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买不到Matrix 801也不必再伤心 B&W CM7喇叭 [复制链接]

查看: 5551|回复: 16
11#

上面不是广告吧?
B&W  CM1到底如何,
想听用家说说!!!
TOP
12#

iPod配Jeff Rowland 102,太奢侈了吧。
TOP
13#

苦尽甘来


文·【k k Teo】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音响越来越普及并流行。由于城市节奏快,人们工作强度高,下班之后回到家,需要松弛身心,把自己从繁忙与紧张中解脱出来。你可以欣赏着心爱的音响,聆听着优美的乐曲,让一天的疲劳和烦恼烟消云散,尽情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自从听了Joo兄的McIntosh组合后,虽然是原子粒机,却予人温暖的音乐感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个月后(Joo兄这几个月很忙),相约某日晚上去Joo兄处体验“交流电杂波滤除器”和McIntosh的威力。

虽然下着大雨,但冲淡不了我们“发烧” 心情,准时到Joo兄处,马上进入“发烧房”,器材仍旧一样,但增加了一部由《视听艺术》的主笔--许统源君所设计的“交流电杂波滤除器”和一部“大功率杂波滤除器”。

首先来一张华乐,声音相当清晰,可惜略嫌刺耳;再放一张CD试人声,人声飘浮不定,低音不清楚,音场混乱,很难受!跟以前的声音相差甚远,不对劲!李兄也有同感,我们试将Speaker拉前又推后,Toe-in等等,但还是不得要领,于是Joo兄打电话向许统原君求救,好在许君刚巧就在附近,15分钟后便赶到,而且还带来了“发烧音响”主笔“弹弓杨”君所介绍的Altec 515B“低音王中王”和Altec 288“高音王中王”,使我们目睹了难得一见的515B和288的真面目。

再放CD开声,许君便说Out of Phase,有一边的超低音不对,接着开始调校,声音渐渐好起来,但还是不能达到从前的水准,由于时间已不早,于是约定改日再聚。

几天后接到Joo兄的电话,原来前几个月忙,故器材都没有开声。最近只要有空便检查电源,并将所有的接线,从新清洗及连接,终于发现原来他在更换一个美式插头时接错线,当重新接好后,一切恢复正常。

Joo目前所用的接线是:
Marantz 94CD至THETA DS Pro Prime解码器用Aural Symphonics Digital Standard。解码器至Mcintosh C35前级用Omega Gold,前级至MK LP-1 S Passive High-Pass Filter用American Hybrid Technology Ultra Resomtion讯号线,然后以Audio Plan Musicable连接McIntosh MC7200后级,再以Van Der Hui MC D-300连接MK V-1B超低音,喇叭线则用American Hybrid Technology Ultra Resomion S Cable。

匆匆又过一星期,我们又再次造访Joo兄,许君还约了他的好友T S Lim来。在〈视听艺术〉第六期里,Joe Lee曾写到:通常大师出马,首先一定大弹对方的组合,摧毁对方的自信心!然后要两招“立竽见影”的手段,对方自然心服口服,任人鱼肉!

Joe兄就曾碰到一名印籍大师正如Joe Lee所说的一样,但印籍大师却具君子风度--“动口不动手”。然今晚所见的二位大师却有所不同,首先他们查看器材和摆位,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环境,再拿出自己带来的CD开声,然后慢慢一步一步地调校,将两个超低音推后,再Tone-in,可以感觉声音一点一点地在改变。每当我们有什么疑问,他们都很细心地解释,就好像老朋友一样,使我们得到不少音响知识,心中更增添了敬佩。

当音乐再次响起时,不听则已,一听惊人!音响效果改变之大,简直难以置信,只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整体音色活跃,丰富自然,弹跳力一流。音乐的背景非常宁静,深沉且圆润的音场,给人一种深邃悠远的感觉,完全超出房间的局限。音乐的画面也格外清晰,播大合唱时,层层叠叠的人声、拍手声都历历在目;叮叮当当的乐器声散布在空间,一串串地悬挂在空中,具有密度和空气感;敲击乐也非常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这是Joo兄发烧六年来所不曾体验过的。直到今天,才真正地了解何谓立体感、空间感、小提琴的松香味等,乐器的定位及结像也开始进入伸手可及的境界。

