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xel
- 论坛博士后
- 19720110
- 5199
- 5251
- 2004-05-08
|
Raxel论坛博士后
6#
t
T
发表于 2005-05-21 20:57
|显示全部
lybxr 在 2005-5-20 21:59:33 发表的内容 我在E版那贴子里回过,JITTER的解决才是问题的关键. SACD原理我不知道,不知道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是对时位纠错码的改进,然后播放机加个缓存,成本花不了多少,只是CD的格式要变一变. JITTER的存在根本不是"数字"的罪,而是机械部分的原因,换句话说,CD不是纯数字的媒介,因为没有解决掉机械部分的问题. 新的编码格式才是奋斗的目标,CD出来了20年,SACD才出来.就算SACD已经解决了这个数据流的时位误差问题,凭日本厂家的实力,它的出生也是太晚了些,而国内的厂家呢,就更是可怜了.可能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运气好的人也许能从我的贴子中得到启发. |
没想到数模转换间的大问题,被你轻易地解决了.可惜Jitter并非是你所想像的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读数字读错,用缓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Jitter是由于时钟的不精确,从而在数模(数字和模拟)相互转换间产生的误差.假设你读出的CD数据一个bit都不差,仍然不能避免Jitter问题. 说的具体一些,CD是16bit/44.1khz,44.1khz是它的采样频率.简而言之就是在每隔1/44.1k的时间段取样一次,但是现实的时钟,振荡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并不可能做到每个时间段都是1/44.1一点也没有误差,好的精确率高的时钟误差小,精确率差的时钟误差大.假想一下,你在中学的时候,可能做过这样的数学或者物理作业,给你N个点的数据,然后绘出连续的曲线,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坐标图里面把横坐标的间隔画的相等.想像一下,如果横坐标的每个间隔不是完全相等的话,是否会改变你绘出的连续曲线?虽然说CD是44.1khz,但实际的时钟做不到每个间隔完全相等.所以,许多摩CD机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更换更高档/精确的时钟.只要是数字取样的,都不能避免jitter这个问题,只是有些新的例如DVD-A,取样频率高了,从而每个误差,对最终的影响小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