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寨乐话——遥远世界的回声 [复制链接]

查看: 80605|回复: 314
41#

阿尔坎与肖邦的擂台

偶正想着有机会让这两个老胸打擂台比赛,看看到底谁个更精彩?这不,就来了一张碟,看来作碟人的意思跟偶是一样的——钢琴之外又加了大提琴。上半阿尔坎,下半肖邦,不是偶偏袒,这回又是阿尔坎胜出,而且据偶听来,还胜出一大截。肖胸的,恕偶实话实说,那两下子,平常得很,一如其在钢琴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如有听过这张的,可给评判下?偶只从听热闹的角度,您可从技术的角度。——如果您会弹钢琴。
cel.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7/19 21:55:41 上传)

cel.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19 21:57:0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2#

回复 114# 秋天 的帖子

你这方法好_查书,而不是用自己的耳朵听,这样的话,钱也省了,因为不用买片了,偶看器材也可入库了。一本大部头的书可以看一年。巴赫时代的音乐史估计不会写巴赫——因为他不受欢迎;舒伯特时代的音乐史不会写舒伯特,因为他是无名之辈;维瓦尔第的四季被发掘出来并大行其道也是很晚近的事情——没人知道不代表它没价值,知道得多也不代表它的价值就是高高的——历史,尤其是写进书本的历史——那模样比三陪女的脸色变得还快。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21 10:13:4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3#

柴柯夫斯基那点事

柴某人的那点事想必爱乐一年以上的朋友都知道了,在此,偶为避尊者讳故,绝不让那些难看的字眼在这里露面——但偶同时要指出,这是天才们的通病,从柏拉图就开始了——柏拉图大谈精神恋,按偶猜测,当别有所指——那到底指什么,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柴某人的小协在最初于维也纳上演时,即被敏锐的维也纳人评为“臭气熏天”——维也纳人就像他们当中最杰出的大师弗洛伊德那样,总是一语中的,——偶今天听这曲子还是这味。柴氏曾将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就像舒伯特将他的歌曲寄给歌德一样没有任何回音。柴柯夫斯基的痛苦是他个人的痛苦——绝无普适性,他超越这种痛苦了吗?绝对没有!——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并被无数人热爱的原因。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4#

回复 118# 小数点 的帖子

那是因为,——德国人有痛苦他忍着,而老柴一点也不——他要喊出来,而且要喊四个乐章。他生的年代不对,要搁今天,从断背山上下来的经常能获头奖。这就是历史书经常要变换脸色的原因。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7-21 18:23:4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5#

回复 121# bodyheat 的帖子

你这句真把偶逗得哈哈大笑,说什么不重要,热闹才最重要——点击率就是生产力!偶经常纳罕,武大朗的烧饼旗它咋就插到小日本去了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6#

将地球举过自己的头顶_柴一钢

这音乐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且孔武有力的主题,作曲家的一腔激情如岩浆一样喷射而出,像是要把整个地球举过自己的头顶。那被举起的东西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敌人(或战利品);而这激情,也既可以理解为出于狂喜,也可理解为出于愤怒或仇恨,或者愤懑得到抒解后的畅快。

一如柴柯夫斯基的其他音乐,此曲表现的也是残酷的斗争,以及斗争间歇的晴和平静,当然,还有幻想和深深的渴望。这钢琴家吉列尔斯和莱纳指挥的乐队的配合真可说是天衣无缝,你不可能找到比这更精彩的演绎了。既有声音本身的恢宏壮丽,也有音响以外的深刻内容,那倒海翻江般的气势和摧枯拉朽般的声威,令人叹为“听”止。

我以为这是柴柯夫斯基最出色的作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戏剧性强。莱纳的指挥激情四溢,有如鬼斧神工般令人拍岸叫绝,不由不令人叹服。听过后让我重新意识到音乐的魔力,似乎将你的激情在炽火烈焰上蒸腾、奔跃,或有如大江大海般狂吼咆哮,这是人心的力量!它如何能掀起如此起伏跌宕的波澜,这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啊!?我想不出个所以然,我用苏东坡的两句诗作结,“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游金山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7#

贝多芬作为励志大师

现如今,励志图书满天飞,但凡赚点糟钱的,作点软件的,混得脸熟的,插科打诨的,都哭着喊着要教别人“偶的XX可以复制”,“做个XX的自己”,其实要“战胜”自己,打败“敌人”很简单,听乐圣的音乐啊——但别听错了,第三、第五最管用,瞧人家那名起得好,——先上“英雄”,不管用再上“命运”,这一路听下来,别说鸡脖子鸭脖子统统掐断,就算是个钢条铁条也叫它不折也弯,那些软烂的文字能跟乐圣的音乐比吗?罗曼-罗兰早就指出,乐圣的音乐就一个字——力,说来也怪,强推乐圣音乐的倒是这样一个法国人,也许法人“缺筋少骨”的缘故吧。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8#

回复 136# foralmighty 的帖子

这个不用偶损,早有大侠损过了——虽然从他手指头底下流出的还是音乐,但再也不能感动偶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9#

回复 135# qsyd 的帖子

谢谢Q兄借箭,——法国人总是占时代趣味之先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0#

香气四溢的柴柯夫斯基

弦乐小夜曲中的第二乐章,属于我始终最爱听的作品之一。它一下就把我带入到一种境界中去,像是让我回忆起我前世的生活。我感觉那音乐是从一个处在花园里的大房间里传出来的,那房子周围都种满了丁香花——香气四溢;而我处在一个与那房间有一定距离的长廊上,在听。我只是在听,但我不想走过去到那大房子附近,这真奇怪。我只想离得远远的,来欣赏这美。这音乐让我把自己放到那音乐里去,我成为音乐的一部分,但我又置身其外。有声音,有香气,有距离,我想起了苏东坡的那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它像我做的一个梦,它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上演着;我希望这筵席永远都不散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