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版主所言不虚----我亦买了8700! [复制链接]

查看: 30305|回复: 152
1#

lipton 在 2005-5-15 20:39:31 发表的内容
本人于昨日在长沙国美买了一台新科EVD8700,应该是有发言权的.       购买此机缘起本人旧CD机力无敌光头已坏,五一期间送至广州修理至今尚未修复,现家中有台sony的xa777es机,嫌它声音太过精致,本想购一台二手解码来改善声音,近日看到论坛关于evd的贴子,不免心动.尤其是目前在用的厦华34F1彩电是具备高清接收功能的,一直为看不到高清图像郁闷.心想,evd 机既使声音没那么好,但只要图像好,不到千元的投资也不会亏到哪儿去.
       我想郑重告诉各位烧友的是,真实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
      花了980元买来的机子,视频通过分量端子连接到电视机的高清接口,播放随机奉送的evd 碟片,真正显示出了1080i 的高清画面,在播放dvd 碟片时,画面效果也比之前用过的先锋3310,万利达610 等机好多了.   但真正令人称奇的还是它的声音!我认真反复比较了8700与sony777两台机子放cd的效果,结论是令人沮丧的,一万多元的cd机显示不出什么优势,两者的声音大体相当!
      奉劝各位烧友,切勿以价论声,在没亲耳听过之前不要下早结论,毕竟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人也能搞出好东西来!


楼主我相信你.我买台全新新科EVD,外加3000人民币,换你的SCD-XA777ES,行了吧,就算我吃点亏,贴3000元交个朋友怎么样?3000元你去买点咸菜,环什么的,现在大体相当,加上咸菜,环,还不超过1,2个层次啊.怎么样,联系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2#

大烧 在 2005-5-16 8:09:26 发表的内容
呵呵,纸上谈兵,怎么谈都行,这两天我也跟着激动了一下,还是让时间来检验吧!毕竟在视听家电行业的浪潮,从来都不是发烧友掀起的.


兄台,虽然说Hifi界是最讲究玄学的地方,但大部分东东多少还总是有些科学依据.你说一台CD/DVD机声音好,多少也有迹可循,转盘的质量,电源质量,机子时钟的质量/精准度,解码芯片,部分电容的质量.这些基本的有了,随后再来各台机子的个性,调音水平.你一台新科EVD,1000元不到,也不能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就成了一台高档CD机啊.
TOP
3#

大烧 在 2005-5-16 7:43:33 发表的内容
我也觉得奇怪,按理说,对新生事物持怀疑态度是正常的,但这两天来的疯狂程度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而且,反对的口吻非常类似,几乎众口一词,另外,也没人提及具体的优点和缺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此群情激昂的情绪不知从何而来?就因为E版引用的那句"超2,3W的CD"?


我是反对方之一,请问兄台说的几乎众口一词,究竟是指的那句话,或者哪个观点?没人提及优点,缺点?第三方搞得测试结果不是已经有了,而且也不是1,2个人在场.

为什么群情激昂?还不是看到水变油的世界大事件,大家为之高兴啊.中国的音响行业终于站起来了,马上就要看到国外大批的高档CD厂家倒闭,怎么不由衷高兴啊.
最后编辑Raxel
TOP
4#

黑海一舟 在 2005-5-16 8:59:23 发表的内容
喜欢长篇大论,就不喜欢亲自听(不屑听?那干吗屑于争论?)。不想试听也无可非议,那就看别人试听呗!哪怕听一辈子CD,没听过EVD,用CD理论纸上谈兵谈EVD,并且先知先觉得出结论……都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大家都是音响爱好者,耳朵收货的道理何时作废了?

无论结果如何,偶尊重亲自试听的朋友。


纠正几个概念吧.
1.现在用EVD机器播放普通CD机.所以不存在听过CD,没听过EVD的说法.在炒作文章里面,以及目前所有的比较都是播放普通CD.所以"用CD理论纸上谈兵谈EVD"根本就没有立脚的地方.
2."大家都是音响爱好者,耳朵收货的道理何时作废了?"已经有第三方测试,收货了.有个网友在置顶帖子里面一个回复最能回答你的问题了.不是有人叫卖大便好吃,你自己一定要去亲口吃过以后才能辩驳的.
TOP
5#

KENTRYFO 在 2005-5-20 17:57:16 发表的内容
    为何cd格式(包括一脉相乘,仅仅靠提高解码运算速度,提高光碟打孔密度提升的储存量的dvd audio 和sacd )就能统治20年,而不允许用新的算法来处理声音信息??
    没有其他了,要想象和理解这些已经太累,今晚就不去东方宾馆了。
    吵和争是没用的,期待ecd能实现我的梦想!并希望不同听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人听音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


你在说什么?你了解SACD吗?
TOP
6#

lybxr 在 2005-5-20 21:59:33 发表的内容
我在E版那贴子里回过,JITTER的解决才是问题的关键.
SACD原理我不知道,不知道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是对时位纠错码的改进,然后播放机加个缓存,成本花不了多少,只是CD的格式要变一变.
JITTER的存在根本不是"数字"的罪,而是机械部分的原因,换句话说,CD不是纯数字的媒介,因为没有解决掉机械部分的问题.
新的编码格式才是奋斗的目标,CD出来了20年,SACD才出来.就算SACD已经解决了这个数据流的时位误差问题,凭日本厂家的实力,它的出生也是太晚了些,而国内的厂家呢,就更是可怜了.可能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运气好的人也许能从我的贴子中得到启发.


