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H
滤波电解电容的选用A、B、C:
如何选取品牌?这话似问的多余,谁都会知道买名牌,其实这只对了一点。任何一家名
牌功放的设计师在确定采用什么品牌规格的电源滤波电容时都会非常慎重的。如果以产地排
座次的话,多数人默许的排名是瑞典德国第一,美国英国排第二,日本货打死不用(过激了
些)。大多数情况下选RIFA会很好,但是相同规格下体积大,价格贵,思碧也很好,但是高
频表现不是强项。。。世界上名牌电容有好多,各自各风采,各有各绝技,又各自有短项。
因此音色特点的表现就应该是第一位的。当然是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了。
同规格时,体积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这也是经常困绕DIY发烧友的一个问题。先些年国内
某杂志曾有文章推荐同规格时优先选取体积小的,理由是卷绕电感小,其实这只说对了一个
小的方面。一般的说,作为滤波用电容,涟波电流的大小更重要一些,而同规格下小体积的
电容相对于体积大的电容,涟波电流要小一些。有没有体型不大,漏电低、ESR低、tan低,
而涟波电流高、适用温度范围高的铝电解电容?没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高级电容很难
做到小体积。 说到这里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何RIFA的高档电容总是比其他厂家同规格的体积
大了。另一个实例是被兼并后的思碧电容,同规格下的体积大为缩水,原本40mm×80mm的改
成40mm×50mm,但ESR增加、Irac也减小了。
罗嗦了不少,观点出来了:同规格档次、产品日期相近的前提下,体积大的更好一些!当
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哦。另外一个与外观体积有关的是,电极采用螺栓的要比板焊式引脚
的涟波电流更大些。还有一个重量问题,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电容重量都不相同,很难从重
量上来分辨性能的优劣,但是大家还是愿意挑选分量重一点的,认为起码用料会实在些。心
理因素更多些吧?其实我也是这样想。实际上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产品差别是很大的,一
些早期产品和工业用产品的体积重量都很足,而应用在音响器材上效果却很差。但我想大家
总不至于连这都分辨不出吧。
温度的选取呢?电容器上所标注的温度是指的管芯内铝箔的温度,一般常见的为85度--
105度,由于损失角 、等效串联电阻ESR 、涟波电流Irac 、使用寿命等都与温度有关,相
同条件下标称温度高的要更稳定可靠些。所以当然是标称温度高一些的好了。胆机跟纯A类
石机更要优先选用105度C规格的。
耐压呢?电解电容几乎大多数的性能参数与标称耐压大小有关,前面已经叙述过了,只要
其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选高耐压规格的产品好处多多。普遍认为只要耐压余量为工作电
压的15%就够了,但这只是从电原理设计考虑,从性能声音的角度选取还是高一些更好。这
里不再考虑耐压的安全工作范围,而是高耐压规格的电容具有更好的性能参数。尽量选取同
系列产品的高耐压品种你会多多受益的,而你唯一的代价就是多花费点银子。
总容量大些好还是小一点好? 都不好!这里有一个校声的问题,总容量大些声音浑厚稳
重,中低频段显的浓郁一些,而过大则会影响高频的层次感; 总容量偏小的话,则与之相
反,高频清秀,层次分明,但缺少分量感,声音轻飘无根。无论是胆机还是石机,都有这个
倾向。到底多大为好要根据自己的电路、声音表现去取舍,一般可先比电路设计值预取大一
些,然后减小容量,直到你觉得声音合适为准 。
相同的容量采用一只好还是多只并联好? 一般认为多颗小电容并接成一颗大电容可以降
低阻抗,涟波电流要比单只电容来的高,高频层次也优于单只电容。国内大多数功放生产厂
家以及我本人也喜欢这样使用。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从校声因素上讲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低频
的浑厚大气、温暖丰韧上不如单只电容来的好。解剖很多欧美名牌功放,都不喜欢使用多只
并联的做法,可能与这点有关。当我们在检讨自己的产品跟欧美产品声音的差距时,有没有
想到我们的一些做法是否过于教条和机械了?
在主滤波电容上并联小电容呢? 这个问题似乎大家都已经公认了,对于高频的改善效果
确实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并联不同小电容的品种会对高频的表现有一定影响,不可随便找
一棵MKP并上既OK,这棵小电容的位置放置在靠近电路端要比直接并联在主滤波电容上更合
理些。
滤波电解电容在胆机中属于仅次于电子管的早衰元件,在石机中的使用寿命跟其他元器
件相比恐怕是最短的(机械调控元件不算),使用年久的功放音质劣化大多因素是电容老化
引起的。避免超温、超压使用,减少开关机次数(大电流冲击),可以有效的延长使用寿
命。考究一些的功放设置开机软启动电路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好处多多,值得提倡。以后笔
者会另行撰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