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欣赏的时代性及其它...... [复制链接]

查看: 10447|回复: 95
11#

好的发音给人的感觉是"包"起来的,这使我们联想到玩具店里的布娃娃,就是用漂亮的绒布包起来的,非常好看.可爱.用这种感觉来联想发音,将声音"用气包起来",使人感到非常光滑.圆润,就如我们常说的"珠圆玉润",玉发出的光是润的,是祥光,我们去商店买皮制品,姑且算是皮鞋吧,如发出的光很亮,刺眼,这种光叫"贼光",是下品,如发出的光是润光,是珠光,无庸多说,肯定是上品.所以音乐的上乘声音应是"圆润"的!
        这"珠圆玉润"就是质感,即我们对音质的审美感.如我们常用"金丝绒般的美丽"来形容小提琴动人的音色;以"夜莺般的声音"来赞美女高音歌唱家迷人的歌喉.又如乐曲描写思念.回忆情景的乐段,常常需要一种遥远.朦胧的音色,这时我们就好象是"雾里看花","隔丝巾视物",隔着两层丝巾,看世界万物,朦朦胧胧,似在梦中,这是视觉质感;听音色的纯净,犹如名酒清澈透明,毫无杂质;说声音透亮,又好比水晶球一般地晶莹透明........
TOP
12#

谢谢大家的喜欢,谢谢!!!
TOP
13#

我就再说一下松字."松"的反义是"紧",."松"的同义是"散",通常低档器材,一出声散漫无度,是一"散"字;有些厂家为了改善这一"散"字,增加声音的凝聚力,又形成过紧的毛病.出来的声音僵硬发直,是一"紧"字.所以我们说的松字是说发出的声音要"松而不散".
         我认为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所有的艺术都要讲究二个字"控制".无论是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或是造型艺术,都要苦练控制的功夫......音响器材更离不开"控制"二字.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14#

llh 在 2006-7-7 10:44:08 发表的内容
丁老師喜歡吊胃口!  ...繼續呀.俺看!

报告llh兄:叫我老师不敢当!
我只是想通过这篇短文说明,现在社会.时代对艺术的审美观是以阴柔细软为美,我们发烧友也不例外,大家听听你家里的国产碟片,都是以"秀"为美,国内各大民乐团的演奏如是,连我刚买的<乐坛神笔.赵季平> 碟片,由香港中乐团演奏也是通篇讲究柔美......我只是从社会的发展,时代对艺术审美观的变化简约分析了一下,说明发烧友的爱好是跟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的.现在大多数发烧友喜欢的是一个"秀"字.........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15#

丁启烈 在 2006-7-5 10:15:50 发表的内容
厚与亮是一对矛盾,声音厚了就不亮,亮了就不厚,要处理好厚与亮的关系非常不易.什么叫厚,厚的反义是薄,好理解,厚的同义呢?厚的同义是闷,有些人一听到竹笛吹出如萧般的声音,就说你听这音多厚,殊不知这音不是厚,而是闷,所以对厚音的要求是,厚而不闷.亮的反义是一个"暗"字.一段旋律,如果要求演奏的柔美,抒情,那么,在旋律,音调,音准,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办法是用技巧把演奏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变暗,"暗"很重要,有把刚音变柔音的功能.所以我们烧友推崇的柔美,抒情的音响器材,声音都较暗,速度都较慢,我们平时说话,怒气冲天时,说话速度既快,声音又亮.面对恋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则反之....


亮的另一个反义是一"黑"字.当亮与暗成反义时,亮的同义应是"明"字,当亮的反义是黑时,反差巨大,天黑了,半夜三更,伸手不见五指,是"黑";天亮了,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如同看一个玻璃瓶.这个"亮"字,是指音色的纯净,声音的透亮,犹如名酒清澈透明,毫无杂质;又好比水晶球一般地晶莹透明........
TOP
16#

东月 在 2006-7-8 22:27:47 发表的内容
丁老师好文笔啊!

