多人连欣赏到一套调整合理的高档lp的声音和魅力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cd与mp3之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TOP
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7 12:40:00 发表
4. EMI的母带采用的都是质量最好的磁带,并且用于录音的磁带都不重复使用。Emerick提到,他有次打开一盘30年没动过的带子,发现带子的状态没有任何退化迹象。


30年没有打开?
这盘母带可以说已经报废了,知道什么是磁复制吗?
你听听六十年代模拟录音的cd复刻版,看看能否听到某些弱奏的背噪中,是否夹杂着相邻的强音段落?
只是因为磁带长时间没有卷动,相邻圈数的磁带互相磁复制的结果,如果碰巧强、弱信号处于相邻圈数的话,特别容易发现。
TOP
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7 12:40:00 发表
4. EMI的母带采用的都是质量最好的磁带,并且用于录音的磁带都不重复使用。Emerick提到,他有次打开一盘30年没动过的带子,发现带子的状态没有任何退化迹象。

2. Tail-out缠绕存放并且定期倒带。


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之间的矛盾???
TOP
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9 14:39:00 发表
有矛盾吗?只要你不接触AIDS病毒,就不会得AIDS;但这并不意味你接触了AIDS病毒就一定会感染上AIDS。“Tail-out缠绕存放并且定期倒带”当然是正确的保存磁带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说假如你不这样做,每盘磁带就必定都会被毁掉。完全有可能存在有质量超好的磁带,就算你不“Tail-out缠绕存放并且定期倒带“,也不会有什么损坏。以上例子更加说明了EMI所采用的磁带的质量是相当好的,可以承受相当的abuse。


有点牵强了吧。

磁带之间并不防磁,长时间缠绕在一起,产生磁复制是必然的。

对于AIDS没有认识,只知道如果血液接触的话。。。。。。嘿嘿。

TOP
6#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有点牵强了吧。
磁带之间并不防磁,长时间缠绕在一起,产生磁复制是必然的。
对于AIDS没有认识,只知道如果血液接触的话。。。。。。嘿嘿。
TOP
7#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9 22:46:00 发表



录音和唱片是提供给人欣赏的,并不是生产出来让机器测试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少点引经据典,多谈谈自身的感受吧。

关于唱片中所存在的磁复制效应,你手上不是有许多六十年代模拟录音的cd复刻版吗?难道没有听出来?又或者是对于经典唱片的收藏只是属于叶公好龙?

最后编辑cwk 最后编辑于 2007-08-10 17:53:01
TOP
8#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制作人Geoff Emerick谈录音经验)

录音和唱片是提供给人欣赏的,并不是生产出来让机器测试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少点引经据典,多谈谈自身的感受吧。
关于唱片中所存在的磁复制效应,你手上不是有许多六十年代模拟录音的cd复刻版吗?难道没有听出来?又或者是对于经典唱片的收藏只是属于叶公好龙?
TOP
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10 23:20:00 发表
我手中的旧录音再版CD,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明显的母带print-through现象;同时,就算是有print-through的那些CD,音效的忠实度仍然比对应的没有print-through的LP要明显好。另外由于LP这种格式的背噪大,就算母带有print-through,也会被淹没了不少的。


首版的LP,在录音完毕之后,很快就制作发行了,那来的磁复制效应???
这也是LP胜于CD的优点之一。
最后编辑cwk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20:50:4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