音响系统有如此高水准的表现,真是难以置信!经此一役之后,笔者发现一套音响系统若要达到高水准的表现,除了需要下一番心思之外,最好还能具备以下的条件:
(一)发烧房:要有冷气及隔音设备。
(二)器材:Mcintosh C35前级和后级McIntosh 7200后级是最佳拍档。
(三)接线:高级和顶级配合。
(四)交流电杂波滤除器:供前级、CD机、解码器、调谐器使用,一旦用上之后,
整个音乐的背景显得异常宁静,能听到更多的细节,音乐的画面也更加清晰,一经使用,马上见效。
(五)大功率杂波滤除器;提供充沛的电力及稳定的电流给后级使用,使到后级具有无穷的力量。
(六)要得到高手Fine-tuned,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好的器材,可惜却没有高手的指点,器材往往只能发挥一半的功力,当高手Fine-turned之后,效果真是不同凡响。

总的来说,Joo兄目前的系统可说已经达到音乐与音响的至高境界,这正是发烧友不惜代价,梦寐以求的目标。

>> 回顶端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3562415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41499394.jpg[/upload]
TOP
14#

Majeel Lab Pristine A-S10 功率放大器  

一早来到办公室,一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安静地躺在我的桌上。上曰:PRISTINE。我满心欢喜地想看个究竟,只听主编下令道:“如何?他的样子长得不错吧!明天你就有机会和他见面。”

隔日,我欣然与主编拜访日籍音响设计师Mr Jun Makino,并一睹他的处女作Pristine A-S10双单声道功率放大器(Dual Monaural Power Amplifier)的风采。

相约下午两点,Makino桑和他的助理已在总代理RTL Audio Pte Ltd的试音室等候。
进入试音室,一股浓郁的大和文化扑面而来,整洁的沙发,一层不染的地毯,墙上挂着RTL Audio老总Mr Hideo Kitazawa精心收藏的吉他,以及摆设精美的榉木CD架,每一处都展现出日本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 互相寒暄时,我一眼就认出了Makino桑,他比照片上多了几丝银发,但精神抖擞,眼里闪烁着艺术家的灵气,令我不禁向他弯腰90度,以表尊敬和仰慕。

“可以谈谈您的经历和背景吗?”我试图打开这位儒雅设计师的话匣子。

“1979年1月我来到新加坡,在汤姆森(Thomson)担任音响设计师,后来晋升为部门主管。1997年开始创业,设立了Majeel Laboratories Pte Ltd。”

“您在创作和设计时,把重点放在哪里?”

“声音。”Makino桑果断地回答。

“我追求的是准确的原声,因此开发了Floating Error Cancellation Technique(简称FECT)线路。这项技术主要是根除失真与讯号误差,它隔绝了不准确的讯号,并将它送到扬声器的负极,以抵消来自扬声器正极的讯号误差。FECT线路的运用,令Pristine A-S10完全不必依赖负回输,因此线性表现更佳,失真也更低!”

Makino桑已为FECT技术申请了专利权。

Pristine A-S10的外观很特别,线条流畅,不同于其它功率放大器那么笨拙,尤其是波浪形的散热器,设计很雅致,引起了我的兴趣与好奇心。

“这是Mr Sam Ribet和Mr Alessio Pozzoli两位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他们是我多年的好友。其实很多人都对散热器的波浪形设计情有独钟,还有机身前的Fire Blue显示灯......。”Makino桑终于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接着,Makino桑打开了Pristine A-S10的顶盖,让我看看它的内在美。喜欢“think big”的发烧友,Pristine A-S10肯定能满足你的“虚荣心”。它采用双单声道设计,左右声道的布局有如镜影般对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硕大无朋的高电容、低噪音环形变压器,以及六个低ESR音响专用电容器。彩色指示灯则会随着不同的状况而改变颜色,如:绿色表示备用,蓝色表示正常工作,而红灯亮起时则表示故障。

为了让我了解Pristine A-S10的威力,Makino桑请我坐上皇帝位,他则神情自若地站在我身后。

当喇叭响起俐落的钢琴声及阵阵高亢而细致的古典女高音时,我禁不住闭起双眼,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舞台前,欣赏着独唱音乐会。 依稀间,我似乎感受到女歌手颤抖的声带以及她那极富戏剧性的表情。

