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记录这DD,这么神秘!? [复制链接]

查看: 11677|回复: 49
1#

是你在不经意间偷换概念了,好像还好几次。
对于磁盘上存放的wav文件,如果不考虑不同区域的存放位置磁盘碎片造成的jitter或其他影响,那么的确声音是一样的。
但是cdr就不同了,因素太多了。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你用eac检查的cdr上audio cd数据相同,不等于在放cd的时候cdrom或cd唱机读出的数据也相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
因为eac检查按照文件方式读取,和cd播放时的流式读取方式完全不同,由于audio cd太落后,纠错机制也太低极了,所以播放cd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码,特别是cdr。
不过对于cdr的jitter问题要注意,我印象中物理上转速不均造成的数据分布不均匀形成的jitter如今很容易避免了,cdrom都有缓存,数据存储在里面,然后再取出,这种物理问题造成的jitter很容易解决,cd唱机如今也有不少好象采取了这种方式,因为缓存已经太便宜了,增加不了什么成本,所以如今这种物理jitter问题只要不是严重的太夸张,甚至根本就读不对造成很多误码,那么不太大的问题了。据我所知,好像如今很多jitter主要是因为时钟方面的问题。
我感觉,一般情况存放在不同磁盘分区上的wav应该是没有声音差异的。就算因为各种因素可以让jitter造成了解码错误,那么完全可以造成cpu内存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引发错误。因为数据在电脑内部时不区分时音频还是什么各式的,一样的方式在总线中传输。如果硬盘读出来的数据jitter严重了,那么无论什么数据都会很严重,送到声卡、显卡、内存、网卡的,都会出问题了。

不过,对于专业录音,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ASIO这种跳过系统控制直接操作硬件的高速模式。

我用RME 9632放APE的时候的确惊讶的发现,同样的曲子,考到另外一个分区,就出现爆音。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我的ASIO延时1.5毫秒,调整到46MS以后,就没有了,可还是不能理解不同分区为什么会不同。突然想起来,两个分区分别在两块硬盘上,而用软件一侧是,发现第二块硬盘传输速度只有几兆,赶紧安装INTEL磁盘加速等等,后来就没问题了。
所以如果磁盘碎片太多,完全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专业录音有时候很多轨同时处理,数据量非常大,我猜想多轨同时播放的时候如果某一两个轨爆音了,未必能明确发现,但是会感觉声音不对劲了,所以就认为音质不同了。


absdorfhq 在 2005-5-28 0:41:43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5-28 0:27:25 发表的内容
absdorfhq 在 2005-5-28 0:20:50 发表的内容
你可能誤會了,難道數據無誤,或用EAC檢查過數據一樣,文件相同,聲音就一樣?這麼說,用EAC檢查CDR,數據一樣也是聲音一樣?是這樣嗎?呵呵.


如果文件是一模一样的,那么2个文件保存的信息就是一模一样,这就是我说的,没必要故弄玄虚.如果2个文件一模一样,而信息不同,那么你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科学漏洞,可以马上准备去写论文了.

EAC检查CDR数据如果一样,(先假设它他们相同)那还有个碟面的反射问题.为什么许多发烧碟要做24K金碟,就是为了好看,炫耀?金碟反射率达到90%以上,普通碟片只有70%-80%.而刻录碟有些低的50%都不到,因为刻录碟和厂家生产的碟,刻录原理,材料都是不同.

真的,影响音质的原因有很多,不要全部用jitter来当挡箭牌,解释一切.

呵呵,話不要說得那麼盡,,相同的CDR,反射率相同,數據一樣,也會有聲音不同,這又可能是JITTER引起的,你去GOOGLE查一查"刻錄引起的JITTER"之類,因為這些,我才覺得硬盤的COPY也有類似之處,但我不一定很對,多多指教,我睡了,晚安.
最后编辑windsmile
分享 转发
TOP
2#