没想到数模转换间的大问题,被你轻易地解决了.可惜Jitter并非是你所想像的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读数字读错,用缓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Jitter是由于时钟的不精确,从而在数模(数字和模拟)相互转换间产生的误差.假设你读出的CD数据一个bit都不差,仍然不能避免Jitter问题.

说的具体一些,CD是16bit/44.1khz,44.1khz是它的采样频率.简而言之就是在每隔1/44.1k的时间段取样一次,但是现实的时钟,振荡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并不可能做到每个时间段都是1/44.1一点也没有误差,好的精确率高的时钟误差小,精确率差的时钟误差大.假想一下,你在中学的时候,可能做过这样的数学或者物理作业,给你N个点的数据,然后绘出连续的曲线,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坐标图里面把横坐标的间隔画的相等.想像一下,如果横坐标的每个间隔不是完全相等的话,是否会改变你绘出的连续曲线?虽然说CD是44.1khz,但实际的时钟做不到每个间隔完全相等.所以,许多摩CD机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更换更高档/精确的时钟.只要是数字取样的,都不能避免jitter这个问题,只是有些新的例如DVD-A,取样频率高了,从而每个误差,对最终的影响小许多.
TOP
7#

KENTRYFO 在 2005-5-20 21:15:50 发表的内容
从原理上,采样与解码,sacd与cd有区别吗?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1&titleid=73177&page=1
TOP
8#

Volume 在 2005-5-22 6:01:46 发表的内容
楼上说的不错,所以现在数码介质所载音频数据要改成全数字的,如SACD, DVD-Audio, 这里还有新近推出的ECD都是全数字格式的。运用全数字格式介质后,从音源到再生的数据都是无损的,而CD这二三十年前的东西是有缺陷的(数模混合),全数字也就没有Jitter这个问题。
很多人不是专业人员,可能不是很清楚现在数码技术的发展,估计将来,大容量的Flash卡,超小硬盘廉价到10元1G后,所有音源软件均为数字码流,CD也就消失了,走上LP的道路。
EVD的开发不是为重放CD而设计,因为CD介质和数据格式的缺陷注定它已不能成为新一代的AV载体,只是目前它还是廉价的介质。


Jitter不单单是CD的问题.许多人把jitter理解为是在播放的时候,某些bit不能正确读取的问题,不是这么回事情.

Jitter是在数码和模拟之间转换的时候发生的,不管你全数字,半数字,1/4数字,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你听到的不是1和0,你听到的是连续的音乐.
最后编辑Raxel
TOP
9#

Volume 在 2005-5-22 7:28:16 发表的内容
楼上说的Jitter牵涉到模拟到数字再由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的过程,与CD, DVD, EVD盘片没有关系。大自然的声音和图象色彩都是模拟的,从理论上要减少这样的Jitter, 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能无限接近模拟的信号。人的耳朵的灵敏度是有限的,当Jitter在某个指标以下时,我们再追求那个更高就误入歧途了。
其实通过研究声音模拟特性,可以设想即使在录音过程中把一些信息特性丢掉了,但通过一定的算法仍可能把它找回来,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这也是很多人对EVD大加指责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科学素养。
举一个例子, 有一本书被水浸泡了很久,有些字已经确失了,但水平高的人可以猜测出全部的字,水平低的可能只能猜出10%。说到这里,回到EVD, EVD的先进在于其回放的算法中,运用对声音的特性的研究,把CD中丢掉的信息重新找回来了,这就是它的先进之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
说到这里,没有一定悟性的可能不明白。再举个例子,有人远远的对你说一句话,你可能只听清几个字,但你仍然明白他的意思,为什么,你的大脑就是一个算法处理器,是一个芯片,能够恢复丢掉的没有的信息。这就是当今模糊算法等的进步。


Upsampling不是新东西,很久之前就出来了.你现在去看看外面的解码器,没几个没有这种功能的.把原来的CD信息升频倒96Khz或者192khz,主要就是靠各种算法进行信息重生.因为算法不同,所以各种升频的效果会造成回放音效的些许差别.不是我们不明白,是你明白的太少.
最后编辑Raxe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