一曲既罢,我们又欣赏了一段爵士乐,低沉的萨克斯管音色华贵而凝重,演奏快速乐句时又如行云流水,充分地发挥了Pristine A-S10的魅力。

最后,我又贪婪地欣赏了一首具有巴西风格的女声。 此歌手很有可能在长牙时偷偷吃糖,每每发“nice”音的时候,牙齿漏风得厉害,唇齿间的小细节被眼前的器材捕捉得历历在目,生动而逼真,我忍不住回头对着Makino桑竖起了大姆指。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又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在耳膜镀金后,我起身向Makino桑道别,并向他表达了小妹我对Pristine A-S10丰富内涵的赞赏。

临别时,Makino桑再次向我们行了大和民族招牌式的礼节,愉快地结束了这次的会面。

售价:
Pristine A-S10: $6800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51446364.jpg[/upload]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968409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9218325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93154495.jpg[/upload]
TOP
16#

Manley Stingray

文·【蔡承志】
  

在高度文明的时代里,人类的创造力有时似乎也会江郎才尽,尤以工艺技术进展虽神速,许多设计上的概念,仍多从自然里吸取养分,印证了师出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格言。许多创作设计都是如此,譬如形似狂奔飞豹般的汽车、有如黑夜里猫眼般的车、更有常青不老的甲虫车,近来再次复古,另一款新型甲虫车,被许多爱车者追购,反应之佳,相信源自对回归自然的一种向往吧。

最近为了测试器材,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外形设计颇有神来之笔的创作,它就是本文的主角:Manley Stingray。顾名思义,设计概念取自号称魔鬼鱼的外型,名称取得很直白,毫无美感可言,但观其线路设计,会让你惊叹:这简直是一件艺术品!组件安排的合理程度,已达妙不可言之境。不由得再次领会到自然能给予我们多么丰富美妙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看看其外观:机身呈菱形,如魔鬼鱼的身形;金黄色的机壳侧板与面板,不锈钢的机罩,简洁中焕发出讨人喜爱的灵秀。机身前方两个旋钮,有如在深海中闪烁光芒的鱼眼,颇有画“鱼”点睛之趣。一个旋钮为Balance Control,另一为音量控制,音量控制为级进式,从小节处体现出一番发烧意味(略觉不足的是其级进间隔稍大,音量处在临界状态时,喇叭时有拍边之虞)。

电源输入插口安装在机后末端,接上电源线时,十足有如长长的鱼尾,形似神似,已达两全,真是高明大家手笔之神品!不过电源插口安装在机后,用家并非很方便,值得注意。电源插口处紧接着是变压器输入插口,然后兵分两路,分为左右声道,更有甚者,其变压器输出插口也是左右开弓,共有四组RCA选择。选择器(Selector)也是‘各行其是’左右各一组。左右声道输出端紧挨着的是喇叭输出座,可见Stingray的线路设计,始终遵循采用最短线路的原则,以便让器材在音频放大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与失真。

但必须一提的是其喇叭输出座,两个接头非常靠近,当喇叭线松脱时,很容易彼此碰触,造成短路,更严重者导致烧机,那将是一件憾事。务请厂方稍作修改,更上层楼。

接下来看看Stingray的规格,它共有两组输出管,每声道各有四只EL84小管,作扇形状安排,前方另有两 只6414(Driver)和12AT7WA输入管。输出功率是每声道50瓦。频率响应15Hz-40kHz。体积是19 x 14 x 51/2寸(W x D x H),重量约30磅。

自从购入了黛玉型的书架喇叭Rogers LS 3/5a LE,并以她测试各类扩大器后,我对之爱不离手。我以黛玉称之,取之弱不禁风,需要小心呵护之意。盖其用情之深,感人之极,其神采与风韵非一介发烧莽汉所能领略。那秀外慧中的内蕴气质,不知迷倒了几许爱乐者。

当然,也有道友会说这是一种病态美,她高不成低不就,本来就不是用来听发烧音乐的,哪里称得上Hi-Fi!为此笔者同时用上了身形矫健硬朗,风格强悍的小喇叭Dynaudio Contour 1.1,以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更全面地挖掘Stingray的性能。

除此之外,笔者还用上许多高度发烧的烫手热碟,长时间逼供拷问Stingray,借以全方位的尽展情感(对Rogers LS 3/5a LE而言)与理性(以Contour 1.1为准),以免犯以偏盖全之误。

测试配搭依然是:
CD转盘:Teac VRDS20
数码线:Transparent
解码器:Wadia12
讯号线:PAD HDI
喇叭1:Rogers LS 3/5a LE
喇叭2:Dynaudio Contour1.1
喇叭线:PAD Maximum
其它配件还有Harmonix器材垫(置于Stingray下)和喇叭Enacom等。

