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苦、冲突、矛盾在音乐中的表现及其解决和不解决 [复制链接]

查看: 15112|回复: 67
21#

回复 33# 拂晓之歌 的帖子

这说得好,我也正在思考这些问题。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人对某些乐曲感受较强,有人对另外一些有感受,我们只能捡自己有“感觉”的说,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些启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2#

闷骚巨匠勃拉姆斯

音乐史上勃氏与老柴是死对头,这原来也说过,——他们俩对骂的情景实在不比郭德刚和宋祖德逊色多少。我对勃氏始终情有独终,自打听“懂”了他的交响后。话说勃氏心底的痛苦并不比老柴少多少,只不过不愿意在他的音乐里多说,而且他费尽心思“去个人化”而努力使其音乐成为一种客观的表现;但我总能听出他音乐中难掩的苦痛,他将其化作一种怅惘和迷茫,也许他的潜台词是在说,“我这点事不算什么,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隐忍是勃拉姆斯音乐最大的美德,一旦听出了这种隐忍,就立刻能被他感动。还有,勃拉姆斯的惆怅还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这是德国人的强项,勃交第四是所有交响曲中我最钟爱的曲目——秋天听效果最佳。反复听,我觉得勃四才是交响中的精品——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其所透露出的负面信息也恰到好处——而且,它没有作任何结论,也就是说,它对他的痛苦是不解决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3#

回复 38# bodyheat 的帖子

B老师可别真生气,我什么时候说他所有作品都是跟那个有关了?我又什么时候说他的痛苦与忧郁都是由那造成的?为避免误解,我甚至都不提那词,至于您要往那方面去理解,我只能说抱歉了。再说,没有那事我们就不痛苦了,就不需要抗争了?您怎么理解做大领袖毛主席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4#

回复 40# bodyheat 的帖子

我们看老柴的眼神,忧郁的神情夹善良的样态——心灵敏感的人总是痛苦的,老柴没那事肯定也痛苦,有了那事就更痛苦,而且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使其痛苦更加异样。那事的痛苦是其所有痛苦中最强烈的——我猜。但音乐中的痛苦可能与现实中的痛苦完全不同,——老柴去了,留给我们心碎的痛苦的美丽——我们这里且不论这痛苦到底因何而起。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5#

回复 42# artbs 的帖子

谢谢您的谢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6#

回复 43# shotchen 的帖子

谢谢您的鼓励。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7#

前面有位朋友提到舒曼,他确是我非常喜欢的作曲家,从其生平来看他应该写点痛苦才对,但也许他没疯时根本没时间写跟痛苦有关的东西,等到他疯时他已经没有机会了——总之是,我在他的音乐中听不到痛苦的表白。至于勃拉姆斯后的其他诸人,未见谁在此方面有大建树(如哪位有兴趣,可将此段补足),这样,我们就直接来到了马勒跟前。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8#

时下,马勒成为最时尚的话题,也许,这样的“议论纷纷”成就了马勒。马勒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向一切“诠释”敞开了大门,这使其音乐成为无限可能性的源泉。不管马勒的交响乐是否在表现痛苦,但我听后的感觉却是“痛苦”的——这是马勒音乐的最大力量所在。乐圣的绝对自信在这里没有半点踪影,马勒不但消解快乐,更消解痛苦,更消解它们之间的区别;马勒将快乐与痛苦并置,伟大与渺小同台,并在瞬间之内将其不动声色地转变——初听是杂乱并破碎,再听是滑稽和幽默,再听是恶心和虚无,它让听者自惭形秽——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这既包括人的个体,也包括它的整体——它将我们的存在化作虚室里的一缕轻烟,连同我们的痛苦,所以马勒第四的结尾,指挥要保持一个僵硬的持手动作,因为那一刻——我们都已灵魂出窍,当然还包括我们的痛苦。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9#

回复 49# 拂晓之歌 的帖子

受教,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0#

回复 54# 老榆树 的帖子

过奖了,意在抛砖引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