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还是要煲的! [复制链接]

查看: 38460|回复: 149
1#

回复:音箱还是要煲的!

这里好热闹,还有大虾提到我的惠威喇叭,喇叭是不是需要煲,但我可以肯定我的惠威喇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好,并且没有任何质量问题,个人感觉再用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音箱还是要煲的!

惠威的杜希D3.2。中性平衡,有非常好的密度感。
TOP
3#

回复: 音箱还是要煲的!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1 0:00:00 发表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7-5-31 19:42:00 发表
惠威的杜希D3.2。中性平衡,有非常好的密度感。


不知道敏强兄的杜希D3.2有没有自己摩过?摩过就另当别论了。
杜希D3.2——以我认真听......



谢谢松香兄的关注,所谓的摩其实只不过是将分频器上的电容换上新德克的大红而已,以我真实的感觉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说明惠威的原厂电容还是不错的。因为当时是新箱子,声音真的不好,就象松兄所言。但是我不轻易去否认惠威,我还是对惠威有信心的。我坚持用下去,并且不停地调整系统的摆位、线材和箱子内部的阻尼材料。事实是惠威喇叭的质量是非常好的,非常耐用。而且经过认真仔细的系统调整后,声音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速度速率快如闪电,动态很大,尤其是低频的分析力非常清晰,音场层次和聚焦历历在目,形体感、轮廓感、密度感非常接近真实。在音乐和戏曲的表现力上是有明显感觉的,因为音响能够明显表现出音乐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听《黄河》的“黄河怨”,那样的悲伤痛苦哀怨可以让你听不下去,听《喜洋洋》里的喜悦氛围则让听者跟着高兴。尤其是听从小听惯的锡剧,没有那样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是不要听的。听过很多音响组合,都很难有这样的感觉。要么一直温暖甜美,要么一直高贵娇艳。没有变化没有起伏没有准确的艺术表现力是大多数音响的通病。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7-06-01 08:40:10
TOP
4#

回复: 音箱还是要煲的!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7-6-1 0: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esign2001 于 2007-5-31 21:16:00 发表
希望是真的好!我们这里有个惠威代理的,我有几次去他的听音室都听不下去,要么不平衡、要么太硬头痛、要么干脆听得想睡觉。。。希望有大侠能指点一下......


好象应该是5寸的惠威F5单元。
TOP
5#

回复: 音箱还是要煲的!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1 9:59:00 发表
惠威F5单元的确是4英寸的。
惠威原厂电容非常一般,我是基本不用,新德克的“大红袍”就非常优秀,属双膜结构。

另外,个人认为用民乐录音判断器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用大公司录制、公认为好的交响乐、钢琴、小......



个人认为雨果的录音非常好,《黄河》也应该是大型的合唱加上上海交响乐团也应该是“标准”的。而戏曲的人声的微动态也是非常考验器材的,弄不好是没有那样的现场真实感的。光一味追求所谓的软或者温暖是没有速度速率和微动态的,是很难准确反映出音乐和戏曲现场录音的现场真实氛围的。欢迎松兄上门指导。
TOP
6#

回复:音箱还是要煲的!

曾经努力听过些,但是很多是很难听懂。听不懂就没有了判断其艺术感染力的准确感受,没有了准确判断音乐或戏曲的艺术感染力的感觉和感受的话,就很难通过听去调整系统,对音响作正确的校声。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听自己能够听得懂的自己从小听到大的常州锡剧,或者一些民族音乐作品,比如《梁祝》、《黄河》、《二小放牛郎》等等。这样对自己在调整音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校声是有积极意义的。
TOP
7#

回复:音箱还是要煲的!

也许是我的文化低,对很多西方音乐听不大懂,或者根本就是听不懂,只是偶尔喜欢听一听老柴的一些东西,好象还能稍微听懂些的样子。所以很多时候不去听西方的东西,更没有用西方的音乐去校声的把握。所以希望松兄具体介绍些比较好的音乐作品,在音响调整方面再作些比较有益的帮助,使自己的音响发出更好的声音,谢谢。
TOP
8#

回复: 音箱还是要煲的!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3 23:49:00 发表
不好意思,不要扯到文化高低的上面去,许多人文化不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地方乡土音乐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为什么?听多了就能够感悟了。

所有的声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因为它都能够告诉我们些“信息”......



谢谢松兄的指导,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定非得强迫自己去听洋人的(民族或民间)音乐,并且非要用洋人的(民族或民间)音乐去调整音响作校声,即使自己听不懂或者根本就是不喜欢,但还是要强迫自己去多听,以努力多听到好象能听懂。反而对自己熟悉的完全能够理解的(自己民族或民间的)音乐和戏曲倒不赞成去听去用来调整音响。这倒的确是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TOP
9#

回复: 音箱还是要煲的!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4 10:54:00 发表
排外不是优良传统,哪个民族排外,进步就慢。了解一下哪些“比较排外”民族的现状就知道了。

要知道世界公认的几个大录音公司,客观地说,他们的录音水平和经验、资料积累才是真正一流的,你认真去接触体会了,就......


松兄理解错了,其实我一点没有什么排外,对西方音乐我也是喜欢的,只是相当多的东西自己听不懂,就不去不懂装懂了。所以喜欢听些应该是自己比较容易听懂些的,能够理解些的东西,比如老柴的一些音乐作品:第6“悲怆”、斯拉夫进行曲等。还有俄罗斯的一些音乐歌曲,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丰收之歌”、“喀秋莎”、“小路”等等等等。当然有机会我还是会努力地去学习听懂一些西方优秀的音乐作品。我的意思只是现在在能够听得懂的基础上去调整音响和作相应的校声,不会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音乐作品的情况下去盲目调整音响,这样的调整我想是没有把握的,是不正确的。至于说到录音是不是真正一流,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录音,都有或好或坏的时候,对于好的录音我们都应该要去“欣赏”它,从欣赏中去认识它,理解它,而不要只认所谓的“大牌”和“一流”,而忽视了其他的一些,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一些好的东西。这里好象也有“不要去排内”的意思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