JITTER肯定是存在的,不过对于CDR或光盘度取得JITTER,和数据在传输时的JITTER,应该是不等同的概念。所以,不可以把CDR的方式和硬盘方面造成的问题相互类比。
其实,我感觉硬盘方面还是因为碎片造成传输速度不够,造成ASIO低延时模式无法保持恒定的传输速度,从而造成爆音,这就好像你看网络电影,由于网速慢而出现卡壳一样,和CDRJITTER不是一回事,也是和后端DAC的抗JITTER能力无关的。
本质上讲,硬盘上以WAV方式按照文件的方式存放的音乐数据,和CD上面按照流放式(恒定速率读取),这两种方式造成了JITTER概念完全不一样。只要硬盘传输速度巡道时间足够快(其实几年前的硬盘速度对于WAV的要求绰绰有余,但是多任务,多轨录音,硬盘驱动安装有问题时就不同了),WAV可以多次、非顺序读取到内存中重组后在送入数据总线传输到声卡,这种方式没有机械JITTER问题的(电路始终上的JITTER这里可不考虑先),而CD则要求必须线性恒速读取,JITTER是不能避免的。
所以,我感觉易先生看到现象,但因为他对电脑系统没有了解,以为这种事情好象和CD类似,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而且是完全可以想办法避免的。
关于DAC对JITTER的解决,因为我实在对JITTER也没有很深的知识,所以也只能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我想这种数字信号传输时的JITTER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因为我们没有绝对准确的时钟信号,所以JITTER必定发生。但是带有JITTER修正功能的DAC的确可以降低JITTER问题对声音的影响,这个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所以,如果使用这种带JITTER修正的DAC,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转盘的要求,这个也是容易理解的,当然什么都有个度,修正功能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JITTER太大了,肯定修正效果也会打折扣的。
我用的RME 9632也是带有JITTER修正功能的,但是对于不同JITTER的信号,修正后的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但不管怎么说,比没有修正钱肯定是好了的。

absdorfhq 在 2005-5-28 21:37:34 发表的内容
windsmile:
首先,你已承認了jitter的存在了,不管是cdr,或硬盤的碎片或因其它干擾原因令COPY受影響所引起的,但jitter是不是這麼容易解決,現在有很多DAC都說解決JITTER(不是全部),但實際上是不是可忽略轉盤的作用呢?我看不是,可況易先生說聽得出同硬盤COPY WAV的分別,又怎知他的DAC對JITTER的解決強不強,
不如這樣,你可以去家電把你這段話開個帖,或跟這個帖頂上去討論,因樓主這帖也在家電開同一個,那邊討論的比較多.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582291&fpage=40&toread=&page=1
請參考一下CDR中的JITTER
http://digi.163.com/04/1203/17/16MN3UOR0016193V.html
TOP
3#

