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刀侃翻 在 2006-11-11 21:19:42 发表的内容
今天在成都音展去转了一圈,这堆“垃圾”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全场就它能让我静下心来听一听音乐!!!!完全没有在其它展房听到的压迫感,威信和MBL起码在现场的表现完全和它不在一个层次上!!!西湖小书架还过得去,但两万多的售价太贵了。 这堆叫钟神的“垃圾”平衡、大气、解析力很高(展示会上听到这种表现已经很难了),关注了它现场的连接线,是全套Zu,所以从中频下段到极低稍微有一点收敛,但整体的平衡度的确达到Hi-End的水准,难能可贵的是中低频的箱声几不可闻!!!!各频段的分离度很高,速度快慢的对比也非比寻常,不过可能是新箱的原因,整体表现略紧,泛音稍显收得快了些,听上去细节有一点意犹未尽。 这是唯一一套让我有冲动到想带上自用的线,自用的碟为它调声的器材——国产“垃圾”听后感!! |
呵呵,抛开国产与进口的差别,抛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的区别,平心而论,进口器材有好东西,好在文化的韵味。国产的也有好东西,好在创新和实惠。当然不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也都有混水摸鱼的,大家都彼此彼此。
要论工艺,早些年国产的或许还差点,现在南方加工业已经很专业了,Hi-Fi厂家也懂得工艺的重要性,不惜重金开模。不过提高工艺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发烧友的资金负担。但,真正的发烧友是无所不用的,我见过有人要自己缠制纯银变压器的,可见我们国内的烧友真的是赤心诚诚。
要论起来技术攻坚,我们一点都不比老外差,君不见国外影视当中很多科学家都是华人,不过华人科学家在国外电影里总是扮演一个按照白人的吩咐低头做事的角色。每当看到这点我都不服,如果技术移民也包括销售和政治人才,我想咱们伟大的关系高手绝能搞他个天翻地覆。关键能搞的人不适合目前的低能教育,学历上不去呀。
扯远了,回正题。技术研发国内绝对不差,前面有个兄弟说的对,卫星都上去了,有什么造不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国外有一个地方的确比我们强,他们有很多的机会听现场音乐,西洋音乐对他们来说就像立交桥下拉的二胡一样熟悉。国内什么普及呀,吉他还算普及的不错,因此你听,国产器材放吉他都不错。
其实国产的东西有很多器材都素质非常高,只不过稍稍差了那么一丁点的校声技巧。“首先做出来最监听的音质,然后稍稍加一点味精”,这是某些HiFi厂家的诀窍(之一)。话是这么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真正能把握好这个尺度的又有多少,国外的器材往往也在这方面会矫框过正,最有特色的就数英国声了,好听吗,好听,不过大场面它就是,唉。不过英国有英国的韵味,人家自个就觉得这个正好。那么国产器材呢,我觉得目前中国缺少自己的文化韵味,这些年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钱上,这些年之前的文化全是党的文化,再之前的文化呢,好像都被草口十了。客观唯物主义固然好,但是不能说音乐味都不客观,就不唯物了,的确存在某些音响的性能参数会音响到乐器质感和音乐感情的传达,而这些性能参数并没有很好的囊括在现有的测试指标里。
目前国产器材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是所谓的维指标主义者,坚信只要指标好,就一定好听,认为所谓的音乐味都是心里作祟,我就被这样的一个人严重鄙视过,那个口气还真不容易消受。他们确信自己的客观唯物观是不会错的,不过他们的确是唯物了,但是并不客观,因为问题出在衡量音响的这一套指标本身并不全面。他们可以设计出当前的指标上很高的产品,还有一些不在指标测量范围之内的性能就无法保证了,结果是什么都很好,什么都不缺,但就是缺少音乐的表达能力。
另一类是英国声的跟随者,取一些成熟的电路,经过改造,选用Hi-Fi元件校声,最后达到某种好听的效果。其本身并不能在电路设计上有所建树,而是通过元件搭配出某种有较好听感的声音,相当于英国声的本地廉价版。不过问题是,个人校声的口味都不相同,英国自家的各个品牌英国声还不同风味呢,这个味道的调校就完全靠的个人的品位和对音乐的见解了,但是这样的人本身音乐素养很高的又有几个。再说一个设计者调校出来的口味是否能被广大烧友接受,特别是不管什么味道只要挂上国产的牌子就立刻贬值三分,校声的参考系统是否足够档次,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问题。
第三类介于两者之间,对以上两类都有所了解,或者亲自经历过那个阶段,本着提高电路本身素质,又调校出很好的味道的方式生产产品。
其实大多数的厂家都属于第三类,只不过某些更偏向于第一类,某些更偏向于第二类。但是不管怎么样,国产器材中还是英才辈出的,总能找到一些产品有着很优良的设计和比较忠实的校声。只不过这些产品近年来大有挺进海外市场,国内销售放任自流的趋势,而且还长价连连。一是国外的售价的确比中国高,利润大。同时人家辛辛苦苦设计出来被老外捧到天上的东西反倒被自己人骂个狗血喷头,哪个不心寒?
下面还是说说进口器材吧,进口器材好吗,好,的确好,但是,不管再好的品牌,其低档型号也往往会有金玉其外之嫌。就拿K某某l来说吧,顶极,次顶极,次次顶极都不错,CD,功放没有一个不好听的。但是,往往是那些能够被普通烧友买得起的廉价的合并级却往往根本不是那回事,好歹也上万的东西,我就真的要说不值了。
再说一句,进口器材好吗?好?不一定,并不是所有的进口器材都好,混水摸鱼的不比国产器材少。外国人其实理科不如咱们,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全都是高分(X能)。老外在电路上做不好他们就在味道上做文章,是很聪明,不过同时也代表了不实惠。味道这个东西,有味道就是有失真,听一个类型的音乐好听,就必然听其它类型的音乐不好听,几万的进口设备,放点流行和新世纪能放好的有多少。当然这也只是进口器材中的一部分,真正好的进口器材也有好多,不过价格,呵呵。
我觉得就像组装电脑和品牌电脑一样,各有各的好处,进口器材价格很高,如果你买得起,加上挑选得当,搭配合理,有不小的几率可以获得很好的声音,根据国家不同还会有一些该国独特的风格在声音里。国产器材更实惠,如果你懂得自己稍稍调校一下,那么虽然可能辛苦一些,但是你可以以一半甚至更低的代价拥有相似素质的好声音。话说道这里我想我的意思很明白,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有好的器材,也都有所谓的“垃圾”,各有各好处,都选好的产品,国产的价格会更实惠一些,但是国产的挑选和调校过程也要辛苦一些。我自认为是很客观唯物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一把闷死就认定进口的就比国产的好,或者反调的提倡国产就一定比进口的性价比高。其实我觉得喊喊口号可以,“我爱国,国产的垃圾都是好的”,又或者“我媚外,我就是不信任国产的”。其实,呵呵,也没什么大不可。其实我选购电器的时候也喜欢挑选大牌的,而大牌大多是进口的。
其实“媚外”这个词是很偏颇的,你说电动剃须刀吧,我喜欢菲利普的,松下我认为不好,同时我也认为飞乐的也不如菲利普,我不是说国产的不如进口的,我是说我喜欢菲利普这个牌子的剃须刀,除了这个牌子的都不喜欢,不是说就不喜欢那个国家的,我不管是日本还是越南的品牌的剃须刀我都不喜欢,其中也包括中国品牌的剃须刀。其实我想很多貌似不喜欢国产器材的人或许和我的本意是相同的,并无意贬低国产器材,只不过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国产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