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时数字音源最大的局限性(相较LP之类而言) [复制链接]

查看: 15535|回复: 86
1#

提醒一下,“声学”与“听觉”是不同的,正如“光学”和“视觉”。红绿蓝三色能组合出紫色的视觉,而紫色比“它们三色频率都要高,我们是否凭空“造”出了更高频的视觉?--粗略的讨论参见《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色视觉”章,这年头学高中物理竞赛的都看过这本书了。ps:最先证明光是电磁波的是用哲学,不是科学。”

1、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将来的哲学观点应该是可以用数学的方程式了表达的;
2、“声学”(声音波长)与“视觉”(光线波长)及无线电学(无线电波长)是被认为是有相同“共性”的物理现象;——只是波长不同而已。他们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只是波长范围不同而已;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大量科学实验验证的结论,除非有“超人”出现;
4、红绿蓝三色能组合出紫色(更高频率的视觉),是红绿蓝三色(波)干涉现象的结果;
——就如同方波由N次N个不同的正弦波频率组成一样;
分享 转发
TOP
2#

felixcat 在 2006-4-3 1:51:05 发表的内容
还有,使用与不使用UV镜,在某些时候有成像差异,不是因为人眼是否能看到紫外线的原因。而是:众所周知,滤镜其实是一个天然的滤波器,但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滤波器——也就是说不存在UV镜能够严格地滤掉紫外线的同时,一点都不影响、改变可见光频段的信息,这个网页提供了UV镜的原理和各种不同牌子UV镜的性能测试:

http://www.photo.net/equipment/filters/

这就好比我们知道音频中的滤波器都有“频响曲线”这个概念一样。

还有,假如不使用UV镜,在某些拍摄场景的时候,由于胶片的物理特性,会造成胶片蓝色感光物质过度曝光的不正常的现象,使得照片整体背景带有一层异常的蓝紫色。

所以有时候拍照片,使用与不使用UV镜的结果会有人眼可辨的差别,但这绝对不能说明人眼能够感受紫外线。

最后,我觉得讨论似乎有点跑题了。我觉得应该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一个12k和24k正弦波的混合波形,人耳是否能听出和纯粹的12k正弦波不同?

我的反应是:根据我自己亲身经历的盲听试验,我没听出有什么不同。


完全同意这个盲听试验的结果。
TOP
3#

suifengqingwu 在 2006-4-4 2:00:32 发表的内容
CD,22K处是被按一定斜率衰减了,而非“齐刷刷的截掉”;LP,虽说没有认为的故意削频(姑且这么称呼),但从整个录制及还原的机制来看,其频响高端并不见得超过CD,但削减坡度比较平直,其泛音表现与CD风格自然不同,但不见得比它高明。


这才是真正理性的理解。
不访用自己初中、高中的知识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TOP
4#

Timme 在 2006-4-4 21:31:3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4 21:18:29 发表的内容
suifengqingwu 在 2006-4-4 2:00:32 发表的内容
CD,22K处是被按一定斜率衰减了,而非“齐刷刷的截掉”;LP,虽说没有认为的故意削频(姑且这么称呼),但从整个录制及还原的机制来看,其频响高端并不见得超过CD,但削减坡度比较平直,其泛音表现与CD风格自然不同,但不见得比它高明。

这才是真正理性的理解。
不访用自己初中、高中的知识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22k前有缓慢衰减,到22k突然被全部截掉。这是采样定律+模拟滤波器共同作用的结果


1/33LP最外圈(R直径29CM)计算,我就很难认同是“22k前有缓慢衰减”了。
TOP
5#

数字低通(滤波)部分、或者A/D的低通滤波都不是“刻以造成这种非垂直滾降的曲线”,而是无法做到那种“垂直滾降的曲线”来,如果是垂直滾降的曲线,就类似方波的半周波形,实际上方波也有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常数(t)问题,也不是严格的垂直滾降的曲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