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670|回复: 241
1#

      对于音乐的发烧友来说,最重要是声音的强弱变化及音色的微妙变化。我相信没有人不喜欢听细腻的音色。
    假若声音失去了细腻的音色,音乐便变得平凡而死板。爵士乐便少了那份摇摆(swing)节奏感,歌声会缺乏感情,大型交响乐的旋律便模糊不清。因此听什么类型音乐也好,微妙的音色变化、活生感是最为重要。而“模拟(真实世界)”最具有活生感!
分享 转发
TOP
2#

    的确很多朋友喜欢用数据说话,但未必清楚测量CD的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的。人声和器乐发声是由基音和丰富的谐音组成,确定音高的是基音,而使我们分辨不同人声或乐器的是谐音。音乐是由极其复杂的复合波形所组成,对复杂信号不能用20-20KHz的正弦波去评价(CD机厂商提供的参数大多用正弦波测试),用20-20KHz方波评价也许更接近实际。学过傅立叶级数的朋友都知道,方波是由基波与无穷多不同相位和振幅的高次谐波所组成。如果您的音源只能对20KHz的正弦波做出完美响应,却无法还原上述高次谐波,那么您再现的方波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若是连方波这样的简单波形都不能正确还原,可以想象准确再现复杂的音乐波形吗?在音乐波形残缺或失真的情况下,动态、分离度等指标很重要吗?
一般说,在失真度<3%的条件下,CD的20KHz正弦波频响只能对应方7.8KHz波频响。要在失真度小于3%(请注意,已经丢了3%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15KHz的方波频响,正弦波信号响需要做到45KHz。如果您的CD机能有这么宽的频响,那我恭喜您了!
TOP
3#

王2麻子 在 2006-2-22 18:32:31 发表的内容
偶现在的lp大多是老的录音,新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没有买,俺回头买张rey char的CD和LP对比一下,sacd好像没必要买了吧?这机器不是说所有的cd进去后都是DSD的信号出来的吗?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TOP
4#

名琴LP 在 2006-2-23 10:04:59 发表的内容
    的确很多朋友喜欢用数据说话,但未必清楚测量CD的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的。人声和器乐发声是由基音和丰富的谐音组成,确定音高的是基音,而使我们分辨不同人声或乐器的是谐音。音乐是由极其复杂的复合波形所组成,对复杂信号不能用20-20KHz的正弦波去评价(CD机厂商提供的参数大多用正弦波测试),用20-20KHz方波评价也许更接近实际。学过傅立叶级数的朋友都知道,方波是由基波与无穷多不同相位和振幅的高次谐波所组成。如果您的音源只能对20KHz的正弦波做出完美响应,却无法还原上述高次谐波,那么您再现的方波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若是连方波这样的简单波形都不能正确还原,可以想象准确再现复杂的音乐波形吗?在音乐波形残缺或失真的情况下,动态、分离度等指标很重要吗?
一般说,在失真度<3%的条件下,CD的20KHz正弦波频响只能对应方7.8KHz波频响。要在失真度小于3%(请注意,已经丢了3%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15KHz的方波频响,正弦波信号响需要做到45KHz。如果您的CD机能有这么宽的频响,那我恭喜您了!

对于音乐、音响HIFI发烧友来说,最重要是能够听到唱片中声音的强弱变化及音色的微妙变化。假若我们在聆听时唱片中的声音失去了细腻的音色,那么音乐便变会变得平面而死板,而CD就是平面的、呆板的。这样一来,播放出来的爵士乐便少了那份摇摆(swing)节奏感,歌唱者就会变得缺乏感情,大型交响乐的旋律便会变得模糊不清。
LP为什么比CD好听表面看起来LP唱片的频带不宽,极低频下不去,极高频也上不去。但是如果以频谱分析仪来观察时却发现LP里面贮藏有30KHZ甚至40KHZ的信息量,而CD最多达到20至22KHZ,只要是再上去一点就被全部滤掉了。由此可见,LP里面所藏有的音乐细节远远超过CD。虽然LP理论上的动态不大,但听起来却觉得动态宽广,而且是水灵灵的、活生的。因此,我们不论听什么类型音乐,微妙的音色变化、活生感是最为重要的,而“模拟(真实世界)”最具有这种活生感!
总之虽然LP理论上的频宽受限,但再生起乐器的质感来却异常的真实自然。所以,LP虽然理论上失真很高,但听起来却十分的美。
TOP
5#


