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版主所言不虚----我亦买了8700! [复制链接]

查看: 30358|回复: 152
1#

楼上说的Jitter牵涉到模拟到数字再由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的过程,与CD, DVD, EVD盘片没有关系。大自然的声音和图象色彩都是模拟的,从理论上要减少这样的Jitter, 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能无限接近模拟的信号。人的耳朵的灵敏度是有限的,当Jitter在某个指标以下时,我们再追求那个更高就误入歧途了。
其实通过研究声音模拟特性,可以设想即使在录音过程中把一些信息特性丢掉了,但通过一定的算法仍可能把它找回来,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这也是很多人对EVD大加指责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科学素养。
举一个例子, 有一本书被水浸泡了很久,有些字已经确失了,但水平高的人可以猜测出全部的字,水平低的可能只能猜出10%。说到这里,回到EVD, EVD的先进在于其回放的算法中,运用对声音的特性的研究,把CD中丢掉的信息重新找回来了,这就是它的先进之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
说到这里,没有一定悟性的可能不明白。再举个例子,有人远远的对你说一句话,你可能只听清几个字,但你仍然明白他的意思,为什么,你的大脑就是一个算法处理器,是一个芯片,能够恢复丢掉的没有的信息。这就是当今模糊算法等的进步。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上说的不错,所以现在数码介质所载音频数据要改成全数字的,如SACD, DVD-Audio, 这里还有新近推出的ECD都是全数字格式的。运用全数字格式介质后,从音源到再生的数据都是无损的,而CD这二三十年前的东西是有缺陷的(数模混合),全数字也就没有Jitter这个问题。
很多人不是专业人员,可能不是很清楚现在数码技术的发展,估计将来,大容量的Flash卡,超小硬盘廉价到10元1G后,所有音源软件均为数字码流,CD也就消失了,走上LP的道路。
EVD的开发不是为重放CD而设计,因为CD介质和数据格式的缺陷注定它已不能成为新一代的AV载体,只是目前它还是廉价的介质。
最后编辑Volum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