首先用Rogers LS 3/5a LE测试,无论是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渡口》(DJCD-96108),或Carol Kidd的When I Dream(Gold AKD 045),女声唱来气息悠长,声线中充满温情,音质厚度适中,而结象始终如一地竖立中央。偶尔你也会发现歌者随音乐上的需要,有一些细微的移动,可见Stingray的细节何其出色。女声在一唱一叹之间不乏令人眷念的丰润韵味,此时,你会发现歌者距离,距皇帝位仅举手之遥,而整个音场在Stingray的支配下,向前延伸了许多,颇有让你载浮载沉于音乐中而不能自拔的味道。

换用Contour 1.1时,整个音响起了巨大的变化,从此得知Stingray的性能颇为全面。以女声而言,《渡口》里的电子低频出击,孔武有力,虎虎生威,不象Rogers般弱不禁风,随时拍边连连,也许这是因为Stingray的音量控制为级进式,处在临界状态时,则多一分太多,造成拍边,而少一分又太少,简直搔不到痒处,难于发挥到最佳状态,不免留憾。假设厂家把音量控制级细分得更小,也许能补其不足。此外,Contour 1.1无论高频低频都延伸得非常出色。然而女声还是让Rogers抢尽风头,Contour里的人声显得少了几许的人生历练,清纯中欠缺耐人寻味的深度。但在泛音的表现上,个人认为两者不相伯仲,所不同的是Rogers表现得浓郁,而Contour 1.1则清丽通透。

再次播放笔者深爱的一首歌:Louis Armstrong meets Oscar Peterson(Verve 539060-2)里的第四轨Blues in the Night(My Mama Done Tol'Me),配用Rogers时,Armstrong唱来不失一贯风采,嘶哑而浑厚的音质,喉底似乎永远有着吐不尽的浓痰。他的招牌声音,一开腔,就有着数不尽的沧桑,这是历经人生许多起落后的情感;加上那无以伦比的金黄色泽的小喇叭,喇叭声高耸而向前投射;钢琴发声处也远远地抛离左右喇叭的范围。配以Rogers LS 3/5a LE的Stingray在音场再生能力上,绝对具备很强的说服力,而以后的许多重播细节,依然再次印证了这个说法。

接着播放现场录音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1963(VSD2150),Ramblin' Boy里,Stingray制造堂音与残响的能力,还是非常出色,整个音场空间氛围舒松而热烈,台上台下声音连绵一气。虽然Rogers LS 3/5a LE是一对小喇叭,Stingray也没法子将它赋予大喇叭的气势,但它所制造的丰富音响空间,让你悠游其中,忘了这是罐头音乐,可见其带入感之强。

再循例用上Fairy Tales里的Come Down in Time,琴音在用Rogers时的,颗粒感强,每个声音圆浑富色泽,空气感与余韵丰富,皆有上佳水平。于钢琴低频处颇见分析力,音场宽深,歌者前倾,多了一份撩人意态。

以Rogers配过Stingray赏毕,再换上Contour 1.1,钢琴音色骤见真章,高频去得更尽,色泽光彩夺目,似乎每个音符都让你有惊艳之美,而低音强横中则显得笃定,富有分析力。唯一的不足是它营造的音场中,听者与歌者界限分明,不比用Rogers时具有那么强的带入感,但这是喇叭个性使然,不可强求。

古典音乐是笔者测试时不可或缺的材料,这次选上了Saint Saens的Havanaise(EMI CDC55502629)和Fete A La Francaise(花都风情)里的Espana。用Rogers时,Sarah Chang的琴音可说是风情万种,在Stingray配合下,她寓至柔于至刚,也许你会说Stingray的高音略显得硬些,不过一旦你有机会近距离聆听现场演奏,你会说这正是音乐力度的最佳体现,她姣妍中焕发出特有的深情,至性至情处,再次显现古典音乐的精深与博大。

Contour 1.1配搭则是另一番风景,它依然是高低两频脱颍而出,音场广阔开扬,通透度较Rogers更胜少许,音乐还是鲜活热烈。此外,无论大动态的音响波幅,还是对微讯号的瞬间反应,Stingray播来都不费吹灰之力,大起大落痛快淋漓,而小提琴的音色,依然以Rogers较为迷人与高贵。当小提琴群奏时,琴弓的擦弦声(俗称松香味)木味十足,过瘾之极。

