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LP与CD的差别 [复制链接]

查看: 33027|回复: 286
1#

路遥、日久.......
别在概念上兜圈了,cd以及其子孙sacd、dvd等由于没有“生命”(文化上的资源),早死早着!而lp由于它记录的是模拟信号,更接近声音的“波”特性,会更长命。而以更具“波”特性地记载声音的、数码的载体如果仍未出现也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并替代cd等的,而另一方面,lp可能还会“重新”发展起来.........轻巧、便携、易传播而已,当今科技早可解决。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不是指数码技术不能记录音乐的生命,而是指cd格式的记录没有生命。现有的、cd类格式的死亡很快,但新数码格式记录(基于新体系下的数码录音技术也会顺利诞生)的音乐却富有生命。
TOP
3#

而我是坚信事实正好会让cd早死一点的。
TOP
4#

不同意jwang 兄关于"analog技术则是在其老年"的观点,cd的出现在技术上是进步,而其商业应用则在文明史上可称为不道德!——通过诱导(政治手段)形成了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优势,而通过市场延误了LP技术的发展。如今:digital analog技术应该都只是在成熟期而已,analog技术重点是材质,digital技术重点应该数模变换的方式。
TOP
5#

Raxel 在 2005-6-1 9:04:5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5-6-1 8:53:57 发表的内容
如果讲lp/cd谁更长命——现实是lp,如果讲cd/lp谁更早死——肯定是cd(包括sacd、dvd audio)!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记录声音本身,甚至不是算是一个模拟信号。


记录模拟信号不代表就是记录声音本身.磁带也是记录模拟信号.物质的根本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音乐传递到你的耳朵的过程也是一个个粒子互相撞击后传递到你的耳膜.曲谱上面记录的是一个个音符,而不是一根根曲线.

物质铁定是同时存在两种形态的——粒子态(?)和场态——这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界形成了共识,而乐谱本身也并非音乐本身了,所以,我怀疑艺术是永远地走在科学的前边的。对于音乐重播,如果我原意把他科学化,我原意把载体上的声音先模拟化再讲究他是否传真了。
    我是很清楚Raxel兄的意思的,就是观念上有着莫大的矛盾而已.......
        麦克风和耳夺都是模拟的!
TOP
6#

Hifi发烧烧的是器材和音效,而非音乐本身.?——烧的是音乐重播!而重播的是音乐本身,有了这种重播才有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通道。——而我指的正是:这个通道完全可以通过诱导而形成市场,从而异化为一种抹杀个性的工具!市场完全左右的话,音乐乃至艺术都必然缺乏生命!  
    不辨了,反正目前数码的录音还是从模拟的震膜开始的,而通过模拟的喇叭尽可能“还原”,音乐中的声音是模拟的,听音乐也是听到声波。用cd重播音乐,大不了就是听感上有一点点不自然而已,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将cd播放好也已经很享受了。
TOP
7#

Raxel 在 2005-6-1 17:11:09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5-6-1 16:40:13 发表的内容
Hifi发烧烧的是器材和音效,而非音乐本身.?——烧的是音乐重播!而重播的是音乐本身,有了这种重播才有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通道。——而我指的正是:这个通道完全可以通过诱导而形成市场,从而异化为一种抹杀个性的工具!市场完全左右的话,音乐乃至艺术都必然缺乏生命!  
    不辨了,反正目前数码的录音还是从模拟的震膜开始的,而通过模拟的喇叭尽可能“还原”,音乐中的声音是模拟的,听音乐也是听到声波。用cd重播音乐,大不了就是听感上有一点点不自然而已,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将cd播放好也已经很享受了。


科技的进步让音乐更方便的进入千家万户.器材,传播介质只是传播使用的工具.社会的发展就是优胜劣汰,而不是简单的市场诱导,不能生存的技术,就是再诱导也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淘汰.和2,3百年前相比,现在的音乐是更有生命力,还是逐渐死亡?数码技术就是改变了整个从录音/混音/到回放输出至功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码技术可以克服模拟技术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对于搞音乐出生的学院派,听音响,对他们就是罐头音乐,不论你是LP还是CD.如果单纯就音效而言,也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

LP和CD之争经常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有某些玩家,觉得听LP就代表了自己音乐素质的提高.觉得不听LP,就是不懂音乐.类似的讨论还有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争论.大家可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把LP和CD看成2种介质,目前都有优缺点.目前来说,我觉得数码技术是发展方向,取样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成是连续的.而数码技术也利于介质向更小,更轻便的方向发展.而LP作为历史的产物,保留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录音.而对普通用户而言,LP也是获得那个时代最佳音质的唯一途径.现在我们介于数码技术和模拟技术交接的时代.

        其实,我是非常同意这些观点的,关键是实现了交接的话,数码技术和模拟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发展,然后,实际上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TOP
8#

声音现象、声音本身永远应该是模拟的——由源头到重播效果。无论如何,模拟技术的充分发展是根本。如果我们现在都承认母带的声音最有价值,而仅仅讨论重播的话,早已有结论了——用最好的母带录音机不就了了?
    如果从理论上探讨储存和提供重播音源的商业模式?——商业规则是适随尊便,哪课题就没有价值了。如果不提商业而探讨声音更好?哈哈,很好玩了........也许有很多办法的........必然离题的.......
        我看我可以树立一个观念:不同的lp之间、不同的cd之间、cd与sacd与dvd audio之间,其实声音的差别是很少的(指正常情况下)——至少远远不如不同录音之间的差别。
     模拟、模拟、模拟之声才是我们永恒的痛。
TOP
9#

petershao 在 2005-6-1 11:41:36 发表的内容
[quote]KENTRYFO 在 2005-6-1 8:53:57 发表的内容
如果讲lp/cd谁更长命——现实是lp,如果讲cd/lp谁更早死——肯定是cd(包括sacd、dvd audio)!quote]

如果问发烧友的话,可能。但如果问发烧友以外的世界,回答肯定是相反的。

对!世界永远需要异端和执着。没有对事实真相的无止境的探求动力,那么,利益、商业、政治就成了人类从享乐走向灭亡的动力了,世界末日可能早已发生!!对于音乐、音乐重播的文化现象,hifi发烧意义也是如此,没有了这群hifi发烧友在文化意义上进行支持的电声学研究,就只能是一个以技术扼杀音乐文化的过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