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音乐,玩器材是为了更好地听音乐;
不懂音乐,玩器材也许是摆设和满足虚荣的一种形式;
懂音乐的,不会过分在意器材的品牌、价格档次,而是注重音乐的内涵;
不懂音乐的,理解不了器材品牌、价格档次的真正意义,因此常常方向迷茫。
例如:高呼低价发烧,嘿嘿!如果三大件加线材仅仅投资几千元,行得通吗?
另外,强调非高价器材不能出“好声”的,事实上又是这样吗?
呵呵,还真不好下结论啊,当心砖头哦。不过凭我的经验判断:极端——本身就是一种谬误!
电声产品音质评价是有相对标准的,达到一定水平、偏离“标准”不太明显就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个人认为,期望太差的器材系统出好声、或者过分在意或片面追求器材品牌、价格档次都是不可取的。量力而行,玩好(玩尽)手上的器材,其乐无穷。
所以,还是量力而行,安心听乐修心吧,音乐会给人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提示和启发,说不定还真可以修得个“发烧真谛”呢。
哈哈!!一下“发烧”!一下又“退烧”!比更年期的妇女还浮躁,这那里像个有素质的发烧友?听了N年的音乐,难道还不理解“流畅连贯”的重要性?
音乐需要流畅连贯,为人处世同样需要流畅连贯;否则,音乐——听着就别扭;为人处世——看着就另类。是不是这样呢??
退烧不必!浮躁不该!极端吻为!听乐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