《天幻萧音》是本人在发烧测试时的首选监本盘,它也是本人的看门本,非到关键时候绝不轻易派上用场。由于Rogers先天缺陷,在大音量时随时丢脸,故只以Contour 1.1测之,音乐响起时,笔者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首乐曲不知听了多少回,从低价到高价的产品,一概不能让笔者兴奋,除了多年前用Electrocompaniet AW250听后,至今始终不能忘怀。这次居然让在下动容,可算是异数了。

虽然Stingray配合Contour 1.1相对说来还是小组合,但其效果很有大家风范,就清晰度而言,在笔者听过的组合中可说是拔得头筹,鼓皮上的音色变化丰富,音场深度和阔度皆是上上水平。说到瞬变,其石破天惊的爆发力,简直会让你吓呆了,由此可见Stingray的电源供应之充沛,绝不能让你等闲视之。

Contour 1.1配合Stingray时,完全是以理性取胜,而少了一份令人刻骨铭心的感人情怀。但它有一种独有的美感,舒展清丽,意态流动,波幅巨大的壮观气派,会让你由衷地从小喇叭中,发现另一个大天地。

最后总结是:Stingray无论配合Rogers LS 3/5a LE还是Contour 1.1,其全面的重播能力,决不是许多同等价位的器材所能轻易超越的。在本人的测试器材生涯中,能引起笔者兴奋的器材数量,已大有江河日下之境,这次Stingray算是新纪元里送给发烧友的厚礼,它让笔者在聆听音乐时,至情至性地沉迷于音乐深处,而忘了发烧经。

假设你正处在发烧的十字街头,那我要劝你先小心了解自己的审美倾向,因为Stingray所焕发出来的风韵与美感,能让你兴奋万分,诱人入觳。总之,它肯定是喜爱音乐内涵的朋友们的一件心头爱。



售价:
Manley Stingray : $3500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42128323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431729602.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73638728.jpg[/upload]

Jadis DPL / DA8 前后级

文·【蔡承志】
  

通常发烧友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个梦幻组合,是在某处听过后的一种刻骨铭心,为了追求这个梦中情人,他努力干活,努力积蓄,努力串门,努力踢馆,一心想要将它拥有而后快。

在我的发烧生涯里,最难忘的是用Marantz 7和8B,配蓝玻璃胆,推Rogers LS3/5a LE喇叭,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李香兰的“歌舞今宵”、“三年”,彭玲的“囚鸟”,黄莺莺的“葬心”等,笔者听得如痴如醉,目泛泪光,当时的声音未必High-end,但它的艺术感染力,才是真正地撩人的要素,而这正是Rogers LS3/5a LE配合胆机迷人之所在。

另一令人难忘的是Jadis,它在音响界,论名气,响当当;论素质,口碑佳;论档次,非凡品;论造形,气质高,太多的优点,造就了其非比寻常的身价,这也许是它唯一的“缺点”。

当一套西装Jadis DPL前级和Jadis DA8后级来到我家,其金碧辉煌的外形,高雅不凡的设计,令我的发烧房满室生辉,让我油然而生拥有它的冲动。

我当下快手快脚地把Jadis DPL前级和Jadis DA8后级接上了Rogers LS3/5a LE,一阵快感涌上心头。经过约两个月的run-in,相信此时Jadis已经处在很好的备战状况了,于是开始测试。

测试主角身价不菲,自然不敢怠慢,在整个试听的期间,动用数十片珍藏CD,反复聆听。此外,笔者还配搭不同的组合,结果证明用Jadis一套西装效果最为出色。

首先将女声唱片播一轮。先听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当歌声响起时,我呆住了。在我原先的组合里,蔡琴的声音充满朝气,少了内涵与沧桑,并不太讨好,有听Hi-Fi多过听音乐之嫌,更准确地说,少了让人深受感染的力量——情。但在DPL和DA8的配搭下,泛音丰富而松弛,音场和气氛有一股上扬之气,生机勃勃,蔡琴唱出几许落寞与无奈,非常耐听,让你舍不得关机。