名琴LP 在 2006-2-23 14:08:30 发表的内容
但是如果以频谱分析仪来观察时却发现LP里面贮藏有30KHZ甚至40KHZ的信息量

Raxel 在 2006-2-23 14:38:58 发表的内容

哪里的资料,能否提供依据?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用频谱分析仪分析的,仪器,过程是如何的,如何知道那些不是噪音?我不是争论CD和LP谁的声音好,我就是纯粹问你句话的出处和依据.希望你能回答.
[upload=jpg]Upload/200622316212157566.jpg[/upload]
中国电子商情杂志
[upload=jpg]Upload/20062231622463674.jpg[/upload]
TOP
6#


Raxel 在 2006-2-23 14:38:58 发表的内容

哪里的资料,能否提供依据?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用频谱分析仪分析的,仪器,过程是如何的,如何知道那些不是噪音?我不是争论CD和LP谁的声音好,我就是纯粹问你句话的出处和依据.希望你能回答.

]
Raxel 在 2006-2-23 16:46:37 发表的内容


杂志的写手,他是哪位呢?他的依据是什么?他完全可能也是这里论坛会员之一,大家以讹传讹啊.我就是想请教一下,这个说法的出处是哪里,实验数据在哪里,当时仪器用了什么,用什么LP软件测试的.像stereophile杂志,人家都是有详细的测试环境,软硬件介绍,以及测试数据.

国内音响杂志,包括香港的,有时候以讹传讹,论坛,杂志传来传去,谣言变成真理的情况不是没有.

我就想知道,如何测试才知道LP里面存在了30khz甚至40khz的信号,并且其中有部分是音乐信息,有部分是杂讯.是如何分辨出来了的.总是应该有某个公司,实验室,或者个人做过测试吧,否则不变成了凭空想像?还有,是否某些LP有30khz甚至更高的音乐信息,还是所有LP,粗纹,密纹,普通LP,180g高质量压片的所有Vinyl都有.这些都是有很多疑问的地方,所以我想找到出处,看看究竟是怎么一个说法.至少,你在抄录的时候,把后面的有些是杂讯这几句已经省略掉了吗.说明,如果不是原作者,就算的确有这样的实验,就怕结果抄来抄去,结论也已经走样了.某些人只抄自己需要的一部分..

不是抄得出来的啊!那不是凭空捏造的啊,要凭自己的耳朵亲自听出来的啊,你们却是用仪器仪表去度量!
正如高医生讲的没有耳你就听不到数码的方方块块。
TOP
7#


名琴LP 在 2006-2-22 19:57:46 发表的内容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zejin_wang 在 2006-2-25 11:20:09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所以,我认为盲目崇拜LP,认为LP一概比CD好,或者几百元
打败万元CD等等都是非常可笑的言论!
模拟也好,数码也罢,其实很多在于制作者的态度,优秀的
制作跟差的制作的差别,可能才是真正我们听到的差别!


严重同意!
但在此声明,必须是八二年以前至七十年代的好录音,特性在20KHz的频率上限的。
TOP
8#

醉太平 在 2006-2-27 16:36:05 发表的内容
其实CD取代LP只是商业上的需要,就像媒体炒韩剧一样。按照所谓“科技进步”的说法,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模拟系统来录制LP,绝对不止60-70年代的水平。商业利益第一,艺术指标只能放在第二位!就像近年LP又重新发行一样。
作为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商家给只你吃苹果,不给你荔枝,那你只能享受苹果的味道啦。
我以为,从纯听感上,模拟比数码自然,艺术表现力也是模拟的好,起码现在是这样。

高人!
TOP
9#


阿龙 在 2006-3-7 23:22:25 发表的内容
既然永远都争论不完,干脆搞个投票得了,同意LP好的和同意CD好的各自投票,然后统计一下,要是LP的票多,以后就统一口径说LP好声,反之CD也一样.一次性解决不就完了吗?

Real 在 2006-3-8 0:37:56 发表的内容
统一口径说CD好声!!!!!!!!!!!!!!!!!!
(少人玩好,碟子平些)

小声点,黑碟高了俺承受不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