诚然,从机械jitter的定义出发,硬盘当然也是由机械方面的jitter问题的,不过问题是,由于整个存储结构,数据传输方式,纠错机制,同cd机读取cd时完全不同,我以为这种jitter是根本不会对音质有任何影响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
cdp读唱片,数据从盘上必须按照恒定速率读取,机械jitter决定了这种读取得数据精度,所以jitter直接影响了读出的数据准确性,如果不考虑纠错和缓冲,这种数据的不精确将直接传送到DAC导致解码问题,影响声音。即便有了纠错和缓冲,由于必须保证数据的恒定传输率,纠错算法不可能太复杂,而CD格式本身的校验机制也很不完善,所以也只是把一定范围内的JITTER可以解决了,JITTER稍大一点还是会无法纠正出现误码。
但是硬盘不同,实际上对于数据总线,硬盘传送来的数据永远是不包含任何错误的数据流,所有的纠错步骤完全在硬盘内部完成了,如果存在不能纠正的错误,那么硬盘就要送修了,所以只要是正常工作,硬盘必须保证送出的数据没有任何错误,否则你的系统会报错或崩溃的。
而硬盘内部,这种旋转式非接触读取方式,当然也会存在JITTER问题,不过制造精度方面的问题,JITTER要比任何CDR都要小的多,可以完全被限制在全部纠正的范围内,否则硬盘就根本属于不合格而不能出厂了。而且必须注意,硬盘读取文件的方式,并非必须按照恒定速率连续读取,而是可以间断,多次,不等速读取,于是乎任何文件如果读取发生错误,硬盘必须进行多次重新读取,进行复杂的纠错,再加上硬盘数据的交验机制完善的多,所以只要硬盘没坏,文件一定可以正确读取得。否则,硬盘一定会报错告诉你发生数据错误,你就需要进行磁盘检查了,而硬盘的这个扇区就会被标记成错误,你需要修硬盘了。
也就是说,对于硬盘来说,正常工作情况下传输给外面的数据不存在错误的,完全没有误码一回事,而只可能发生数据间断——读取速度赶不上软件对数据的需求量。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磁盘碎片、驱动程序等问题造成的爆音。
实际上,从硬盘盘面,到声卡DAC,造就经过了多级缓冲。硬盘内部有缓冲,总线有DMA控制器也是有缓冲的,总线还要传输到内存,内存就相当于软件的大缓冲,而数据再通过总线传输给PCI声卡,之间还是还是有缓冲的,所以任何前一级数据的JITTER,经过了缓冲,只要不发生误码,JITTER影像都是不会被带到下一级的。而关键是,电脑中的数据任何一级都不允许存在任何误码,这一点是和AUDIO数字信息传输完全不同的机制。所以最后,当数字信号传输到声卡的DAC后,它面对的JITTER只有声卡自身电路产生的JITTER问题了,前面的问题都被一笔勾销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应该把CD唱片用EAC做成WAV文件存放在硬盘上(甚至光盘上),再播放,而不是直接用光驱数字输出到声卡用audio cd模式播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光驱的机械JITTER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光驱简陋的数字电路的电路JITTER)。
而专业电脑音频系统使用ASIO模式,这种模式延时低的原因就是跳过了很多缓冲,可以更直接的和硬件沟通,这样让数据在系统数据总线中传输环节更短,所以延时更短。不过这样一来,一旦数据需求量增大,那么可能很容易造成断流,也就是数据间断,出现爆音,但是这已经不是JITTER问题,因为JITTER是通过造成误码影响音质,而电脑中只要数据存在,就可以通过交验机制保证数据正确,所以尽管发生了断流——数据中断,但是没有中断的时候,数据本身都是完全可以被下一级设备完全正确识别,不会有错误的。
这样看来,录音师如果的确听到了硬盘上声音不同,那么应该是数据供应不足一类的问题造成的,和JITTER这种误码问题应该是不同的。
记得当初我开始接触电脑后也很困惑,为什么电脑数据系统只要正常工作从来不出现数据错误,一旦出现,总会导致系统、软件、硬件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而CD唱片正常播放为什么连换个数字信号线都会对误码有影响?后来渐渐明白,其实电脑的数据系统是非常完善而且精确的,它必须保证工作过程中不出一点数据差错。否则连你用WINDOWS计算机每次算出的答案就都会不一样了,而你我在这里看到的帖子梅刷新一次,都会发现内容不一样了,呵呵。而CD的数字系统是非常不精确不完善的,它采用的读取、传输、交验方式很初级,所以不仅信息读取会出错,信息的传输过程也会出错,若从一个设备传到另一个设备,还是会出错。
要知道,我们的听觉是很灵敏,但是却很不精确,它绘忽略掉很多细节,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在数字技术的早期发明cd时才被设计成允许出现误码,以便简化系统,降低成本。而对于电脑数据,包括你以为要求不高的文本处理,word,任何一个数据位(bit)的错误,如果不纠正,清者你看到的文字变了,重则word文件都打不开。所以,实际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应用,比音频来说对精确度要求高得多。你没看zip/rar这些压缩软件怎么压缩效率那么差?因为他们没有谁敢用有损压缩阿,可mp3 dts ac3等众多音频格式可都是有损方式的阿。
我猜,如果CD唱片是在CDROM大量普及后才发明的,CD唱片就不会用那种落后的格式了,大概会类似DVD、VCD一样采取数据文件方式存放,类似电脑数据一样的方式传输,这样一来,机械JITTER问题就解决了大部分了——当然仍然可能怎么也读不出正确的数据,例如唱片有严重划痕,获严重偏心一类的,那么此时如果你COPY文件,一定也是无法完全COPY的,也就是这盘根本就废了。

呵呵,说了这么多,我是用我有限的电脑知识费了九牛二虎也只能把这里面的过程描述成这样了,顺便给自己滤清了思路。不过也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要是有对CD和电脑存储方式都透彻理解的DX能系统分析一下就好了。



absdorfhq 在 2005-5-29 11:54:01 发表的内容
你的見解很多都同意,但硬盤數據傳有JITTER,就是相同文件,但因存放精度不同而令硬盤讀娶數據時引起的JITTER(或大點或少),碎片問題可能有大有小,嚴重的出現暴音,輕者也出現聲音的不同,我覺得也是JITTER的問題(這方面和你不同,你可能認為不是JITTER問題),就好像CD,光點存放精度不同而引起不同的JITTER,而說到硬盤速度夠快,可以忽略這方面的問題,這方面我不知,如果是取數據,作文書處理,可能沒問題,但如果去到到聲音部份,JITTER影響有多大,是否有人聽得出,有人聽不出就要看實際情況了,我不知易先生當時的電腦環境如何,如果他聽得出有分別,我只好這樣說了.
最后编辑windsmile
TOP
4#

你说呢?
二十年前喜欢上音乐,十年前见到了wav,五年前(也许只有三四年)听说了ASIO
科学和技术不相信神秘,
音乐和艺术因为神秘而美丽,
世界很有意思,而已

amati 在 2005-5-30 1:41:06 发表的内容
windsmile兄对WAV、ASIO的的理解真透彻,钦佩!
兄台用这方式欣赏音乐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