再放Carol Kidd的Gold CD(LINN AKD 045),When I dream和Summertime是笔者的最爱。Carol Kidd的声音如空谷幽兰,暗香浮动,呵护缠绵。“人声是一件最美的乐器”,在此得到很好的印证。另外,歌曲里的口琴音质略带光泽,质感丰富,吹者气息流动,细节清晰,气氛委婉动人。这张金CD,笔者也不知听了多少回,如今才发现它的情与意。若以音响角度审视之,Jadis依然经得起考验,泛音丰富饱满,高音舒畅柔美,低频骨干分明,余音深处撑着一股力量,集中而结实。

有一件小事值得一提:自从换上了Harmonix的喇叭线(HS-101)和讯号线(HS-101),及在喇叭后接上Enacom后,女声的音质起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音厚度怡人,高频柔美舒张,低频丰满,拥有一种博大包容的气派,有王者风范,声音情意感人。

以往聆听胆机时,时而女声出色,时而男声胜出,若要鱼与熊掌兼而得之,有如缘木求鱼。但DPL和DA8却是让你惊奇的胆机,文武双全,女声浪漫缠绵,男声阳刚浑厚。

听Don Williams的borrowed tales(American Harvest577032)里的Fever。Williams的声音粗犷而雄浑,充满感性与性感。DPL和DA8的表现可说是可圈可点,低音提琴的拨奏,松化深沉。

Anna-Lotta的Round Midnight(Frituna 0234-2)是一首参考鉴本,DPL和DA8将Anna-Lotta的音质演绎得极为丰润而富弹性,女声余韵末端修饰得丰满而柔顺。其音场通透,空间感裕度佳,全频表现平衡而舒服。

Fairytales也是笔者深爱的一张发烧碟,其钢琴音质录得非常出色,由DPL和DA8播来,琴音色彩缤纷,有丝绸般的质感。人声结象清晰鲜明,音场上扬而高度适中。让你享受到舒畅开阔的空间感与醇和清新的空气感。

如果你是古典音乐发烧友,一定知道Martha Argerich这位红透乐坛的钢琴大师,Debut Recital(DG 447430-2)是这位巾帼英雄的初演。Martha Argerich一生轶事不少,花边新闻也多,但其大师地位却是如龙盘虎踞。

当你听过Ungarische Rhapsodie No.6以后,你不得不赞叹她的一身绝技,其演奏技艺之高,在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教人佩服,这版唱片录制于1961年,如今听来还是非常值得珍藏。

虽然这张唱片录音效果并非High-End级别,现用DPL和DA8播来,高音光彩四射,低音强横,Argerich的演绎气派宏伟浩大,气势起伏跌宕,音色千变万化。当Argerich在踏Pedal时,尾音收得非常干净与利落,丝毫没有些微毛躁,可见DPL与DA8在驾御大起大落的乐段或瞬间微动态的变化,其收放自如的从容度是何其出色。虽然Rogers LS3/5a LE是一对小喇叭,但DPL和DA8还是让它焕发出气势,甚至觉得还有大把能量尚未释放出来,DA8八十瓦的输出功率,实在不可小觑。

Fete A La Francaise(Decca 421 527-2)中文是“花都情怀”。由Dutoit指挥,OSM演奏Espana。在DPL和DA8的配搭下,高频音质清脆活泼,银铃般的三角铁,富弹性而略带木味的铃鼓,都是明证。还有铜管乐器诸如法国号,长号等,都能让你感觉到其体积大小,还带有鲜明的铜管光泽。低音的松香味十足,烫贴得顺滑无比,仿佛置身于演奏现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DPL和DA8的性能,换上Mirsch NG20座地喇叭,以进一步摸索其潜能,听雨果发烧金碟7里的“冲击”,这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敲击乐的选段,整体音乐形象鲜明,风格突出统一,有许多段落极考器材之性能,如瞬变之快、狠,低频下潜能量和鼓皮振荡效果,还有高频投射之快而延伸得更尽等。无论低音大鼓,通通鼓,木鱼,响板或大锣等,其音色上的细微变化,皆能巨细无遗地表现出来,而其音场深度和阔度都能远远地抛离喇叭。都将大大地考验DPL和DA8的表现。

若你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你会觉得DA8的电源供应稍有妥协,但无论如何,一个立体声后级是不可能比得上mono-block(Jadis 80)的。

一旦你了解到JA80和DA8的价格差异后,你会承认如此素质的后级放大器,在此价位里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产品。

售价:
Jadis Pre-Amp DPL: $4500
Jadis Power Amp DA8: $5500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7592296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43888897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