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频的质感可遇不可求 [复制链接]

查看: 28716|回复: 163
1#

kick 在 2005-8-14 23:40:18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8-14 23:26:13 发表的内容
差质的低频多不如少!

我也这样认为,想的是这种差质的低频怎样转化为优质的低频。

存在怎样判断什么是优质的低频,什么是优质的低频。

又比如:《炎黄第一鼓》中优质的低频应怎样表现。


刚好昨晚有发烧友带朋友到访,聆听了柏林之声的一片试音CD末段:《炎黄第一鼓》,请让我来描述一下我对《炎黄第一鼓》的低频:

1.    我觉得柏林之声的试音CD所制作出来的《炎黄第一鼓》选段,较《炎黄第一鼓》最初版制作出来的声音效果好,分析力比较清晰,不知道是不是以《炎黄第一鼓》SACD版为蓝本?
2.    因为分析力比较清晰了,当播放到众鼓齐鸣那段时,听感是每一个鼓的声音质感都不一样、每一个鼓的声音位置都不相同,整个众鼓齐鸣场面宏大而不混淆、历历在目……
3.    我认为低频好的话,必需有分析力、表达强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尤其是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这种情况的确是小型音箱没有足够能力达到的。

我现行的音箱是丹拿「至尊Consequence」,后级是每边输出达900W的「力无敌Exponent」。
分享 转发
TOP
2#

小反 在 2005-8-15 11:23:53 发表的内容
9500 在 2005-8-15 11:19:25 发表的内容
小反 在 2005-8-15 9:38:15 发表的内容
3. 我认为低频好的话,必需有分析力、表达强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尤其是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这种情况的确是小型音箱没有足够能力达到的。


可能没有听过能表现出来的小箱
那么兄听过哪些能表现出来的小箱呢?


呵呵!这里:《过五关,斩六将---从听音中全面评估音响系统》

我曾经在香港销售过音箱,大中小的音箱都有,牌子也相当顶班,大音室约60M2, 小的约20 M2,侍候客人聆听前,当然首先要将所有展示音箱都煲透,回放出来的声音才会好。因此,我可以说大中小的音箱都聆听过,所以才敢说小音箱回放不出来真正低频的真谛。具有一定的低频分析力的小音箱当然有,丹拿的音箱就能办到;但提到澎湃的动态,小音箱只好向大音箱臣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想以小音箱能够满意地回放第一鼓,我敢肯定,无论声压或场面都没有办法达到。

http://www.tianyue-hifi.com/wen/ArticleView/2005-5-19/Article_View_8.Htm#

TOP
3#

胡敏强 在 2005-8-15 13:25:24 发表的内容
小反 在 2005-8-15 13:18:47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8-15 12:27:58 发表的内容
[quote]小反 在 2005-8-15 11:23:53 发表的内容
[quote]9500 在 2005-8-15 11:19:25 发表的内容
[quote]小反 在 2005-8-15 9:38:15 发表的内容
3. 我认为低频好的话,必需有分析力、表达强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尤其是弱音都有足够的动态,这种情况的确是小型音箱没有足够能力达到的。


可能没有听过能表现出来的小箱
那么兄听过哪些能表现出来的小箱呢?


呵呵!这里:《过五关,斩六将---从听音中全面评估音响系统》

我曾经在香港销售过音箱,大中小的音箱都有,牌子也相当顶班,大音室约60M2, 小的约20 M2,侍候客人聆听前,当然首先要将所有展示音箱都煲透,回放出来的声音才会好。因此,我可以说大中小的音箱都聆听过,所以才敢说小音箱回放不出来真正低频的真谛。具有一定的低频分析力的小音箱当然有,丹拿的音箱就能办到;但提到澎湃的动态,小音箱只好向大音箱臣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想以小音箱能够满意地回放第一鼓,我敢肯定,
http://www.tianyue-hifi.com/wen/ArticleView/2005-5-19/Article_View_8.Htm#

[/quote]

这还是质和量的关系,可能这一段不算很明白:


《绛州大鼓》是许多乐迷手上都有的一张靓碟,这张碟的妙处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它并不是要测试音响的声音有多大,低频有多强烈,而是要测它说动就动,说停就停的能力有多强,如果听本碟软绵绵有气无力,鼓点没有收束力,鼓皮没有清脆的质感和弹性,那即使它们的能量震到头皮发麻,也是不正确的声音……
[/quote]

实际上还是中频的能量和密度。真正的低频是正确的形体表现。它能让你“看”到东西,而不仅仅是听到。[/quote]

请不要再推崇你的小神话了,请参阅: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1371&page=4

他们正讨论着大小音箱。
TOP
4#

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料,更精细地将低频分析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认识到它们的涵义,相信对低频的讨论就不会夹缠不清了。因为在这些细分频域里都有某种乐器的声音,假如聆听到的话,表示低频的再生分析力较好了。


极低频

从20 Hz-40 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纯音最低的音,泛音(高次谐波)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升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琴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

从40 Hz-80 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听。

次低频

从80 Hz-160 Hz之间,称为次低频。这个频段是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聆听起来耳朵轰轰然的,令人烦躁。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受轰轰的烦扰。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因不平衡而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定音鼓与男低音等……
TOP
5#

小俊 在 2005-8-21 22:17:42 发表的内容
自己觉得过得去就行


这样说的话,说明了你还没有认真了解甚么是真正的低频,因此,你才没有触发起追求真正的低频意欲。所谓发烧,就是这样,你发烧的热忱还没有建立起来!
TOP
6#

recorders 在 2005-8-22 10:47:09 发表的内容
一点 在 2005-8-22 10:41:21 发表的内容
[quote]recorders 在 2005-8-21 21:00:04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好低频源于好单元、好箱子,而且好的低频是必要的。


要想要好低频也就意味着你的钱袋.

这个我一早就深有体会了,低频的难度是很大,还有就是高频和低频就像天平的两端,如何令到高频和低频取得平衡点是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和尝试的。


完全同意这种体验,缺少任何一端都令声音不平衡。
TOP
7#

我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大概是刘汉盛写的文章,说没有好的低频的音乐,聆听起来的音乐等于丧失了灵魂!

我认同!
TOP
8#

kick 在 2005-8-23 1:20:22 发表的内容
不敢说,对低频任何稍微奢望的要求都意味着大量的米,不是我很承受的。
只希望不要太模糊,量感不要太多,松松的。简单地说,将房间在100hz的峰消除就ok了,不想折腾器材了。
西湖或ATC都没听过。


Kick博士,其实不是100 Hz在你的音室内作怪,想吸收100 Hz是办不到的事,你设计的那款家具更加不能达到你的意图。想处理100 Hz唯一的方法是在墙角里放置4根空心的吸音柱,将它们引入内禁锢,让它们在那里兜圈子变为热量逐渐消散。

100 Hz左右的驻波是低频混浊的罪魁,处理掉后分析清晰的低频便显露出来了。音室的声学处理是回放声音好坏的重要环节,花费不大收效却是丰硕得很。
TOP
9#

VV 在 2005-8-22 18:40:44 发表的内容
跟钱袋有关系
跟水平修为更有关系!!!!


一矢中的,我就聆听到3k多的小音箱也有分析力很好的低频(50-60 Hz),这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不是钞票花多少的问题,我真弄不懂为什么人们经常以钱来衡量音响系统的好声或不好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