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非常同意。
尽管声音的某些特性可能研究的还不透彻,但是绝不是说它没有一点标准了,甚至一个人一个标准了。
由于音频测试的复杂,很多发烧友干脆用纯粹的主观测试,没有一点客观测试。这并非不可以,可问题是这种主观测试人本身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包括客观测试的一些经验,他才能更明白什么是真实的声音。
好听不好听可以随便说,但是真实不真实才是真正考察器材的标准。
例如一个厚声,其实大部分厚声都是频响上200-400左右较强,而高频可能较弱有关,其实是一种失真,但是必薄声更好听,所以也受到了推崇,但是问题是当声音恰到好处的时候,却时常被说成平淡没有音乐味道等等。
国外的很多权威杂志都是主观客观一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但是华人圈里却最喜欢玩悬的,空对空,呵呵,我们的文化传统吗?我看不只是传统的问题,还有利益的问题了。
主观评价是最困难的测试,非常复杂周全的设计才能保证结果具有一定的正确度和可重复性,但是现在被太大的简化了。甚至随便听一两首曲子就完事。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我自己挑选了足足两张唱片包括一些测试信号的曲目,各种类型,各种乐器,各种人声,至少听过其中的大部分我才敢有些自信,我耳朵比较迟钝吧。
说到蔡琴的声音,她不同的曲子音区也不一样,决不能只听一首就说厚声,好听,因为换一首可能会发现厚的有些夸张了。还有那个机遇专辑里的钢琴声,明先是电钢琴效果声,却被很多人奉若神明一半,说多么真实,多么有现场感云云。
舒存 在 2005-5-21 1:18:34 发表的内容
lingsoft 在 2005-5-21 0:54:50 发表的内容 这正符合我说的观点: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76017&ftdate=20050521&nTypeId=10
人的耳朵差异是很大的,声音对比没什么意义。 |
对比不能说没意义,关键看过程是怎么对待的!
盲听不是等同于简单的遮盖起来听!《Stereophile》编辑部对音响盲听有过介绍,如首先要确定盲听的参考标准,包括了硬件的参考标准是什么,软件的是什么,还有参与人,以及人耳疲劳问题和同化现象如何避免等。
选择大家都认可的器材和声音为标准是必须的。既然是为了体现器材上档次,为什么不上套好的系统来听听?
另外我想问二个小问题,第一个是借问的,刘汉盛先生曾经问过的,用蔡琴录音做试听的朋友,知道多厚的歌声才是她真实的呢?另一个是问问,她那张录音的钢琴不是真实的琴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