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盲听CD和MP3...居然听不出?!? [复制链接]

查看: 9368|回复: 48
1#

投票不能证明结果,只能证明人们相信什么样的结果
别忘了还有种说法叫: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呢。呵呵

困了,第二首曲子一听就有差异了,所以就仔细听了这个。
c的小提琴感觉没有d那么突出枪眼,似乎d的明亮一些,位置靠前一点点,有点冲出乐队了。
不好说谁更好,有可能是c的泛音丰富,基音相对就不明显,而d的泛音少一些,所以显得琴声轮廓线条更明显,但也硬朗一些。这样看来好像c是原版,d是压缩过。但是也有可能相反:c由于压缩产生了些谐波,尽管泛音丰富,但是可能属于失真,d则保持了原始状态。
反正区别是明显的,但是的确很接近了。要判断谁是原版,恐怕要凭经验,自己压缩过很多mp3,又仔细对比过,所以对变化特征有了结就能判断了。我反正是说不准乐,等高人了
不过既然有区别,那就够了,就说明mp3已经产生了失真。有完全的理由要ape不要mp3。至少,我觉得对于器材或者软件格式的评价,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标准。
至于这种失真是好是坏,好听与否,那是另一个问题。就像你加了激励器,或者用电子管,失真大了,但是好听,作为音乐欣赏还是好听重要啊,呵呵。

不行了,现在困的第二首区别已经听不出来了,第一首明天再说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别着急啊,等我晚上继续听听
这东西差异的确不很大,但是好器材还是可以听出差异的
TOP
3#

imkevin 在 2005-5-30 11:23:28 发表的内容
听了几次,A是APE,B是MP3
我在公司电脑用耳机听的,,,呵呵,什么时候有答案

能说说听出什么差异了吗?或者判断依据?
TOP
4#

其实从文件大小上可以区分,只不过要是耳朵听不出来区分出来还是没意义。
但是我有点困惑的是:
楼主分析一下c和d,我在实时频谱上看可是c比d10K以上超高频更丰富,听感也是如此可是又看到c比d的文件的传输速度和文件大小都小。
所以前面我说超高频的丰富也可能是mp3造成的失真。说实在的,听感上,我感觉c比d更耐听一些,d的琴声实在,但是有些前冲了。呵呵,失真是可以带来好处地。
不过不管怎样,前面有人即便用不怎么样的设备,还是听出了差异,而且和我感觉一样都是c好听一些,呵呵。我用的9632+独立的AD1852解码和耳放+拜亚DT831耳机。
至于谁是ape谁mp3,嗬嗬,我们的耳朵——至少我的耳朵比较适合判断好听(或者爱听)与否,但是真实还是不真实,就不能凭空想象出来了。也许听单频率信号还可以,这种太复杂的声音,失真不是太大时,就难以判断了。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们的耳朵很敏感——可以听出差异,但是不精确:有时候搞不清楚那个是失真哪个是真实。所以单纯主观听音方式评价器——特别是高质量音源(尤其是高档CD机)是不太合适的。
最后编辑windsmile
TOP
5#

tw1812 在 2005-6-1 1:34:32 发表的内容
刚好全错!真佩服那些说轻易能听出区别的!!!

这有什么新鲜。随便给录音加个偶次谐波,声音都能更好听。
但凭空拿出两短录音让你比较,凭什么判断那些谐波是用电子管录制的好录音原本有的,还是后期用激励器件加上去的?而不好听的声音究竟是属于保真的,还是因为他丢失了细节?
谈论到真实性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可比较的真实源作为标准才有意义,因为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对真实性是很粗略的,需要细微到一定程度就不灵了。
真要做这种测试:应该选三段录音,一段是源ape作为参考,让大家从中另两段分别是源ape和mp3挑出哪个和源ape一样,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样才是考察mp3格式的保真程度是否满足人的需要。否则,恐怕更多的是考察人对真实性的理解是否准确。
最后编辑windsmile
TOP
6#

a,b,c三个文件都很不好读取,我用foobar, 点击后要等上半天才开始播放,时间跳跃以下,有要等上半天,所以对比a和b特别费劲。
TOP
7#

tw1812 在 2005-6-1 13:37:32 发表的内容
我的意思是勉强听出了区别,但却对真实性判断错误.而有些朋友是说很轻易的就听出了区别,甚至是夸张到区别巨大,所以偶很PF!


区别的确不大,不过有人要是觉得区别巨大也没辙,反正这东西都是主观形容词,人家就是这样觉得有啥法子,呵呵
不过我倒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说吧cd机(还不时一般的cd,还是蛮高档)下面垫上几个个脚钉就说巨大差异甚至天壤之别的dx能来仔细听听,看看是mp3和ape的区别大,还是换了脚钉的区别大。这样就知道他们对于“巨大”的定义究竟和我的一样不一样。
TOP
8#

应该不是的,我们两个人感觉非常相似。不过不能按照楼主的方法几十首曲子打乱次序轮流听,这样个听法,估计我会被听傻的,呵呵,的确分不出区别了。
听音箱差别这种整首曲子听完了找整体感觉这种方法还行,但是对于cd机和这里这种细微差别的情况,我就不敢了,因为差异太小,乐曲中情绪的波动,前后乐段动态、乐器、音色的变化,都对我的记忆是极大的挑战,也就是你所说的随机心理作用。
所以我要采用瞬间切换的方法,多次重复,心里才敢有谱。所以a/b两个我就特别费劲,因为那两个ape在我这里切换要等好长时间才开始播放,这一段时间的静音足以让我对耳朵的记忆结果产生怀疑。
其实咱们耳朵的适应性是很可怕的,持续听一段东西,和静音后庭一段东西,可能感觉有很大不同。

Timme 在 2005-6-1 14:55:46 发表的内容
我猜测,可能是你随机的心理作用

现在你记下c、d的特征了;你可以用以下方法试试盲听,看还能否分辨那个是c哪个是d

http://erji.net/read.php?tid=126957&fpage=1
TOP
9#

握手握手,对于c、d的判断过程和你太相似了。
不过mp3大小应该和ape还是不一样吧,这里差不多是因为mp3被解压成wav后再压缩成ape的,好像320mp3还是小不少把,麻烦楼住看看源文件,能省多少啊?

weiarc 在 2005-6-1 14:48:50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可能解压成WAV好点。
觉得要是原始录音有过量的混音或者人为痕迹,适度的音质劣化对音质有正面作用。象上次那位,用非常HIFI的一段,然后声卡输出输入复制一次,比较两段。理论上原始的肯定好,实际听也是更HIFI,但是俺还是选择了“失真”的,因为那段原始的听起来实在太夸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