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复制链接]

查看: 108562|回复: 362
41#

回复: 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原帖由 SMERT 于 2007-7-19 6: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7-7-19 5:26:00 发表
如果SIM扩音机是鲜活类型,就我听过的感觉,推动胆拿的确鲜活,只是音色的正确度对了折扣,但不知道为什么推动超傲却死气沉沉,仅仅是换了喇叭,其他没变。......




我也有几次听过米高的前级加姐夫的后级推胆拿S系列的一款落地,型号都没注意,是双六寸中低喇叭在上面的箱子,声音非常温暖,但缺乏速度速率和微动态,放《白毛女》铜管没有激力,难以刻画主人翁的愤怒和反抗的情绪,虽然整体音色优美动听,但完全偏离中性准确;放《临安遗恨》也无法恰当表达音乐主题的复杂的爱国思想,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情绪,以及对当时环境多变的无奈。
TOP
42#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我比较偏向平衡的声音,我认为好的器材不应去在乎人耳的特性,因为大自然的声音不会去在乎人耳。
TOP
43#

回复: 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原帖由 SMERT 于 2007-7-20 22:13:00 发表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7-7-20 19:15:00 发表
如果SIM扩音机是鲜活类型,就我听过的感觉,推动胆拿的确鲜活,只是音色的正确度对了折扣,但不......




这是个人听音习惯和搭配问题,当时......
我们只能就系统谈系统,就听感谈听感。至于如何搭配,那是用家的“任务”,就要看用家的功力了。欢迎老兄上门指导,听听新德克的声音,线材也是新德克,非常优秀的发烧名牌。
TOP
44#

回复: 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原帖由 musicmad 于 2007-7-19 11:39:00 发表
扬声器中阻抗的特性与声音表现
近年来不少专业杂志在刊登扬声器系统的评论文章时
,附加了电声测试曲线,这是一种务实的做法。主观听感与客观测试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被评论的产品,而不再是空......



如果能够做到阻抗和相位没有变化,那将是个扬声器技术的突破。可喜的是惠威已经在他们的平面带式高音R系列上做到了。
TOP
45#

回复: 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原帖由 SMERT 于 2007-7-21 7:48:00 发表
上面的这套的音色还应该是比较真实的,但丹拿箱子难推出众所周知的,受到201后级功率和声底的限制,声音会偏软一些,对付大作品声音的密度和动态不够。

在音乐厅里面,铜管乐器的声音虽然嘹亮,但由于音乐厅的空间......



有些道理,我也能够理解老兄的意思。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录音的现场环境。一些单点录音非常“准确”地纪录了当时的现场,当时各乐器的距离、方位和环境空间。所以,我们在用音响听这些录音的时候,不能要求比较远距离的乐器有在身边相同的声压,我们不能要求远距离的乐器也跑到身边来,这样本来就在身边的乐器却没有了自己的位置,总不能让它们跑到身后去吧。不管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都应该有相当恰当的现场距离感和空间感。远距离的乐器虽然没有在身边的声压,但却完全有在身边的气势和说服力,这大概就是场面的效果。
我们当时听的是同一张唱片,但在我和安德生的系统上都没有出现那样的情况。铜管在乐队的最后方依然能够高亢有力,隔着录音环境的空间距离发出嘹亮辉煌的质感,没有软绵绵缩掉的感觉。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7-07-22 21:01:49
TOP
46#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非常美的荷花啊!如果没有苍蝇......
TOP
47#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有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把录音当中的现场环境当成自己家里的环境,这个误区比较大,虽然在发烧音响的范围误区多多,但是这个误区却需要特别指出,这是个会不会听,能不能听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何谈音响。
录音现场的环境一般不会比我们的家庭环境小,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管弦乐,环境要比一般的家居环境大得多,而这些管弦乐的录音又常常多的是单点录音,对环境空间距离有比较恰当“真实”的记录,用音响还原时,也会有相当恰当“真实”的环境空间距离的再现。
而单单就一件乐器的声压,如果在我们的家庭里演奏;或者就一个歌唱演员在我们的小小的房间里演唱的话,我想这样的声压是“惊人”的,但却没有(大的)空间距离感。而如果让这件乐器或这位演员单单站在录音现场比较大的环境里演奏或演唱,就又没有了在我们家庭小环境里的“大”的声压了,但却有当时现场的(比较大的)空间距离感。这就是相同乐器或人声在不同环境空间给人造成不同声压的原因。如果再加上话筒摆位的因素,声压的变化(感觉小)还会更大。但不会对“气势”有影响,因为“现场”在,“空间”在,“距离”当然在。
而音响在还原这些录音时,只会也只能去体现录音包含的现场的环境空间距离感。
误区恰恰就在这里。有很多人以为自己放的那个录音就在自己的房间内录音的,所以要保持自己的“小”房间里的“大”的声压。常常声压是大了,但是我们的“小”房间能不能装得下录音现场的“大”的空间距离。
TOP
48#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答案当然是装不下。
但可以在两个喇叭的后方展现录音当时的“真实”环境空间和距离,这是两声道立体声技术的魅力。喇叭再现的是录音的环境空间距离,不是我们房间的环境空间距离。所以声压感和现场感是不同的,也不可能相同。
TOP
49#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所以对听音环境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听到更多录音的原来面貌。
当然,如果只想听到多的是房间的声音,可以在环境处理上妥协。或者叫让房间来帮助自己的听音爱好。
TOP
50#

回复:单拿焦点140大家认为如何?

很多实际情况,我们是听自己的房间(环境)多,听录音(环境)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