东月兄,您好!!!生意兴隆!!!
TOP
17#

丁启烈 在 2006-7-10 6:31:48 发表的内容
我区有座大学,学生有一万多,音乐系里有二个三十多岁的年青声乐教授,一男一女,男教授是唱通俗的,身高一米八二,那漂亮的大胡子配魁梧有形的身材,就别提有多帅了;女教授是唱美声的,身高才一米五八,娇小玲珑,却也靓丽有加.楚楚动人,如此一佳人,却被学生起个外号叫"功夫",而魁梧有形的男教授被学生起个外号叫"感觉".这外号起源于一次演出........


却说这年青声乐男教授平时给学生上课,三句话离不了"感觉"二字,"你看你,快找找感觉.......","你看,不是这样,把口腔打开,感觉!感觉!!,你感觉那里去了......".演出时,通俗歌曲的前奏通过高挡扩音设备播出,大都声场阔大,气势雄伟,在撼动人心的大鼓声中,男教授那纤细的歌声一出,愈发显得啊娜多姿,柔弱多情,使人回肠荡气,令人感到美得喘不过气来......
TOP
18#

哈奇奇 在 2006-7-8 16:49:20 发表的内容
好,近来学习一下.不过个人认为雄壮阳光也可以表现阴柔,只是刚性的柔而已.举例,英雄男高音的声音是男高音里面饰演雄壮威武的男子的,声音也带有同样的风格,浑厚,雄壮,气势磅礴.可是一些歌剧唱段段需要表现一些较为婉转细腻的感情段落,他们就需要运用声乐上的"半声"技巧.运用的好的话,是一种阳刚的"柔".雄壮阳刚的声音和风格也是可以表现各种感情的,只是要丁兄说的"控制"!


哈奇奇兄:传统的审美观讲求静穆作风和宽宏气度.讲求儒家的"文质彬彬" 和道家"外柔内刚"的静美........总之讲究刚,柔二字.我认为这刚,柔二字,是音乐文化发展七千余年的必然."刚"字往上走一步,是个"暴"字;往下走一步,是个"柔"字.
            " 柔"字再往前发展一步,是个"软"字. 我们需要的声音即不能"暴",也不能"软".
TOP
19#

丁启烈 在 2006-7-9 9:27:01 发表的内容



顾恺之发现人物画的本质不在写形,而在传神.到谢赫认为肖像画大都是全身像,单是把眼神刻画好,还嫌不够,真正做到"尊萆贵贱之形,觉然易了",体态风姿是不可不加强调的.战国时,楚王好细腰,对身姿的要求看来比对面容还要讲究些.故提出"气韵"二字,代"神"也,韵者,神情风貌,态度风致也.既强调了眼睛,又不忽略体态......


比如一个人,双目炯炯,灵动非常.则不可说他 (她) 无神,但倘若这个人矮若侏儒,身圆体肥,驼胸凸背,残缺不全,则不可说他 (她) 有气度,有气派,即不能说他 (她) 有气韵.
               <世说新语.容止>篇有一则颇有名的故事说明了传神和气韵的关系.兹录如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神明英发(<魏氏春秋>曰:魏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发),为什么还要"崔季硅代"呢?就是 "自以形陋"  而且 "姿貌短小".当然不可能有气派,但他 "神明英发",这是从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但不能代表其人身姿威武.......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20#

丁启烈 在 2006-7-7 18:02:27 发表的内容
我就再说一下松字."松"的反义是"紧",."松"的同义是"散",通常低档器材,一出声散漫无度,是一"散"字;有些厂家为了改善这一"散"字,增加声音的凝聚力,又形成过紧的毛病.出来的声音僵硬发直,是一"紧"字.所以我们说的松字是说发出的声音要"松而不散".
         我认为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所有的艺术都要讲究二个字"控制".无论是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或是造型艺术,都要苦练控制的功夫......音响器材更离不开"控制"二字.


音响器材除了"控制"声音的松,厚,圆,亮,高,中,低频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神韵(古代无录音设备,何种音为有神韵,仅可从古带文献记录上参考,但古代的神韵二字,多用在绘画艺术上),何谓神韵?中国第七世纪以前画坛上的唯一大家___六朝的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主要是指眼睛传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