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相对于现场,HIFI重播的音质可以无限接近,而音场的营造也许永远...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1709
|
回复:
4
相对于现场,HIFI重播的音质可以无限接近,而音场的营造也许永远...
[复制链接]
查看:
1709
|
回复:
4
发送短消息
UID
9788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风吹柳花
风吹柳花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帖子
44
积分
4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4-12
风吹柳花
论坛发烧友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7-15 07:56
|
只看楼主
经历过或懂得一些录音过程的朋友也许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说法。
很多年前,我搞来一个假人头拾音麦回家玩,把这个很象真人头的拾音器放在单元总门门口,面对着马路。两根麦线通回家直接插在一个小六路调音台上,左边的全部左边出,右边的全部右边出,直接用耳机听,那样的真实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下班的时候,丁丁当当的车铃声、人们匆忙的脚步声、边走边打的招呼声,远处小孩子排着皮球的嬉戏声,无不历历在目,那种真实,可以用吓死人来形容............
可是我将调音台的输出接到功放再用相距三米多的两只音箱播出来后,却完全没有了现场感,更象是单声道的东西!————原来,重放的空间关系完全不同于拾音的空间关系了!
南京十二频道的第一台电视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不过我没赶上。南京104.3的第一台调频立体声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我赶上了,这期间的一次小功率试播给我的映象非常的深刻:在试机的时候我们搞了一次小乐队伴奏的女声独唱现场转播,我们用了三个麦克风来试音,中间一只当然是给独唱演员的,左右各一只用于拾取小乐队的伴奏。这三个麦克风进到调音台后,仅仅把中间的人声平均分给了左右声道,而左右的两只信号完全还是左归左右归右。我们在几百米外的一间办公室里搭了一套索尼的分体机,两只音箱大约拉开3、4米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拎了一台sharp GF777收录机来,并备了一副耳机。
当那边演唱还没有开始乐队还在唧唧嘎嘎调音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感到从音箱里出来的声音非常非常的真实,我们很清楚地听见了一个走动的人碰倒乐谱架倒地的声音。当演唱开始以后,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我这辈子至今为止从音箱里听到的最真实的人声。乐队伴奏乐器的声音很有场感,但很可惜的是,太没有细节,完全没有细节,细声乐器几乎被淹没掉了。但我听到的,跟我狂蹬车奔回现场听到的又的确是非常相似的——如果我闭上眼的话。但睁开眼就是不一样,视觉可以导引听觉的,你看哪件乐器,那件乐器就会听得更分明一些。我又飞奔回去,换了777听,没有了场感,再换耳机听,那是一种非常夸张的场感,所有声音都是包围在头际的,难受!
————所以我从此知道了我们听的CD录音,大都不会采取这种简易的录音方式的,录音师们会采取近距拾音的方式,刻意夸大细声乐器的声音,并重组它们的相对位置——里面的乐器位置和音量实际是非常人为的,与现场完全不同。
————所以我从此知道了我们听的CD录音,事实上重放空间关系(指音箱位置和环境空间)完全不同于拾音空间关系(指麦克风位置和环境空间)的,就更不必指望什么声场还原了!
“声场还原”将永远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没有真实可言!当然,纯粹的音质上,我相信可以无限逼近真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8286
精华
6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哈奇奇
奇奇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813
积分
936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10-11
哈奇奇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7-15 10:36
|
只看该用户
哈哈,欢迎花柳兄从家电过来168造访.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7224
精华
1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Raxel
Raxel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5199
积分
525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8
Raxel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7-15 09:40
|
只看该用户
声场还原本来就是再创造,如果能够分清楚现实和虚拟的差别.如果知道领略各自的特点,就不会这么执着的比较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85101
精华
7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66-4-22
帖子
2504
积分
254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08-23
南海十三郎
论坛博士后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7-15 11:42
|
只看该用户
“声场还原”将永远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没有真实可言!
十分赞同!每一个录音都是录音师的创造的过程,本人也搞过录音,深知这方面的奥妙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3396
精华
4
452779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Timme
Timme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377
积分
40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1-06
Timme
论坛博士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7-15 11:47
|
只看该用户
有些古典盘听似远距离拾音的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音乐唱片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