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哥提问:如何比较甲类功放和大功率甲乙类功放的控制力? [复制链接]

查看: 6037|回复: 15
11#

1、只有在电压负反馈的情况下,才出现“8ohms时输出125W,4ohms就输出250W,500W/2ohms,甚至1000W/1ohm”,电流负反馈则相反。

2、假设末级供电电压为正负56V,在8欧的负载下满功率为7A静态电流,根据P=I*I*R即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之积的公式,满功率即纯甲类功率为7*7*8*0.5(0.5为甲类功放的效率)=196W。

即当末级供电电压为正负56V、在8欧的负载下的条件下,要做纯甲类功放,静态电流要调到7A。7A的静态电流是非同小可的一个数据,要庞大的散热铁。静态电流调到1A时,甲类为20W,从21W到196W(不止196W,乙类的效率还要高)可视为乙类,此机可称为甲类20W功放、甲乙类200W功放或高偏流甲乙类功放。

久不看书,计算方法可能有误
TOP
1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们知道放大器在放大一个基本波的时候,希望其放大后所输出的波形除了与输入波形完全一样之外,还希望因放大而产生的谐波失真也尽可能低。
我们也知道前级放大器的放大电路都是A类的设计,而后级放大器里的输入级与驱动级也大多都是工作于A类,而只有在输出级才有A类、B类与AB类等不同的放大模式。
A类放大工作在真空管或晶体特性曲线的线性部分,因此引起的电压或电流变化完全与输入波形吻合,因此不但其波形失真极低,且其输出的谐波成分也较为单纯,主要是较低阶的二次与三次谐波失真。
而B类放大是由两支或以上的真空管或晶体交替工作的,在小讯号时,会工作在特性曲线的弯曲部分,因此输出波形会产生不连续的缺口,引起时间提前或落后的现象,也就是交越失真,其输出波形不是连续的,且其谐波失真含有较高阶的奇数谐波失真,也就会产生多次谐波所组成的方波,而这些高阶谐波与音乐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声音会特别刺耳难听。
单端设计的放大器都是A类放大的设计,而只有在推挽电路中才有A类、B类与AB类设计。
AB类放大的工作点设在A类与B类之间,虽然失真不高,但终究还是推挽电路,在实际的动态工作中,还是会有时差的问题与抵消二次谐波的问题的。
那么既然A类放大的失真较低,却为什么大多数的放大器都采用B类或AB类的放大模式呢?
原因是A类放大的效率太低,大约只有20%的程度,所以必需损失80%左右的功率。想要有10W的输出功率,其电源供应就需要50W左右的功率消耗,白白浪费了40W的功率。但B类放大的效率却可高达75%左右,平白就比A类多出3至10倍的输出功率(后者系对单端而言)。至于AB类放大的效率是介于A类与B类之间。
输出功率大的目的是为了能驱动效率低的喇叭,因而牺牲了音质,但是如果我们用高效率的喇叭,才有资格使用输出功率虽小,但音质却佳的单端A类放大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upload=jpg]Upload/20067301135985849.jpg[/upload]
TOP
13#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功放能否很好地控制扬声器?”是指:
只有在功放完全控制扬声器的整个频率范围,包括低频、中高频以及最强和最弱的讯号时才能说这部机器控制扬声器好。

相对小功率的甲类功放,在小信号(小空间,相对小音量)时,因为整个频段,功率输出是线性的,所以控制力优秀。
而大功率石机在极大信号输入时,若仍能保持输出波形不变,则有很好的控制力。但此时人耳是无法承受此音量的,也就是此情况不可能出现。
所以结论是:一般情况下(指人耳能听见的频率范围内及能忍受的音量下),相对小功率的甲类功放(包括胆机和石机)的控制力不次于大功率甲乙类功放的控制力。
且由于甲类功放的效率问题,导致一般甲类功放的用料相当讲究或更注意细节而导致从听感上,小功率的HIFI甲类功放“驱动能力”高于一般的大功率石机,与HI-END级别的大功率石机相当。
TOP
14#

屠夫168 在 2006-7-30 10:43:18 发表的内容
1、只有在电压负反馈的情况下,才出现“8ohms时输出125W,4ohms就输出250W,500W/2ohms,甚至1000W/1ohm”,电流负反馈则相反。

2、假设末级供电电压为正负56V,在8欧的负载下满功率为7A静态电流,根据P=I*I*R即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之积的公式,满功率即纯甲类功率为7*7*8*0.5(0.5为甲类功放的效率)=196W。

即当末级供电电压为正负56V、在8欧的负载下的条件下,要做纯甲类功放,静态电流要调到7A。7A的静态电流是非同小可的一个数据,要庞大的散热铁。静态电流调到1A时,甲类为20W,从21W到196W(不止196W,乙类的效率还要高)可视为乙类,此机可称为甲类20W功放、甲乙类200W功放或高偏流甲乙类功放。

久不看书,计算方法可能有误


公式错了,建议重新翻书,贺贺.
TOP
15#


数据和公式得出的是理论值,在实际情况下,因为元件不可能完全达到理论值,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真,不同机器之间的失真程度和方式不尽相同。举个例子,一台FM的后级是80W乙类,但因为元件精度足够高,失真非常低,所以听感上的控制力会比市面上绝大部分标称200W的机子还要好;在这样较极端的器材情况下,单依赖数字和公式无法说明问题。
TOP
16#

相类似的问题还有胆机的1W相当于晶体管机的几W,偶个人的感觉是1W抵5W ,当然还要视单端还是退挽,三级管还是五级管,甲类还是甲乙类有所区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