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德克XA8250/8800MN功放的听音评价——田庆松 [复制链接]

查看: 2666|回复: 3
1#
[upload=jpg]Upload/200622616502431685.jpg[/upload]

节选《无线电与电视》2006年第2期

        最早开声的是每个发烧友都熟悉的《民歌蔡琴》,一曲“出塞曲”下来,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本机在音乐色调的把握上同老版的XA8800几乎是一致的,它的声音温暖而醇厚,蔡琴那略显沧桑感的嗓音仿佛把人一下子吸引到她的身边——这是一种经典的真实的蔡琴声,是一种带有磁性的中年女人所具有的独特嗓音。我从不同的功放中感受到过好几种蔡琴声的,有的功放给出的蔡琴声略显清瘦一些,还有的功放给出的蔡琴声更老沉一些的。XA8800N出来的蔡琴声中频迷人,给人一种没有丝毫做作的很自然的感觉。

        还用它完整地听了两张不同风格的人声唱片,一张是八只眼的《青叶城之恋》,还有一张是莫斯科儿童合唱团的《Song of  The  World Vensa》。为什么选用一张很少出现的莫斯科儿童合唱团的唱片呢?我认为清纯如水的童声是最考验一个器材的表现的,虽然我听不懂其中的唱词,但是音乐本身是没有国界的,我能听懂它所表现的旋律,我能感受到优美而纯真的童声,这就足够了。从XA8800MN所再现的人声情况来看,不论是《青叶城之恋》还是那盘儿童合唱,本机的表现几乎无懈可击,男低音松鹿的那低沉松软的声音以及儿童合唱团童声的清纯与优美仿佛让人置身于演出现场。

        XA8800MN的低频厚实有力度,聆听我们熟悉的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的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这两个乐章在大音量下所再现的音乐依然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可以说,从XA88000MN身上再现的是一种轻松而没有压力的声音,这一点应该归功于本机强大的输出能力和极为可视的功率储备,没有这两个因素的支撑,想要以很大的音量聆听《自新大陆》中气势宏伟的第三、第四乐章是非常困难的。本机的高频表现我想是我在对比中唯一感到同老版本相比有改进的地方(其他方面的变化我还暂时未听出来),相比于老版本来讲,XA8800MN的高频和极高频泛音更加顺畅细腻。小提琴的表现像是抹了油似的没有一点毛糙感,这是在聆听穆特的《卡门》时爆发出来的一种强烈想法,而我使用老版的XA8800MN播放此曲时总让人感到有些意犹未尽,有一丝丝的糙意在其中,这种感觉只有在对比之后才有深刻体会。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在其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XA8800MN功率晶体管的匹配更严格一些吗?或者是本机中的电流负反馈所带来的优点吗?或许什么都是,或许这两个原因什么都不是,所幸的是,这其中的具体原因我并不需要追根索源,我知道的是,XA8800MN在高频段的表现相比于老版的XA8800MN而言有了稍许的改进,这就行了。 威尔弟的《歌剧选曲》,大场面的《纳布果》希伯来奴隶大合唱“飞吧!思想”、黎甘诺之役预言大合唱、阿伊达凯旋进行大合唱“光辉的埃及”等优秀的录音。我爱这张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有着宏大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感,这让我从心底里升器一种感情的共鸣。XA8800MN能够再现一个真实的宽广舞台,它将庞大的合唱队形完完整整地交代了出来,它的声场宽度毫不费力地超出两只音箱之外,甚至有一种不在室内听音的感觉,仿佛是处在一个大厅里欣赏合唱团的演唱一样。它的层次感分明,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它将乐队的各个声部如油浮水般地再现得清澈透明,我们透过声场不是听到而是看到了整个乐队的编制和演奏,这是只有在高级放大器才具备的超高水准。本机的速度感是相当快的,在这一点上我选听的是谢尔金演奏的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钢琴奏鸣曲》。大概好多发烧友都清楚,要评论一个放大器的速度感最好的方法是听它钢琴声的表现,对于这3首钢琴奏鸣曲本来我还有一个RCA所出的鲁宾斯坦版本的,但是我喜爱听谢尔金的这张唱片。XA8800MN表现出来的月光奏鸣曲给人一种流畅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它给出了那种月光一泻遍地的情景,轻瓢瓢的好象没有感觉,这是一种轻松的胜似闲庭漫步的表现,当放大器的速度感拖沓时它是不会有轻如流云般的美妙感受的,在这一点上本机的表现会令很多价格更贵的名机汗颜。
分享 转发
TOP
2#

田是新德克的枪手,很多新德克的DD都是他出的文章.
TOP
3#

看到<<无线电与电视>>近年的一些文章,田庆松已成了XDK的御用文人!
TOP
4#

不管枪手们怎么写,我觉得国货里有不少东西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新德克8800MN就是其中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